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建友:质疑陈文胜的《乡村债务的危机管理》

2017-06-10 贾建友 论道三农


陈文胜的《乡村债务的危机管理》是一本很有特点的书,也是近几年三农研究领域一本很有个性的书。图书出版后,在三农学界尤其是在对农村研究比较关注的基层乡村干部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接触到的一些基层干部中大都认为这本书给自己以“解气”的感觉,而学界的一些评价也以正面居多,很少有负面的评价。

对《乡村债务的危机管理》正面评价除了陈文胜对目前乡村债务问题,在理论上有着自己可能的解决方式和实践方向之外,主要的就是基层干部出身的陈文胜对基层情况的深刻了解,其研究是有着长期深入的观察和工作体会,有着具体鲜活的翔实材料;因而他的研究来得更真实、更切合实际。总体来说这样的评价还算是客观的,但对于本书的不足之处,却都是集中于共性的方面,少有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对本书不足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作者经验性结论的局限性以及系统研究训练的缺乏上。其实这个缺陷不要说对于陈文胜,对于绝大多数的基层工作者和所谓的“乡土派”研究者都是适用的,但是针对本书具体的不足,就再没有人来认真的分析了。作为一个同样在基层工作了十五年的老乡镇干部,同时也是陈文胜的朋友,笔者则对这本书不满意,自然对他本人也有些不满意,想就这本书存在的问题对他提一些意见。

对于本书理论上的不足,笔者不是搞理论研究的,没有兴趣去评说。主要评论的是本书在材料上存在的一些较隐蔽的缺陷,笔者对这些缺陷不满,这些缺陷集中一点就是作者仍然不够诚实,没有完全说实话,对乡村债务的问题有所保留。目前对于乡村问题研究有一个现象,就是想说、能说、敢说的人不清楚;清楚的人又不想说、不敢说、不能说,这也是对《乡村债务的危机管理》缺少针对性较强批评的根本原因。做为一个从一般干部一步一步走乡镇党委书记位置的人,无疑陈文胜是一个对问题很清楚的人,也想说,有能力说却有的问题不敢说。

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对于乡村债务形成的机制,作者从浅表原因、现实因素、体制症结三大类十一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些原因对不对?肯定是对的,但还有其它的原因吗?认真研究这些原因就会发现,这些原因以压力、被动居多,主动的很少。其实作者回避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造成乡村债务危机的干部激励机制。对于乡村债务的形成,各级各部门对乡镇干部主要是对一把手的激励机制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不论是对于看得见的形象工程,还是对于看不见的虚任务,除了压力的作用外,基本上都有一个动力来保障。这个动力除了升迁这个很有吸引力但难以立竿见影的方法外,主要的就是奖励,以现金为主的奖励,尤其是与收入相关的任务,更是要按收入完成的比例来确定。这个奖励的数额对于那些富裕的非基层的公务员来说,可能吸引力不大,但对于基本工资都经常欠发的乡镇干部来说,其吸引力则不可小视。这个奖励一般的规律是针对主要领导本人的,是很少公开的,而且大部分支付办法是由乡镇自己支付,同样的乡镇对村一级也是采用这个办法,这个就是为什么许多乡村领导一边为债务问题诉苦骂娘,一边却在积极甚至是千方百计的扩大乡村债务规模的深层次原因。

可惜的是,陈文胜没有肯清楚的说出来,更没有把中间的具体数据与过程公布开来,作为一个乡镇党委书记不肯说明白,这个态度还说得过去,毕竟这要承受很多的风险。但是做一个农村问题的研究者,尤其是作为基层研究者中的代表性 54 27810 54 15288 0 0 3384 0 0:00:08 0:00:04 0:00:04 3384人物,这个态度对于农村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能就是一个障碍。对问题清楚的人不讲清楚,难道让不清楚的人来讲吗?所以作为陈文胜的朋友,我想对他说,对他的书不够满意,对他同样也不够满意,以后的研究中要更放开一些,更诚实一些,更深刻一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