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谱,原谅我把你想简单了!

池氏网 2019-08-14

推荐阅读: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池氏文化精粹辑要(2018年8月收录)

文丨刘旭刚

最近听到这样一个笑话:有个小孩子考他爸爸,提了个绕口令般的问题——您知道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吗?这一问,可把爸爸给问住了,别说是隔着八辈的爷爷,就是隔着四辈的爷爷也叫不出名字来啊!为了不让儿子失望,爸爸满口答应,一定要找老家的亲戚问清楚。于是,他打电话委托一位长辈帮忙,经过查找以前的家谱,终于查到了要查的老祖宗的名字。但他却有些哭笑不得,原来,爷辈和孙辈隔了几辈,重名了。他只好对儿子说,你的名字就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名字。



这个故事是否真有其事无法考证,但由此引发出的问题,即一个家族要不要修个家谱,却值得我们深思。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献中,除了国史、地方志之外,家谱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修订家谱的传统,正如古人所说:“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一国之治乱兴衰后世难考,家无谱则一家之支派繁众奕世莫明,故修谱与修史并重也!”据有关部门考证,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家谱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我国数千姓氏大都有自己的家谱,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 “根”的重视。



确实,家谱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是记载同宗共祖的先人及其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可以起到寻根、留本、增知、教子、明辨世系、尊宗敬祖、敦亲睦族、凝聚血亲的作用,可以让同姓宗亲全面了解姓氏的历史源流、繁衍生息情况和文化内涵,使大家不忘历史、不忘血统、不忘根本。另外,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家谱在增强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由上海图书馆牵头并主持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这一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浩大文化工程上马,其不仅收录、整理了众多家谱的谱名、责任者、版本年代、册数等,还撰写了该家族的始祖、迁徙路线、历代名人等内容,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路线图”。


前些日子,笔者回老家过春节,在走亲访友过程中,对修家谱情况做了个调查,发现有家谱的很少,个别家族虽有家谱,也只是个简单的世系图,每年过年时拿出来在家中供奉。当谈到要不要修家谱时,一些人表示不感兴趣,觉得有没有家谱无所谓,整天忙于生计,哪有闲功夫修家谱?另有一些人说,孝敬好活着的长辈就行了,记住那么多先人的名字没什么必要。我想,这种观念、现象恐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人皆有根,家应有谱;世世珍藏,立阁永存。谈到修家谱,我想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论述,“爱祖国的人,没有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近些年来,国家、社会对培育好家风越来越重视,民间对修家谱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对此,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


修家谱,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要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广为宣传家谱的历史、家谱的作用以及家谱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意义,使修家谱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讨论的热点,通过舆论正确引导,营造社会关注家谱、家族修订家谱、人人知晓家谱的良好氛围。


修家谱,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应统筹谋划、合理安排、通力合作,持续推进家谱修订工作。各类博物馆可展出更多的优秀家谱供人们参观学习,出版单位可出版些家谱类专著供人们阅读,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可通过多种方式介绍家谱常识和写作技巧,图书馆、文史馆、档案馆可为人们在修家谱时查找资料提供方便……


修家谱,需要每一个家族成员的热心参与。家谱修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费时又费力,还需要不小的开销,这就需要家族成员鼎力支持。比如,年长者可口述家族往事,有文化、有写作能力者可作为执笔人,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可多承担些经费支出等。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修订家谱的事一定能做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家谱能回答这些问题。而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记载着先辈孝敬老人、造福乡梓、热爱祖国、奋发拼搏等事迹,是对后代进行教育的生动教材。愿每个家族都能拥有一部家谱,不断完善,世代相传,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文化自信  一个家族崛起的根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