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副市长郭艳:资兴市与智库共建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的实践探索
——在智库成果2015年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
(2015年7月10日)
郭艳
(资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非常高兴今天能应邀参加此次《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新闻发布会。为推进资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2013年我市与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签订协议,共建“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关于资兴市2014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与专题研究成果,收入今天发布的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我代表中共资兴市委、资兴市人民政府对关心和支持我们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将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步工作思路向大家介绍一下。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郴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家毫省长“资兴要立足全省,在经济转型、城乡统筹、生态保护、小康建设上先行一步”的重要指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新模式。为了落实好省长的指示,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2014年邀请湖南省社科院的专家,为我市撰写了《资兴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研究》的文本。两年来,我们以此为指引,提出“冲百强、统城乡,建小康”的战略思想,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重点落在“十镇百村”的示范建设上,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创业就业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六个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生态资源权力置换改革三大改革。通过以“十镇百村”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现代城镇体系,逐步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形成了具有资兴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模式。刚才陈文胜处长介绍了,两年来,资兴市获批湖南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全球网民推选的“最中国生态城市”;东江湖被纳入国家重点流域和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入选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湖泊;成功创建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一、推进“三大改革”试点,破除城乡制度障碍
资兴市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生态资源权力置换改革三大改革,迈出了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新步伐。
1.明晰产权,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兰市乡、七里镇为试点,积极推进了农村“四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经完成了1.43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5444宗农村宅基地、2000宗房屋产权确权登记;解决了6.4万亩林地权属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东坪乡、黄草镇、唐洞街道为试点,推进了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和山林股份量化到户,使集体资产变为股民资本;以石鼓村、龙泉乡、星红村等村为试点,探索了“以信托公司为中介促进土地流转”的新经验,全市入社农户达到1753户,入股土地28398亩,签订合同370份,流转土地11232亩、减少耕地抛荒180亩。
2.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金融,促进资源变资本。分类制定了林权、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及操作细则,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信息平台、农村产权评估中心、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民按照“协商——评估——签订合同——办理登记——银行发放贷款——还款后注销”6个程序实现抵押贷款。在此基础上,坚持“产业扶持”为方向,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农村产权抵押向金融部门贷款,今年已实现抵押贷款成功案例32宗,融资金额超过2600万元。
3.推进城乡户籍制度和生态资源权利置换改革,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七里镇湘源村和唐洞街道田心社区试点推进生态移民和户籍改革综合试点,根据群众意愿,整合扶持政策,引导生态保护区和条件恶劣区的农民既可以将生态资源用益权、宅基地置换成城镇居住资源、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就业岗位、成为真正的市民,也可以在转为城镇居民后,保留农村权益、共享城镇待遇。2015年生态移民示范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建房102套,统一安置95户。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资兴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4年,资兴市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综合经济实力稳中有升,全年完成GDP282亿元。资兴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农业产业、工业产业衍生出的服务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市场不断扩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1.加快工业转型。2014年资兴规模工业增加值为22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园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16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战略新兴产业总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12%,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有明显提升,工业园区产业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园区已形成食品加工、新能源、金属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资兴市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新兴工业化考核红旗单位。
2.加快农业转型。2013年以来,资兴市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促进农业产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湖南省“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突出一村一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有加工的“六有”标准,重点扶持打造现代农庄或庄园经济,规划总投资7.3亿元,形成了“两片三线十庄园”的现代庄园经济布局,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实施奖励制度、加大培训力度等多项措施,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传统承包户小规模经营向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转变,2015年全市专业合作社达到300多家,尤其是涌现了以“众兰香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服务能力强、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近年来,资兴以东江湖旅游为品牌,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为目标,实施“旅游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了旅游宣传营销推介力度,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跻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一湖一江一湾”旅游经济,积极发展农家休闲。目前,东江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已顺利通过国家A景区评定委员会景观质量评价关,进入了迎国检最后阶段。旅游经济已成为资兴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带动了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实施“四大民生工程”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近年来,资兴市城乡建设投资发展迅速,全市凝心聚力,在抓城市提质改造的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城乡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逐渐完善,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1.有序推进生态移民“双转移”工程。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在移民安置区域上,坚持就近靠城、靠镇和靠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移民安置方式上,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并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创业扶持的途径,提高移民群向二、三产业要出路的能力和水平。
