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池氏文化名人:摄影艺术家池海波

池氏网 池氏网 2019-08-14

推荐阅读:池氏文化精粹辑要


池氏网推荐语:


这是偶然搜索到的一位池姓摄影师,最为特别的是,他籍贯上海浦东。很早就知道上海浦东川沙镇有池氏宗亲聚居,但一直未有寻根问祖的线索!


当然,池海波宗亲的摄影成就不用我多言,大家详细往下看!



池氏文化名人:艺术摄影家池海波



01


个人简介


池海波


香港摄影学会 永久会员;


澳门摄影学会 永久会员;

 

摄影经历:


1990——1995军营摄像师;


1996——2004香港、澳门光艺摄影公司 首席摄影师;


A.INGT职业摄影师公会会员职业摄影师;


摄影荣誉:


荣获第四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称号;


2013/2014/2015 分别获得记者国际摄影展“十杰”称号;


2014 PSACHINA 国际摄影展年度“十杰”称号;


2015 PSACHINA 讲师团成员之一;


1999——2015 在国际影艺联盟、PSA美国摄影学会、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公会等认证体系中,参加六十多个国家/国际性展览中,获得金、银、铜奖项百多项。

1999年《摄影世界、时光交潜》获得最佳创意奖。 


2016 作品《叶》系列,参加美国纽约艺术节展出;


2016 作品《沙漠》系列,受邀欧洲艺术摄影学会、中罗两国文化交流、十五人联展;


作品《草》系列 、《荷》 、《叶》、 《红柳》等系列深受私人喜爱、收藏.;


作品 《一寸光阴一寸金》、《魅力尚在》在澳门第十届国际影展入选;

《舞影》在香港大众会第三十二届国际影展入选;

《变形视觉》在澳门第十一届国际影展入选。





《澳门日报》摄影专栏撰稿人,共发表摄影评论文章60多篇。


现任上海典藏摄影公司首席摄影师。


02



池海波 草丛中的捕影者




池海波摄影作品《风雅》系列


来自上海的摄影艺术家池海波刚刚结束在临港当代美术馆的个人展览《风雅》。《风雅》这组摄影作品专注于“草”,在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被选入展览,还于2017年在罗马尼亚维利达斯蒂芬艺术画廊展出。


“风雅”一词出自《诗经》,常用来指高贵典雅。用“风雅”一词来命名我们脚下丛生的草,似乎有点大词小用了。


记者有幸在展览结束前参观了《风雅》展览,在看到第一幅作品时就惊讶于它那如真似幻的艺术性。池海波将摄影与绘画元素相融合,在照片的基础上用精妙的后期手法赋予了普通的草以别样的灵性与美感,令人难以分辨正在观赏的究竟是一幅照片还是精心绘制的装饰画。“风雅”一词,的确用得贴切又精妙。


谈到缘何专注于拍摄“草”,池海波说:“草在城市绿化当中的贡献是最大的,但没有很好地被人们认识,也无人给它命名。”这是一个微妙的角度,回想一下,草丛在城市绿化中随处可见,却也最少被人注意,成了隐身于树下花下的小小植物,与被人喜爱和保护的鲜花、树木的待遇相差甚远。“青苔问红叶,何处是斜阳”,大抵是对这些隐藏的小生命的一种写照。


与池海波一同观看《风雅》摄影展,他作为作者对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情景和他想表达的意境娓娓道来。这位衣着朴实、面颊丰盈、笑起来神似招财神仙的中年男人,实际上对于摄影、艺术都有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地。


池海波在摄影 


“草” 与艺术


池海波认为,草虽然不起眼,但是蕴含了很美的线条。


“人们的视觉很难注意到草,他们总是生长在昏暗的地方。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草的美感表现出来,用高调来呈现出草的靓丽的四季轮回。”


对于《风雅》系列的创作,池海波也有自己对于“时间”与“个性”的独到要求:


“假如我把草一模一样地反映出来,绿油油的,没惊喜。我要留住它最璀璨的一段时间,用写意的方式表现捕获那个时间……拍摄时移动一寸画面就不一样,过几分钟再去找,画面就不见了,这就是个性。”


对于他的摄影展,池海波追求一种“释放的随意”:“每幅作品不要有边框,也不用编号,空间也是开放的,让作品自然延伸,把空间也留给观众自己探索。”


