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名人:明·厦门池浴德父子三人名耀青史
池氏网推荐理由:池氏因人丁稀少,搜集正史古籍,出现频次最高的池氏名人当数池浴德及儿子池显京和池显方父子三人。欣逢厦门市湖里社区浓墨重彩打造“廉政文化长廊”,把池浴德一生事迹作为廉政掌故传扬后人,流芳百世。作为池氏后人,更应铭记其事迹、传播于全国……
池浴德:1538~1616,字士爵,号明洲,中左所人(今福建厦门同安),明朝著名大臣。 明嘉靖(1556年)举为进士而当“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为官廉明,通达事理,事情都办得出色。
生平简介
他是嘉靖四十三~四十四年(公元1564~1565年)联捷进士,最初授为浙江遂昌县令,以后历任南吏部考功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考功司员外郎、郎中及太常寺少卿。
池浴德中进士后被派到浙江省遂昌县当县令。离家赴任当天,父亲池扬在祖厅送他一副手书对联:世积俭勤,席祖荫,追思昔日;官期清白,戒儿曹,努力将来。池浴德从联语中体会到父亲要他为官“俭勤”、“清白”的道理,他谨记在心,还把这联当作座右铭。并作文章祭告神明,发誓永不负百姓。
清风颂先贤
——忆湖里清廉人物池浴德
走进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江头廉政文化苑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风浴德”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不仅意在弘扬沐浴清廉之风、涵养高尚品德的理念,还寄托了湖里人民对一位名为池浴德的先贤的深沉缅怀。
家风承清廉
池浴德26岁时考中进士,出任县令。上任前,父亲池杨担心他自小耽于诗书,不谙世事,难以管理一县之事。池浴德回答:“尽某心力,依古道行之。”父亲大笑说:“善哉!子勉之!”临行前,父亲书写对联为其送行“世积俭勤,席祖荫,追思昔日;官期清白,戒儿曹,努力将来。”,嘱咐其要牢记祖训家训,清廉为官,勤俭行事。池浴德跪地接联,携祖训传承和父辈嘱托踏上仕途。
半升得民心
池浴德到任之时,前任留下来的积案有三百多件,这些案件大都是因为没有油水可捞,因而被积压下来的。池浴德将案件按照年份、案情轻重汇编成册,夜以继日分类办理,很快便将积累的案子清理一空。一些平时受了冤屈而又打不起官司的百姓听说遂昌县来了个公正贤明的知县,纷纷赶来申诉。遂昌县衙役早先时衣着华丽,出行又喜造势,常常借此恐吓百姓。池浴德便对衙役服饰进行改革,改变成简朴的服饰行装,安定了民心。在办案中,池浴德坚持分文不取,讼者只需要自带半升米用以路途所需便可以,因此民间称池浴德为“池半升”。
遂昌独山题词“洊膺天寵”
曳舟表不舍
池浴德上任之初,恰逢太守入朝,所辖里甲依然按照旧例敛收银子作为对太守的馈赠。池浴德以“太守爱民,何肯要此馈赠”为由,废除了此旧俗。旧时曾有遂昌人到衢州开矿,后沦为盗贼,因此衢州地方官随之颁布法令:“凡入衢者,须有县符,无则以矿徒治之。”因为这道法令,遂昌百姓很多年都深受其苦,叫苦连天。对此,池浴德亲自前往衢州,与衢州道台毛某进行理论:“一里往来,事事岂能给照;十室忠信,人人岂尽矿徒?”毛道台听了池浴德的意见,佩服池浴德贤能,当即颁令废止了这项苛待遂昌百姓的法令。