2.致力打造一批特色城镇工程。在规模标准上,坚持“三新四有”,即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节能清洁的能源、有干净卫生的厕所;在配套设施上突出“四通四有”: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网络宽带、通客运班车,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民活动文化广场、村级卫生室、农家商店;在环境治理上实现“四化四有”:即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有新房、有新村、有新业、有新貌。致力把东江街道、程水镇花卉苗木及园区打造成旅游强镇;把兴宁镇、州门司镇打造成时代符号、山珍交易特色小镇;把黄草镇、汤溪镇打造成潇湘风情水城、温泉旅游名镇;将蓼江和三都打造成“湘天下”、工矿旅游等特色小镇;把清江乡、白廊乡、滁口镇打造成果园、“渔村”、茶园旅游观光示范镇。加快完善城市基础实施,打造数字城市,实现智能管理,畅通城乡连接管道,辐射推进城乡共同发展。
3.着力发展一批优势产业工程。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着力把园区打造成千亿园区和国家经济开发区,把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打造成百亿产业,把展泰有色,华信有色、丰越环保打造成十亿企业和过亿税收企业。重点推进江东鱼、江东果、茶叶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确保3年内再打造2-3个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10个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分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经营大户等四大经营主体,力争三年培育年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以上,家庭农场200家以上。创讯农村庄园发展,围绕一湖两纸打造10家以上“有品牌、有加工、有展示、有文化、有主体、有基地”“1000亩以上、2000万元收入”的休闲农业庄园,将其打造成资兴农业以及城市发展的闪亮名片。
4.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十化工程”。资兴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放力度,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确定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洁净化、建房规范化、墙面图美化、沟渠路硬化、禽畜圈养化、乡村点亮化、村“四旁”绿化(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产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信息化”十化标准,农村路、水、电、信息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四、注重民生保障“三覆盖”,助力小康社会建设
近年来,资兴市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投入,致力于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教育方面:2014年,资兴财政安排教育重要项目7636万元,以此加快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创建,推进师资配置向农村倾斜,并实施了普通高中免费政策,成为湖南省第二个实施高中免费的县市。同时,推进医卫改革,组建了市医疗集团,建立完善了“医生连村”、“分片集中”“乡村一体化”等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覆盖到村卫生室,并确定为郴州唯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县市。社会保障方面: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不断提高城乡低保等保障标准,推行城乡无差异化养老,同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开展对口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等社会救助活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2.“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全覆盖。2013年资兴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全省二类县市中排名第一,2014年资兴市全面小康监测的33项具体指标中,实现程度已达到100%的有24项,预计在2016年可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城乡创业就业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工程,并着力构建“技能培训——鉴定技能——推荐就业——扶持创业”等政策保障体系,201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0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86人,城镇化率达到60.3%,分别超出湖南省、郴州市平均水平12.3、13.3个百分点。贫困人口脱贫加快。创新扶持机制,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改水、产业开发、科技培训等15个项目,使1860余户农民受益,增加收入268万元。
3.“环境整改和生态保护”全覆盖。一是严格规范农村建房。在完成全部乡镇(街道)总体规划和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编印《资兴市农村村民建房图集》并发放到村组户,下放农村建设审批、监管、查违等权限至乡镇,推行“六有”(规划覆盖、审批程序、标准图集、绿化美化、检查验收、奖惩措施)“三禁止”(未批建房、占用基本农田、建新房不拆旧房)“四到场”(提前选址、批后放样定位、开工砌基、竣工验收)“一承诺”(异地新建住宅的,实行建新拆旧承诺制),鼓励集中连片建房,推进“空心村”整改,改变农村面貌。二是以“十化”工程高标准改善农村环境。三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通过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大力打造美丽乡村。目前全市共有九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资兴市和东江街道和星红村被申报为全省美丽乡镇建设先进市和小康美丽新村,黄草、汤溪、兴宁等一批特色乡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四是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全国推进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亚行贷款东江湖保护与综合开利用、环东江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东坪等五大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了严格的限伐、限釆、限渔、限牧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了库区移民“双转移”工程,推进森林抚育,完善了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系统。近年来,资兴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旅游及船舶污染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东江湖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地表水检测面功能区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71.11%。五是全域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全市260个村按照重点、非重点村分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重点突出农村旧危房的拆除、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等统筹工作。
尽管资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良好,在全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的示范作用日益突出,但离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环湖经济发展面临环境约束,湖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源于劳务输出;工业园区产业关联性不足,市场化机制不完善,农业竞争能力较弱,效益提升难度大;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大改革”的相应政策配套不完善,农户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城乡建设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
下阶段,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围绕城乡一体化工作目标,统筹推进。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权力置换制度、户籍制度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二是探索工业园区产业共性技术共享机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加强上岗培训力度,推进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四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五是建设特色乡镇,推动环东江湖旅游发展;六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七是完善城乡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八是分类推进,突出城、乡、村“三位一体建设”;九是积极推进小康新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