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名人 | 协和名医、著名内分泌学家:池芝盛教授
池氏网推荐语:
1962年被批准为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共培养硕士生13名,博士生3名,其中高徒有向红丁。
学术造诣和贡献得到同行公认和尊重,是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这就是来自福建长乐的池芝盛!
池芝盛教授工作照
协和名医、著名内分泌学家:池芝盛教授
简介:
池芝盛教授:
男,1917年5月11日生,福建长乐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
2014年1月11日23点1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
1946年参加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去法留学。
曾先后在军事医科院、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院任副教授、教授、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等职。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总编辑,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糖尿病防治专家谘询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
池芝盛先生1948年在巴黎大学学习内分泌并参加实验研究,发现母兔卵子成熟分裂受垂体激素的调节。
1952年在上海军事医科院,进行军事医学研究。
1956年在刘志豪教授领导下在北京协和医院首创内分泌科,并帮助上海第二医学院内科及上海第一医学院妇科建立内分泌研究室,进行临床内分泌研究,推动了国内内分泌学科的迅速发展。
1956年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化科进行内分泌病理生理研究,并与协和医院妇科合作,研究功能性月经失调者卵巢功能周期性动态变化规律,从而对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1958年成立了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研究小组,研究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理。
1958~1964年之间与葛秦生教授协作,应用阴道涂片12尿孕二醇检查有助于了解闭经者的病因,因而有助于该病的治疗。
1960-1961年,与孟迅吾教授一起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批糖尿病病人。在总热量不变基础上,将传统的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糖尿病饮食改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及高纤维的饮食,病情未见恶化,反而明显改善,不但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且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研究报告发表后,协和医院开展了与WHO14中心类似的研究,并成为WHO第15中心。研究结果揭示我国糖尿病病人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体重指数均显著低于WHO14中心的研究结果。这与我国采用更符合生理需要的糖尿病食谱及体力活动较多有关。
1964年门诊有一批经常发生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的脆性糖尿病病人,治疗上极为困难。经池芝盛团队结合实际耐心研究,使脆性糖尿病治疗问题得到突破。
多年来坚持组织病人的亲友及有关保健人员进行有关糖尿病病人管理及治疗方面的训练和教育,使病人保持健康并享受优质生活,摸索出了国内外最全面的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人民日报于1977年12月9日刊登了《发挥病人在战胜疾病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一文进行了报道。
与日本著名内分泌教授合作,建立了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代谢病防治中心,填补了天津地区代谢病防治的空白,并被特聘为该中心的名誉主任。
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从1982年开始,在北京酒仙桥建立糖尿病卫生保健网。此项工作获得中华医学会支持及热心于糖尿病防治工作者的帮助,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世界卫生组织将我国糖尿病学会列入全球性糖尿病防治规划,帮助我国开展全国性糖尿病防治工作。
1962年被批准为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硕士生13名,博士生3名,其中高徒有向红丁等。
学术造诣和贡献得到同行公认和尊重,是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共发表论文110多篇,主编《糖尿病学》,编译《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编著《糖尿病防治及自我护理》。在国外出版的有合作主编《东南亚糖尿病及其进展》(英文,共三册),合编《世界糖尿病学》(英文,共四册),合编《糖尿病流行病学》(一册)。
获医学科学院甲级奖及卫生部乙级奖,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归国华侨联合会及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颁发的荣誉证书。
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文献:
王荣金主编;北京协和医院编,协和名医(上),华文出版社,1993.10,第14-16页;
北京协和医院编,协和名医(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第2版,第96页;
牛学胜 李介祚主编 纪富存副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录,北京医科大学,1997年08月第1版,第131页;
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主编,中华文化名人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20页;
中外名人辞典编委会编辑,中外名人辞典,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04月第1版,第237页;
戈德 异天主编,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1),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4页。
怀念恩师池芝盛教授
作者:向红丁
在师从池芝盛教授的35年中,有两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他对糖尿病患者的关爱和对糖尿病健康教育事业的执著。
池芝盛(1917-2014),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8年赴巴黎大学学习和研究,1952年回国后,历任上海军事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1958年成立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研究小组,1982年创办糖尿病卫生保健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并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
池芝盛教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也是他送我赴美完成博士后研究,指引我走上内分泌、糖尿病防治事业的道路。在我学业有成的整个经历中,池芝盛教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师从池芝盛教授的35年中,有两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他对糖尿病患者的关爱和对糖尿病健康教育事业的执著。
池芝盛教授关心爱护糖尿病患者是出了名的,这种关爱毫无做秀之意,而是发自内心。“文化大革命”期间,池教授时间比较充裕,就不辞辛苦地家访糖尿病患者,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有一件事曾让他十分困惑,一位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锻炼身体、戒烟限酒、按时服药事事俱佳,但治疗效果始终不见起色。池教授就一次又一次登门家访。到第四次家访时,患者看见池教授便热泪盈眶地说:“池教授,太对不起了,我原来怕您不高兴,没对您说实话,而是拣您爱听的说。其实我饮食、运动、服药都没做好,还抽烟喝酒。您这么关心我,我再不好好做,就实在不像话了,以后您看我的行动吧。”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患者病情很快获得了理想的控制。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胰岛素制剂供应还不充裕,糖尿病患者常有胰岛素制剂断顿之忧。一次,一名Ι型糖尿病小患者的胰岛素制剂不够用了,她的母亲找到池教授求援。当时已年近古稀的池教授对患儿深表同情,眼里泛着泪花,十分焦急地联系病房和药房给孩子找药。遗憾的是当时我院也没有这种胰岛素制剂,池教授又联系其他医院,直到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专家颜纯教授(现已故)处解决了问题,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在池芝盛教授的眼里,患者都是亲人。
最近,我常在全国各地从事糖尿病健康教育,每当活动主持人介绍我是“国内糖尿病健康教育第一人”时,我都立刻予以纠正:“我的博士生导师池芝盛教授还健在,是他领我走上糖尿病健康教育之路,他才是中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第一人”,事实的确如此。40年前,池芝盛教授就敏锐地认识到中国糖尿病即将爆发性流行的危险前景,第一个呼吁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去。他排除万难,无怨无悔,分文不取,无私奉献,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创了院内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先河,并把糖尿病健康教育推广到社会,鼎力指导和支持创建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和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极大地推动了北京乃至全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受益者不下百万。池教授常说:“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个医生就是他自己,要把防病知识反反复复、原原本本地交给患者。没有糖尿病患者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医生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的。”池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池芝盛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医者楷模。他知识渊博、医术高超,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还有博大的胸怀和一颗慈悲之心。1月11日,他走了,带着我们的尊敬与眷恋,也带着我们的追思与怀念。我们要继承池老的遗志,以永久的坚持和无比的热忱,投入到糖尿病防治事业中去,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池芝盛教授,我们永远怀念您。
2014-03-20
精彩由您续写: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13805068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