池浴德还组织丈量土地,一改富人多地却少纳甚至不纳田赋、贫民少地或无地却负担过重的状况,让穷苦百姓深受感动。池浴德在遂昌的爱民为民德行,也收获了遂昌百姓对他发自内心的爱戴。在他晋升离开遂昌时,遂昌百姓自发送他到龙游,在龙游换船时,百姓曳舟不舍,致使三日都无法开船,最后只能趁入夜解缆出发。遂昌百姓为了纪念他,后于西明山河边建造了石亭纪念池浴德,取名曳舟亭。
无花结廉果
池浴德后来先后任职南京和北京吏部,均负责选拔、考察官员,所任职务被视为肥缺。然而,池浴德清介端严,从不苟取一文,从不以权谋私。在其父去世后,池浴德回家奔丧,行囊中却仅仅装了四十五两银子,均为上司奖赏所得。池母说:“谚称县令为银树开花,吾子一树,乃无花果也。”
遗训示后人
池浴德在任职太常寺少卿时,因母亲去世,继而告归故里。在其后的三十七年中,他布衣蔬食,亲自为诸子授课。每月逢初一、十五,听到鸡打鸣便起床,焚香告天,告知自己近日所做的事情,以自勉。他还自己出资买地,建造义冢,收埋无主尸骸。他告诫子孙说:“毋滥交,毋惹事,毋衣罗绮,毋想膏粱,毋恃贵凌人,毋挟长加少。”“读书岂尽取科第?时时照管此念头,无负天地祖宗,便为天地肖子”,让后人牢记要谨慎交友、勤俭清正、恭俭待人、传承家风。”
图片由厦门宗亲池智兴提供,文字解说来自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儿子简介
池显京:(生卒年待考),字致夫,号念苍,池浴德之子;中左所人(今福建厦门同安)。著名明朝官吏。
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举人,授和州知州,革除繁重的牛税。后因触犯巡抚崔呈秀被罢官。 后补湖州通判,转任怀庆同知,因督运耽误期限被追究责任,解职还乡。家居三年后,卒。 他精通书法,尤工绘画。晚年颇喜禅学。
池显方:(生卒年待考),字直夫,池浴德之子;中左所人(今福建厦门同安)。著名明朝诗人。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举人,后参加应天府考试,以母老不任官。
一生工诗文,喜游山川,结庐于玉屏端山,与董其昌、何乔远、黄道周等名士交谊甚深,时在一起唱和。 著有《晃岩集》、《玉屏集》等。其赠与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艾儒略的诗作,收录于《帝京景物略》一书中。
诗书永传世
池浴德作品:工作之余,作诗自娱,其诗有盛唐气象。他还著有《空臆录》、《怀绰集》、《居室篇》等。
九日同登云顶岩用韵作
〔明〕池浴德
兴逢佳节酒杯宽,此日追随延旧欢。
缭绕松阴闲解带,霏微云气漫侵冠。
数茎菊绽香初远,百仞风高石亦寒。
携手更同凌绝顶,沧波一任醉眸看。
校注:以上诗刻于方广寺下巨岩,后署“隆庆六年岁在壬申,共纪胜游,刻所作于右。”
池显方诗作:
题普照寺
〔明〕池显方
千年古刹几经灰,重见天花散讲台。
野露欺人疑结雨,松风刮地每惊雷。
一泓碧水和云下,万点青山拥海来。
若问中个真普照,峰头夜半日轮开。
校注:《厦门志》诗作题“五老山”
洪济山顶
〔明〕池显方
山下指峰峰似没,半山指峰峰犹惚。
夹径缘梢惯傲霜,涧底青石泉冲缺。
九十六磴度龙门,断字残诗封古碣。
揖岩三塔列豆登,对岸人烟透纤发。
再攀危顶骑云背,不见诸山见水沫。
二担东西浪入天,贾舶渔帆连蚁队。
潮鸡初唱扶桑红,日观何须登泰岱。
矫矫孤峰立沆漭,如拈英石安鱼盎。