池海波《风雅》摄影展现场


关于摄影与艺术,池海波最看重的是主题的创新和画面的写意。大画家吴冠中早年留学法国,早期作品也因此充满了西方的抽象元素,尽管非常美,却难以为国人接受。于是吴冠中在写生中融入了印象的风格,用减法的方式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池海波的摄影作品与吴冠中对于绘画的思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位风光摄影大师的作品题材其实常常来自于生活中的简单场景,经过审美加工和后期处理,往往呈现出一种亦真似幻的抽象美感。池海波着迷于风光摄影,“意”是他恒久的追求:“局部往往能表现‘意’,局部才震撼。所谓写意,写就是写实,意就是意境。”


池海波同时强调,“我们也不能够忘记相机这个传统的、本质的东西,必须要有相机的存在,这是基础。在我的作品中,至少有70%的本质来自于相机。”作为专业摄影师,池海波仍保留着对于摄影的技术与设备要求的习惯。早年,池海波在境外当了很多年的商业摄影师,“商业摄影建立在金钱之上,非常被动,必须要符合客户的要求。拍一个产品就要在造型、打光等方面花很大的功夫。”也正是这样的职业训练,让他对于画面的严谨性有苛刻的要求。


“但是我现在思想解放,给自己减压了。我现在的摄影没有压力”,池海波笑称。当然,写意并不意味着随意,池海波的作品中仍时时透露着经过思索后的构图与精致的后期处理。


池海波摄影作品《风雅》系列


渐进的城市


和渐远的自然


“我以前常到临港来拍自然生态”,身处临港当代美术馆池海波的工作室,这位摄影家不无怀恋地回忆:


“之前我们来的时候很艰苦,车只能停在外面,徒步到海边,没有一个小时到不了的。那时候的生态就是,我们在芦苇地里走来走去,看到很多鸟巢筑在地面上。摄影师来展现大自然的生态,其中最灿烂的一刻,就是最美的。现在临港也开发起来了,变成了城市。”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包含美好的愿景,但是对普通的大多数人来说,远方可能真的是到不了的地方。池海波尽管作为职业摄影师,每年到外省市、外国拍摄的时间也不过两三个月,剩下的300天就是在上海进行拍摄。他每天都能在小区门口或者公园找到一些拍摄题材,他认为这些题材包含着生命,因此都有可延伸的空间。


“这么多年,我对摄影的理解就是感悟大自然,敬畏生命,把创作融入到生命中去。我们在画面中看到植物的颜色,这样的作品就会有思想性和爆炸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展迅猛,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渐渐被逼入角落。“我去世纪公园拍照,每次给保洁阿姨带点小礼品,跟她说这一圈草你不要锄掉。在角落里不会影响游客,但是是一个摄影的好题材。”

池海波摄影作品《风雅》系列 


“艺术必须分享”


花、草、树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美。池海波希望在全民摄影的浪潮中,能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大家静下心来体味和分享身边的美景。


“当代的艺术必须分享,进入千家万户。有时艺术家高高在上,很少人看得懂他(她)的艺术,我拍摄花卉、草木,被老百姓带到家里,与家里的装修相契合,这就是当代的、分享的美”,池海波对于当代艺术的看法也拥有新颖的见解,值得分享和普及的艺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美。“在全民摄影中,能让大家回过头来珍惜自己身边的景象,哪怕你画一朵小花,拍一片小叶子,感受到其中的激情,都是在创造美。”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进化,越来越多普通人拿起相机或者手机拍照。这将摄影这门艺术变成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但也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在每个人的镜头里,风景大同小异。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好时间段,半夜拍摄、凌晨拍摄、暴雨时拍摄或者月光下拍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池海波这样认为。尽管摄影已经成为全民的爱好,但是每个人付出的激情和精力不同,真正的创作者会不断探索。


另外,拍摄出来的照片通过后期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是由每个人的审美高度决定的。因此,池海波对于大众摄影爱好者的建议是提升审美水平,多观赏和学习名家作品,欣赏雕塑与装饰艺术等。


池海波摄影作品《风雅》系列 


摄影的境界


曾经是“客户至上”的商业摄影师,后来成为偏爱风光摄影的独立摄影者,池海波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一个小小的转弯,也令他对摄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摄影的四重境界:首先是记录,然后是成为图片,之后是作品,最后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还根据市场性定位分为比赛和市场。”池海波并不讳言自己的职业道路,“我一直在这两条路走,一条是比赛,一条是商业”。


在商业的道路上探索,这位获得国际摄影展览十杰的摄影师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摄影理论:独家、独幅,专题手法。


