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学:在族谱与家谱中,“郡望”指的是什么呢?
郡,行政区划;望,名门望族。
“郡”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随着奴隶制度的逐步瓦解以及封建制度的一步步确立,新的秩序破土而出。当时为了巩固统治,各诸侯国开始在边境设郡,行政区划类似于今天的地级市。
秦统一六国之后,大肆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并开始在郡下设县。汉代到唐朝虽然依旧奉行郡县制,但划分改变;而宋代以后“州”取代“郡”,自此之后“郡”的区域划分作用偃旗息鼓。
“望”的来源与“门阀制度”的形成有关。位高权重的家族的权威和声望可以代代相传,并且还有明确的官方条文划分姓族等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贵溪丘氏族谱序》说:“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
“郡望”表示世居某地的望族,因此常用于族谱中。
关于“郡望”一词,目前尚无统一概念,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指原籍的郡名,如岑仲勉先生:“战国至汉,各地陆续建设郡县……人口即有迁徙,犹能各举其原籍之郡名以作标识,如太原、陇西、安定、南阳、清河等,皆后世所谓郡望也。”(《唐史中的望与贯》)毛汉光先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大部分士族虽然迁移与分支,仍然保留其原籍之称号,称之为‘郡望’。”
指郡中显贵的家族,如《辞海》:“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汉语大词典》:“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陇西李氏、太原王氏等。”
指郡中显贵的氏姓,如《辞源》:“郡中显贵的氏姓。如魏晋时清河的张姓,太原的王姓等。”
由上述定义,可以窥见“郡望”的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郡已设置,此时“郡望”多指原籍的郡名,如清河;东汉以降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出现,士族与选官制度相结合,“郡望”演变成为“郡中显贵的士族”,如琅邪王氏;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等兴起,“郡望”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已经不限于士族。
形式:一般以地名加姓氏,如清河崔氏、河东柳氏。通常一个姓氏可以有多个郡望,如张氏,有14个郡望,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一个地区也可以有多个姓氏望族,如甘肃天水,是赵、秦、严、姜、皮、尹、狄、强、秋、双、桂、庄、艾、慎、阚、那、权和上官等18姓的郡望。
条件:地名,即所谓“郡”。“郡”是一级行政机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秦大一统之后,设郡县,形成郡县二级行政机构,为汉唐所沿袭;至宋代,“郡”基本废除。
必须是望族。望族的条件包括很多,如家族文化积淀深厚,世代有才能之士;家族骨干德行高尚,“望”重乡里;有三代以上相继为官,名重朝野。
这里还有一个有关郡望的有趣事例。民国时期有一副著名对联:“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讲的是民国时期的大总统一任不如一任。其中,山指孙中山,广东香山人;城指袁世凯,河南项城人;陂指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河指冯国璋,河北河间人;海指徐世昌,江苏东海人。这里面前几任名和贯都很对,但徐世昌却并非江苏东海人,他是直隶天津人,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而之所以称其为东海人,是因为东海是徐姓郡望,所以徐世昌号东海,晚年也自称东海居士。
精彩由您续写: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