几度来观逢日西,睨山欲落如初上。
客道武安天柱高,末必沧溟在拄杖。
冬游洪济山(六首)
〔明〕池显方
(一)
长川展镜蘸娇颜,几片云花曲翠鬟。
九万里风生足下,八千国土在眉间。
晓钟未动鸡衔日,暮树多寒鸟背山。
一夜何声喧不住,应知虎豹守天关。
(二)
掀天缩地杖头间,一座梵宫辖万山。
弱水无波疑复浅,琼台有路不曾关。
峰因噏日颜常赪,树为粘霜叶带斑。
身在九霄何挂碍,石椽铁户总非闲。
(三)
山上风多上转晴,恍疑展翅入瑶京。
洲形果小如飞鹭,峰势狂奔欲吸鲸。
石塔连云齐倒影,天河与海共无声。
一宵唤酒争观日,醉醒红窗已六更。
(四)
风衙散叶似飞峰,积冻何时不是冬。
前后禾洲都属水,北南泰武若无峰。
岩嫌漏雨多堆石,枝恐碍云少植松。
日月流梭山亦老,虞渊欲取一丸封。
(五)
数峰拾尽到岩前,复度三峰俯绝巅。
寺众捶钟迎紫日,渔人踏笠上青天。
六时树乐空中奏,一夜纸衾雪里眠。
醉觉身轻生肉羽,龙门跃出任风翾。
(六)
寒岛遥看二麦春,深岚流水武陵津。
波田万顷栽青玉,同邑一边露白银。
西域东夷皆禹贡,南陈北薛尚唐人。
携家拟结云峰顶,服气耕芝指海尘。
洪济山观日(二首)
〔明〕池显方
(一)
岩壑沉沉汉尚横,水云一线万光生。
偶偕残月同时出,遂使余星不敢明。
昼夜欲分天未定,火金相荡海难名。
人间犹作五更梦,僧已朝斋罢磬声。
(二)
元气淋漓接杳茫,忽开混沌立元黄。
水风所鼓使之活,烟雾微遮不碍光。
半影才生群像变,一方已曙万鸡忙。
山中晷候无冬夏,惟是晨昏有短长。
龙 门
〔明〕池显方
翠壁丹崖不可攀,石门龙过海风寒。
擎天力尽孤臣死,惟有留题墨未干。
云 顶 岩
〔明〕池显方
新栽松桧已齐腰,秋老芙蓉尚插霄。
烟外家乡才一水,石间姓氏半前朝。
但看野色无城市,难判天风异海潮。
白鹭遥汀飞不见,寒云几缕傍衣飘。
陪南思受谢简之登鼓浪屿和中丞韵(二首)
〔明〕池显方
(一)
残石伐将尽,惟余一古丘。
烟开生远岫,潮至乱平畴。
去岁如遭虎,今年再狎鸥。
全凭藩屏力,吾得卧沧洲。
(二)
虽小亦门户,如何不一登。
新城盘曲折,古寺俯稜层。
易服瞒村老,寻香妒野僧。
渡澎诸战舰,帆展候风乘。
鼓浪屿石岩礼佛
〔明〕池显方
连天荡溟渤,小峦独突忽。
古树夹寒烟,与波相出没。
不是鬼神刓,如何巧剞劂。
一日凿一卷,十日成一窟。
造砌及修碑,尽在此中伐。
至今数百年,剥尽无肌骨。
白石有何辜,频遭黔黥罚。
太行避愚公,痴山犹不杌。
混沌七日死,疆山犹不没。
莫是愧世人,舍身任尔刖。
莫是惭无用,欲入于宫阙。
须弥与昆仑,劫火一时竭。
酬池直夫用韵二章
〔明〕黄道周
(一)
樗散难辞风露侵,覆舟舟下亦危襟。
小山猿鹤愁他日,绵谷龙蛇直到今。
已信鹃啼关气运,未从禾偃见天心。
伐檀处处人无党,坐对钟期久破琴。
(二)
身谋国计叶平翻,不记屏开儿女言。
半响时名成虎窟,一行交谱即鸰原。
蝶丝莫系苍生梦,萤火自知炎帝恩。
倘得晃岩高曝背,未愁老马荡乾坤。
玉屏山
〔明〕池显方
下岩泉作乳,上洞玉为屏。
几许英雄子,松风不肯听。
古洞兼幽径,看山数十余。
若分众丘壑,当时一仙都。
天阔云留影,地灵石应声。
云石犹有意,不似世无情。
松花既历乱,梅雨复萧疏。
洞里无人处,欲藏所著书。
残石疑经蠹,幽山讶有龙。
游人风雨夕,不敢望前峰。
同张绍和游玉屏山
〔明〕池显方
君将交六岳,未游玉屏巅。
如今舍皇甫,而遥求乐天。
易于拈景出,难在遣山传。
俗口从兹款,云眉始得嫣。
石娇环翠障,树旧厌红胭。
径轧风多变,峰欹雾不连。
无阶手可步,有缝腹争穿。
白鹭低千壑,丹霞隔一川。