国际风光摄影大师陈长芬对池海波的作品印象深刻,《风雅》系列也由陈长芬命名。他提出为池海波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将他的摄影理论填补市场的空白,但是池海波认为现在还没有到学术化的时候。然而,池海波举行过几次公益讲座,把他的摄影经验分享给广大摄影爱好者。


“有些人说我是搞沙龙摄影的,看不起沙龙,但是这个词太广义了,也囊括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我想把唯美的东西传达给别人,把真、善、美分享给家人、朋友。所以在讲座的时候我把创作的过程都分享出来。艺术就是要为实用而用,我们必须要争取这个市场。艺术家也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讲座之后,池海波看到有人在花坛边摆弄、拍摄花花草草,感到自己多年的探索与分享的决心获得了肯定。


除了拍摄草,池海波热衷的另一个主题是沙漠里的胡杨,每年都会去新疆拍摄胡杨。“胡杨给我一种生命轮回的感动。一颗小小的胡杨树,两米高,根系竟然能延伸一百多米,拼命地寻找水分。”胡杨的精神广为流传。除此之外,沙漠中的树也构成了摄影所必需的点、线、面,让这位风光摄影大师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胡杨对于生命的渴望非常触动人心,这样的作品也是对生命的内涵和价值的体现。”

池海波作品


当代艺术和摄影


自两百多年前照相机问世,摄影开始成为一种保存画面、创造场景的工具,就一直有着关于“摄影到底是不是艺术”的争论。在看到池海波的作品时,对此仍存有疑虑的观众一定会打消“摄影并非艺术”的念头。


但是池海波认为,摄影中的纪实和艺术摄影一定是两个概念,纪实可以用于记录和新闻等场景,而艺术必须由市场来检阅,闭门造车是没用的。而对于艺术,这位艺术家说:“艺术创造表现的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方式不重要,用什么工具也不重要。”


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去内蒙古,有一位画家专注于画风雪中的骆驼,但是他画雪的时候从来不让别人在旁观看。池海波要求无论如何都想看看他是如何画出这样层次分明、均匀的雪花。画家妥协了,带他去画室观看。他站在凳子上,用牙刷蘸取白色颜料,用手指弹牙刷弹到纸上,就形成了细腻均匀的雪。


“这就是个性化,他把璀璨的瞬间留住了。”


池海波认为这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当代艺术!他一直以来的创作也试图创造出当代的、值得被欣赏和分享的作品。池海波设想,如果以后的城市没有了草木,他会到大楼窗前的绿植拍摄,植物身后是一幢幢灰色的巨大建筑。这就是池海波追求的当代感,反映现实,同时表达美。


池海波作品 


【池海波摄影荣誉】


•获第四届中华艺术金马奖;


•在国际认证摄影展览中,获得金、银、铜奖项百多次。同时多次获得最佳摄影师大奖、最佳创意奖;


•2016作品《叶》系列,参加美国纽约艺术节展出;


•2016作品《沙漠》系列,受邀欧洲艺术摄影学会、中罗两国文化交流、十五人联展;


•2017作品《风雅》系列,在罗马尼亚维利达斯蒂芬艺术画廊个展。



03



大自然的捕影行者


——专访国际摄影展览十杰摄影师池海波


“参加国际摄影展览对摄影师来说是对其所拍作品的不断检阅,我希望在以后的国际赛事中有更多中国摄影师获奖影子......”。


池海波,从军旅摄影师成功转型为关注大自然题材的专业摄影师,多年参加国际摄影展览的经历,使他的摄影风格独树一帜,作品在众多国际摄影展览中屡获大奖。作为连续五年获得“记者国际摄影展览十杰”荣誉称号的摄影师,池海波在参加国际摄影展览方面有着丰富的参赛经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摄影师渴望将自己的优秀摄影作品展示到更宽广的世界舞台,与更多的摄影同行们进行交流、展示。近日,本站特别邀请著名摄影师池海波谈谈他的摄影经历,与各位摄影师们分享参加国际摄影展览的心路历程。


记者:您是何时开始与摄影结缘的?从事摄影创作多年,您主要创作过哪些摄影题材?


池海波:1990年军旅摄像师退役后至2003年期间是我职业摄影的生涯,经历了商业摄影,使我对图片市场有进一步的理解。摄影创作就如沙龙摄影作为我减压的方式之一,平时喜爱以自然为题材的拍摄,如鸟类、植物、环境地貌等......


