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祠(享堂):江西宜春市万载县仙源-白门楼
池氏网chiw.org/chi/index.html推荐:
山清水秀的仙源,虽然地处偏僻,但也生活得安逸富足,怡然自得。池氏宗亲们一颗平常心,生活得与世无争,一派祥和自然。这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吗?——万载仙源
宗祠(曰注公享堂)介绍
白门楼,原名燕子窝。为江西万载池氏(现有池氏100余人)主要聚居地之一。
世居福建武平的千七郎系下十世祖曰注公,“幼习儒术,长慕陶朱”。尊千七郎为一世祖。
清康熙五十八年,在又一次的客家大迁徙的浪潮中,公怀揣两年前刚修的族谱,携带妻儿,并与亲弟海如、堂兄淑圣及大舅哥吴氏等相约外迁,公最终选定在江西万载之株木桥落户,开荒置田,勤劳耕作,并在燕子窝广建屋宇,至今已繁衍十几世。
燕子窝正屋亥山巳向,分前后两进,土木结构,据说当时建房时所有的木材均取自一棵大树。中间现为曰注公享堂,可惜神龛、排位、香炉等物件在文革中毁灭殆尽。禾坪均用石块铺设,美观整齐,外沿有一米来高的土筑围墙,上面用人字形麻条石铺盖。围墙外有一丈来高的石磡,紧接着是一口月形鱼塘。
光绪末年,曰注后人又在正屋右侧新建了一座门楼,其坐东朝西,飞檐翘角,青砖黑瓦,白墙上雕龙画凤,建筑工艺精湛,马头墙比例略大,门上雕刻着山水等景物;院内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原基座即见其建筑为青砖黑瓦,保留着赣派、徽派建筑风格。门楼上书有〞爽气频临〞四个大字,上联〞邑启西河应宠锡〞,下联〞门朝界岭峙文峰〞,笔锋刚劲有力(当地人称为:曰注公享堂)。
此门楼成了远近闻名的标志性建筑,燕子窝也便被世人唤做“白门楼”。
注:上联〞邑启西河应宠锡〞写的是池姓的起源(汉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池瑗公官授中牟令,洁己爱民,颇著政绩,生二子,长居西平,次迁西河),下联〞门朝界岭峙文峰〞写的是门楼的位置(白门楼耸立于仙源株木桥崇山峻岭旁面朝界岭)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株木村
万载池氏字辈:
秦时推硕辅,宋代绍书香,祖德芳声远,宗家景运长,鸿猷光简策,伟烈耀朝堂,忠厚基能立,西河永发祥
清光绪32年修《池氏族谱》
池氏曰注公坟茔图
康熙五十六年族谱原序(福建武平所修族谱)
万载池氏三修族谱留有康熙五十六年在福建武平所修族谱原序一篇,原文如下:
康熙丁酉岁春王元旦,合族伯叔设席于宗祠,召余与焉,酒筵之下,爰令余曰:昔范仲淹有言,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本族自始祖开基兹土,阅今殁存一十五世。先世虽立族谱,迄今年远,中多残缺,间有迁葬,且止于七世,后未及载。若不修明,恐世愈远、人愈多,莫识历代宗亲之祥。甚至情义疏薄,不念分形连气之谊。非惟无以尊敬祖宗,抑将何以敦睦奕冀。
余领兹命,不禁因之有感矣,人于宗族之间,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乃岁月浸远,支派繁衍,竟有莫知所自。等兄弟为途人,此为谱牒之不立故也。复有无识之流,欲夸大其门阀,见当世之富贵炫赫者,必牵引推崇,强为合食,是又指途人为兄弟,其凟乱于伦纪者,尚可言哉?
按吾姓,郡为西河,五音属徵,先世难以枚举。自念公择居上杭硕田,越五世,千七公偕弟永聪则迁于武平县梁山孔下大埔坊。千七公是为兹土开基之始祖也,历今殁存一十五世。溯源穷源,支派昭穆,脉给分明,昭昭可考,介然无所附丽者也。其历代坟所,虽有近远,悉属可稽。敬将历代考妣名氏、生卒娶葬以及迁于江、徙于广者,序次详悉,修为族谱。
然族谱之修,固所以维宗法之穷,亦所以使与于斯谱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恤,患难相賙,登降豆觞相齿,让礼仪廉节相观摩。所谓其初出于一人之身,而其后不至相亲如途人。由此其推耳,更有望者,孝子慈孙,卓荦非常,家声大振,以为谱牒之光云。
清康熙五十六年岁次丁酉仲春月上涴之吉
十一世嗣孙 化鹏敬撰
池育平解读:
通过这篇原序,再结合族谱,可以看出:
其一,千七郎为福建武平县池氏的开基祖,同时武平还有千八郎(即永聪)一支。
在康熙年间,千公后裔“迁于江、徙于广”较多,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池氏即是十世祖曰注公康熙五十八年迁来,同时期迁来万载的还有曰注公之亲弟海如及堂兄淑圣,只是这两支人丁不盛,或迁或殁。
其二,念五郎公择居福建上杭硕田乡,历五世至千公。期间几世及念公来历均不得其祥。根据千公生活时代为明洪武年间推测,念五公应是南宋末年或元初之人。想必当时家境不富、人丁不盛,加上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导致当时谱牒不兴,没有记录也在情理之中。
其三,当时修谱虽是千七公一支所为,但对千公兄弟也做了记录。如千一郎移居广东大埔白猴乡,千五郎移居江西南昌义宁州,千十郎移居广东梅县。从我们接触到的情况看,千十郎确为梅县池氏之开基祖,而江西靖安、铜鼓两地和湖南平江也有千五郎、千七郎等的后裔。但广东大埔白猴(现在的百候)池氏,还没找到其先祖为千一郎的证据。
以上内容,属个人考证意见,欢迎更多宗亲进入专业化讨论。
若有不同见解,请移步池氏网chiw.org
特别鸣谢池氏宗亲:池育平老师供稿
欢迎寻亲……
恳请各位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263656393
邮箱:263656393@qq.com
敬请各位宗亲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