蜃楼知水气,蚁障指戎船。
海捧牵杯月,潭弹引韵泉。
临岐迷曲洞,四顾下平田。
似我读君集,如君扣我禅。
初披皆目眩,再味转心怜。
此峤姿堪嚼,虽冬貌亦妍。
勿劳神著述,共此吸青烟。
虎溪岩
〔明〕池显方
松间长榕各屈蟠,诸峰起伏复多端。
过溪何止三人笑,入洞方知六月寒。
杯影频移依怪石,夕阳便爱倚栏杆。
几回餐得天风惯,凡骨还应长羽翰。
同池孝廉游虎溪岩
〔明〕王用霖
叠磴纡岩别有天,溟濛海气逗非烟。
水光浴日山如动,梵刹凌空石是禅。
景幻海开诗□窖,香微时现佛灯莲。
幸从胜会飞金屈,买醉何须挂杖钱。
校注:诗刻于“稜层”洞附近。末署:“粤定安王用霖题”。
雪山岩
牛皮仑访休歇上人
〔明〕池显方
狂风怒水一齐鸣,画里游人壁上行。
六载浮山和雪定,两间茅屋半云争。
戒衣挂处天华坠,慧炬燃来野雾晴。
透得牛皮方到此,本无休歇亦无生。
灵鹫岩
咏灵鹫岩
〔明〕池显方
白虎与斯地,双岩五里中。
溪光开别境,树影覆真空。
往代碑遗址,天然石作宫。
前峰仍有洞,幽窈更无穷。
浴龙池
〔明〕池显方
身向水中坐,水从耳边过。
总是色与声,二尘未打破。
一窍才鸣雷,万壑争呼和。
佛灯照高松,举头月双个。
枝尖露欲流,峰腹云自磨。
如何名此山,仅枕夕阳卧。
我夙烟霞癖,一勺疗清饿。
住寺如住家,问归心已惰。
白龙三载潜,波涛念未挫。
鸾骖忽相迎,猿鹤不来贺。
瀑布石痕存,泉道欲飞左。
空余联句诗,千古传残唾。
“池氏家族”
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
翻开道光版《厦门志》的人物列传,会发现有个并不常见的姓氏却频频出现,其家族“出场”人物达二十几位之多,官宦、名士、文人、节妇等;而在山川、艺文卷也常能见池氏子弟之踪迹与文藻。这就是明代厦门的一个望族:池氏家族!
池家最早入厦的是池兆铭,据《厦门志》“池兆铭,其先长溪人(今宁德霞浦县)。永乐间,从征沙县寇,叙功授永宁卫中左所总旗,遂为厦门人”。但事实上真正定居厦门的,要从池宗宝算起,池宗宝因“娶本里(厦门)郑氏,因家焉”。池宗宝传吏部文选司郎中池旻,池旻传文林郎池杨。池杨即池春台,有三子,分别为:池浴日(号新洲)、池浴德(号明洲)以及池浴沂(号鹭洲),池家就此进入鼎盛期。
“浴”字辈要重点介绍太常寺少卿池浴德!嘉靖年间进士,授遂昌县令。其用心于政务,平反积案,廉洁无私。百姓来打官司,“一毫缗锾不入官,只袖米半斤,即可结案,咸称为‘池半斤’。”所以当他要调任时,附近州县之民都舍不得他走,曳住官船三日,不让出发!由是盖“曳舟亭”来纪念他,也可见其官声之佳。后来任太常寺少卿,晚年退归厦门,七十九岁卒。
在厦门有不少其遗迹,旧时城内有为其立“天宫名卿”坊;原北门外东岳庙(今中山公园北门内)就是他施舍建造的;而为厦人乐道的天界寺的那口“仙井”,也正是池浴德甃造开挖,并塑九仙祭祀,取名“仙岩”。
浴字辈还有池浴云,也就是龙洲先生,隐居鹭岛名山五老峰,为人孝义,可惜三十四病逝,乡人为他镌“龙洲卧冈”于五老山石。
池浴沂,性廉慎、为人豪爽仗义,年近九十岁,依旧眼光如电,精神愈健。当时同安县令宴请乡宾时,不赴;于是县令颜其堂曰“熙朝人瑞”,高寿九十三。
“浴”字辈下是“显”字辈,先说池显京。池浴德之子,字致夫。万历年间中举,历任和州知州、湖州通判、怀庆同知,这三职在当时可都是“肥差”!但池显京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史载:“袖风载月以归”。此,实乃当今公务员之楷模!