记者:您是从何时开始接触国际摄影展览?参加国际摄影展览的目的是什么?您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国际影展获奖及入选,请您谈谈在您取得的众多优异成绩中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国际影展


池海波:1995年由于在境外摄影机构工作,接触了沙龙氛围十分浓厚的港澳摄影组织,多位好友在国际沙龙影赛中获佳绩作为榜样,1997年开始接触国际摄影展览的投稿。作品《魅力尚在》、《一寸光阴一寸金》是我第一次国际摄影入展的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主观思想所形成的作品总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张扬。对于投国际展的目的,原初的想法是证实我创作阶段的水准,从中更多地了解国际影联影赛的机制。


作品《魅力尚在》   摄影:池海波

作品《一寸光阴一寸金》  摄影:池海波


记者:请结合您的参展经历谈谈对国际摄影展览和国内摄影比赛的看法?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参加国际摄影展览方面的心得;参加国际摄影展览的意义,以及对自己摄影水平的提高有什么好处?


池海波:国际摄影展是经过国际影艺联盟FIAP、美国摄影学会PSA两大权威认证机构所认可的各国国际赛事。目前国内具备此认证的估计不超过5家主办机构,如中国国际摄影展、中国摄影在线、上海国际摄影展、深圳国际摄影展等。特别是记者是国内最早代表国内摄影师参与各个国家地区影展的专业摄影平台,多年来取得优异的成绩。参加国际摄影展对我来说只是不断地把新的作品进行一次检阅。当然,其机制中的积分,如通过入选数量等,可以申报各级别的“名衔”。获取大师名衔MFIAP是每位影友的梦想。多年来我对国际摄影展的认识是必须持久性的参与积累经验。


关于影友常提到的赛事中的公平性问题,在这里我要告知大家:每个赛事的组别要求也有细则,同时有主办方的图片评选分和目录画册会寄给参赛者。同一幅作品可以投不同主办方的赛事,只要你优秀的作品会有公认性。记得2014年我的《围网》作品分别被7个国家的影展评为金牌。国际认证赛事与国内的摄影比赛要问我有何区别?国内的摄影比赛近年感觉在提示参与者对题材有效投稿上的告诫,这一点是我困惑之一,为何有导向投稿?名胜景点优秀图片一致消失.......或许参赛者没有自信吧。每年认证的国际赛事约200多个,这个平台值得你拥有和展示。

作品《围网》   摄影:池海波


记者:您在国际摄影展览中经常脱颖而出、屡有斩获,是否可以给其他准备参加国际摄影展览的摄影师提供一些建议? 

摄影师池海波参加国际摄影展览获得的部分金牌


池海波:百多次的奖项已收获。对于获奖这词我的定论是摄影作品必须持久性获奖,因为其激励我不断有新作;获奖也是对作品去向市场的一个方面。建议参加国际摄影展的摄影师们,当你的某些作品还处在入选阶段时,是否回顾总结下,如把以往的题材再次进行深度创作拍摄,阶段性的计划补充你的新作投入到赛事。这样有利于整体认识喜欢的组别,能更好地提高入选率,为获取组别的“国际十杰”打下基础。


记者:2016年在摄影创作上有没有什么新的计划?


池海波:对于每位摄影者多有年度摄影创作计划。2016年有些题材的延续关注,和进一步勘察有关自然风光的题材,及时设计时机跟踪拍摄。当然对身边的景物也提升到计划之中。目前围绕“树”的专题已基本形成,2015年也尝试了作品《树影》的投入赛事,结果取得德国巡回赛的金牌。新的一年并已实施了国际沙龙摄影的办班培训,我想以后的国际赛事中有他们的获奖影子.......


作品《树影》   摄影:池海波

 

第35届台北国际摄影展银牌作品《爱的教诲》 摄影:池海波

 

欧洲摄影艺术国际摄影展览PSA金牌作品《捕获瞬间》  摄影:池海波

 

2014瑞士摄影艺术家展览PSA金牌作品《翠鸟优姿》 摄影:池海波

 

第五届爱普生“帕诺”大奖国际摄影展金牌作品《翠影》 摄影:池海波

第14届法国国际摄影大赛特别奖作品《翠影舞姿》  摄影:池海波

 

第16届中国国际影展艺术组入展作品《鹤舞迎日》 摄影:池海波

 

第六十九届香港国际摄影沙龙展铜牌作品《玲珑翠鸟》摄影:池海波


美国密西西比河谷摄影展览FIAP银牌作品《母爱情深》摄影:池海波

第三届埃及“摄影创作者”国际摄影展览获特别奖作品《潜获》摄影:池海波

第一届 VISION ZERO国际摄影沙龙展特别奖作品《珠光翠影》摄影:池海波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有一种爱叫做关注


池氏名人&池氏文化名人!(存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