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经济导报-王克修:如何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纳入到两型社会建设

2017-06-09 王克修 论道三农


——读陈文胜著《论大国农业转型》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在经济新常态下步入转型关键期,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必须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陈文胜研究员《论大国农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一书立足于中国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纳入到“两型社会”建设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在深入把握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变化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国特色和“两型”主线,沿着“多重目标→实现途径→制度创新”的分析路径,着力于资源环境约束下转变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多重目标、内生动力、实现途径、支撑体系等问题研究。以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和“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的实践为实证;以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资源节约、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利用方式、生产体系、社会化服务、农业制度的加快转变为研究核心,探索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资源要素利用方式转变;以“两型”农业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转变、以农村信息化为突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以农业制度创新为引擎的政府农业职能转变的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构建起以“两型”农业为战略取向;以科技创新为第一推动力、以农村信息化为突破口、以农业制度创新为保障的“两型社会”建设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框架,寻求“两型社会”建设导向下适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又不同于历史上西方工业化农业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从而超越西方工业化农业的历史发展规范,直接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两型”农业的发展阶段。

读完《论大国农业转型》后,有如下感悟: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对“两型”农业认识。“两型”农业绝不仅仅是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数量的减少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两型”农业发展,也不仅仅是依靠几项技术、几个项目在短期内能够彻底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科学化的技术措施、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和产业化的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率的协同优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破解由于农业资源短缺、利用不够、浪费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因此,发展“两型”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动员各级政府、科技人员,引导广大农民,以对民族振兴、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转变观念,引领农村经济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二是需要政府强力推动。发展“两型”农业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权宜之计,更不能指望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完成.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宏大事业,需要政府强力推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建议各级政府建立推进“两型”农业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建工作专班,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实际,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两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总结典型,举办样板,确保“两型”农业发展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开展组合式“两型”技术创新。《论大国农业转型》中指出:“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农业发展受到耕地面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约束,又面临农药化肥过度使用、面源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环境压力。要走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子,农业发展方式就应向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主导型转变”。“两型”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是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减弱农业生产的外部性负效应,最大限度地生产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它需要多个单项技术,经过合理的组装,才能得以实现。

结合新农村建设,改进、完善太阳能、沼气采集、生产设备性能,使农业废弃物和人畜生活垃圾变成优质农业生产资料及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光能、电能、热能。既节约支出,又净化生活环境。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二级教授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15-2-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