池浴沂之子池显衮,也是举人,官同知。
池显方,字直夫,号玉屏子,池浴德之子,天启二年(1622)中举。
一生工于诗文,好游历,“以母老,不赴春官”。后结庐同安端山晃岩,并于此拓园称为“晃园”。多与董其昌、黄道周、何乔远、曹学佺、蔡复一等名士交深、唱和。
池显方先生吟咏厦门各处名胜之作实在太多了!闽南名士蔡复一曾赞道:“吾乡里之才,莫如池直夫;禅其心、山其骨,而发之于诗。”一部《晃岩集》道尽了池先生对包括鹭岛在内的祖国名山大川之热爱。而其关于鼓浪屿的作品,也成为吟咏鼓浪屿诗作的早期代表。
后来的《嘉禾名胜记》及《鹭江名胜诗钞》也多有收辑池显方的作品。而在地方志书,包括之后历版《同安县志》、乾隆《鹭江志》、道光《厦门志》、《金门志》及民国《厦门市志》等,也多有引用池显方留下的文章与诗词,可见其对厦门地方文化与历史文献资料贡献的作用之大!
积极进取功名,成就厦门望族
池氏家族之所以兴旺,与科举选士、进取功名有关,也就留下些与读书相关的记载。比如池浴德,其妻傅氏刚嫁到池家,便将自已的双银钏“解与浴德购书”。池浴云则曾自吟“黄金散尽为买书”,一次就从建州书府购书千卷载回其五老峰精舍。后来子弟如池其绳也有“好学不倦”的记载等等。所以其家族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不在少数,也成就了一个家族的兴旺。
“显”字辈下是“继”字辈,有池继溥,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后任曲周知县,著有《然斋诗草》。池继善,字曦侯,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举人。授达州州同,为官清廉,惠政于州,去世时,竟然没有资财归葬,还是由当地士民出资办理。“继”字辈下是“其”字辈,有池其绳,为康熙四十年辛已贡生。性行温和,也是好读书,并著有《史眼》一书。
乾隆年间,有池源珍,其妻杨氏,二十三岁守寡,“事姑尽志,教子不为姑息”,五十二岁被封为“大恭人”。池源珍的儿子池皋声,也是个有名的大孝子。“事孀母杨氏,以孝闻”,后来母亲病逝,竟“抚棺一恸,几绝。不一月,竟卒于苫寝”,旧时崎岭(位于白鹤岭与筼筜港间)有为其立“母节子孝”碑亭,“过其亭者,犹能言皋声也”。
晚清的闽南名士施士洁曾有诗赞曰:“曾闵遗风久寂寥,嘉禾瑞典纪新朝,千秋崎岭碑亭在,邑乘池黄两不祧。”而池皋声的女儿池悦娘,嫁到尚忠社,二十五岁守寡,“孑然一身,纺绩度日”,一直生活到道光年间。
据《厦门志》,池浴德的墓地原在水仙宫后的凤凰山下(今文安社区一带)。
鸣谢:宗亲池智兴提供照片! 本图文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敬请扫描关注池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