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谱学:为什么说宗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本?

池氏网 2019-08-14

推荐阅读:池氏文化精粹辑要(2018年9月1日收录)


谈到历史文化反思的时候,我们要指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一些被破坏的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并且予以弘扬,其中之一就是家族文化。


而且我们特别要指出,家族、宗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因为很明显,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关于家政与国政合一的文化。


这就是说,家政是国政的基础,国政是家政的延伸与扩展。家政是缩小了的国政,国政则是放大了的家政。儒家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说明了这样的问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并且延续了几千年。几千年来,这种家族文化可以说,对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自从1949年以后,这种文化却被当作是封建宗族制遭到彻底破坏,一直到今天都难以恢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复兴作了许多的努力,其中之一就是不断地恢复从1949年以后,特别是十年文革中被破坏的中华文化。


然而,当我们认真思考的时候却发现,中华文化的根本部分,即家族文化,从1949年以后被破坏之后,这时是难以恢复了。除了家族、宗族文化以及所产生的家法、宗法等,还有许多的文化如地主、乡绅文化等,在中华文化中可以说,都是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事实上破坏家族、宗族文化,以及地主、乡绅文化等,对中国社会产生着许多消极的影响。这里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一些说明。


我们为什么说这些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呢?就在于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始终是将家政与国政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儒家那里,正如我们所指出的,体现出了家政与国政的合一——家政是缩小了的国政,国政则放大了的家政。


《三字经》中谈到:“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还有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等。这些就是家政与国政的统一——在家政与国政的合一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家政搞得很好,千千万万的家庭其家政都搞得很好,那么便可以说,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国政是好的国政。因此,好的国政要从好的家政开始。然而,在家庭与国家之间又有着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家族、宗族。


1949年以前的几千年中,家族、宗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家族、宗族替政府分担了许多事,这使得政府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更多的国家大事。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大段地引用我所著的《复兴国学的孙文学说》中,孙中山对家族、宗族问题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在《复兴国学的孙文学说》,我是这样写的:

如何恢复民族主义呢?在孙中山看来,其中之一就是要恢复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孙中山认为,这就是在家族、宗族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到民族、国族的大团结。这里我们顺便指出,长期以来,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把家族、宗族势力说成是落后、愚昧。共产党执政之后其中之一,就是对家族、宗族势力予以严厉打击。


然而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却认为这是中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认为,在家族、宗族这个基础上,可以延伸和扩展成为民族主义、国族主义。谈孙中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并且进行认真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孙中山实际上继承和发扬的正是儒家关于家政与国政合一这样的思想。

事实上孙中山就是这样论述的,他首先从家族谈起,认为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很强,可以将其扩展成为民族主义、国族主义。孙中山说:“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中国人对于国家观念,本是一片散沙,本没有民族团体。”


但是除了民族团体之外,有没有别的团体呢?我从前说过了,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譬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了,交谈之后,请问贵姓大名,只要彼此知道是同宗,便非常亲热,便认为同姓的叔伯兄弟。


由这种好观念推广出去,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我们失去了的民族主义要想恢复起来,便要有团体,要有很大的团体。我们要结成大团体,便先要有小基础,彼此联合起来,才容易做成功。


我们中国可以利用的小基础,就是宗族团体。此外还有家乡基础,中国人的家乡观念也是很深的。如果是同省同县同乡村的人,总是特别容易联络。依我看起来,若是拿这两种好观念做基础,很可以把全国的人都联络起来。要达到这个目的,便先要大家去做。


中国人照此做去,恢复民族主义比较外国是容易得多。因为外国是以个人为单位,他们的法律,对于父子、兄弟、姊妹、夫妇各个人的权利都是单独保护的。打起官司来,不问家族的情形是怎么样,只问个人的是非是怎么样。再由个人放大便是国家,在个人和国家的中间,再没有很坚固很普遍的中间社会。所以说,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外国不如中国。因为中国个人之外注重家族,有了什么事便要问家长。(见《复兴国学的孙文学说》)

这就是孙中山对中国的家庭、家族和宗族问题进行的具体分析。并且认为,这就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基础。

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在中国,从个人到家庭,家庭到家族,再到宗族,最后到国家,是一种很好的国民和国家的关系。他认为,这种组织一级一级地放大,是有条不紊的、大小结构的关系,并且非常实在。


各族中总有连带的关系,譬如各姓修家谱,常由祖宗几十代推到从前几百代,追求到几千年以前。先祖的姓氏,多半是由于别姓改成的,考求最古的姓是很少的。


像这样宗族中的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中国有了几千年,牢不可破。在外国人看来,或者以为没有用处,但是敬宗收族的观念入了中国人的脑,有了几千年,牢不可破。


国亡他可以不管,以为人人做皇帝,他总是一样纳粮;若说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绝,不由得不拚命奋斗。

孙中山特别以福建、广东姓氏宗族械斗的事例来说明。

他说,在福建、广东(实际上全国各省都是这样),往往是由于这一姓对于另一姓在名分上,或者一些小事情上引起了矛盾。这时却不惜牺牲无数金钱和生命,为自己这个姓争一口气。孙中山指出,这种行为虽然野蛮,但其精神却是可取的。

如何发扬这种精神呢?孙中山说,就是要对他们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使他们知道,目前的中国受列强的压迫,中华民族有可能灭亡;并且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民族灭亡了,家族也就不能存在了。


他以中国原来的土人苗、傜等族为例,指出今天这些民族已经是极少数人了,对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如果他们认识到外国对中华民族的欺侮,并且要亡中华民族,那么这些家族、宗族之间就会形成为一种合力,抵抗外国。这时我们中华民族才不会灭亡。

孙中山的论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这里特别使我们认识到,孙中山谈的从个人到家庭、家族、宗族,再到国族,实际上就是对儒家关于家政与国政合一这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里孙中山将家庭扩展到了宗族,但宗族的基础还是个人。


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将个人作为家庭的基础,家庭是家族的基础,家族是宗族的基础,最后表现出宗族是国族的直接基础。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实际上就是认为,只有将若干的家庭联合成家族,再将许多的家族联合成宗族,然后以宗族作为直接的基础,联合成为中华民族这个国族,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抵御外敌的入侵。


这里孙中山特别强调儒家对这个问题的论述,这就是要联合成为一个中华民族,要从许多同姓宗族开始,然后这些同姓宗族再联合。这就是家政与国政的统一。因此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国学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孙中山的思想充分体现出对国学的复兴。因此是十分有意义的。


谈到这个问题后,我们不妨将家族、宗族文化同地主、乡绅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在一个家族、宗族中,有穷人,也有富人。这就是地主和穷人的关系。但在一个家族、宗族中,却可以通过族长的威信调解着贫富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矛盾不会激发。


这时,使政府省了许多的事。因为国家作为阶级之间的契约关系,其中之一就是调解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一个家族、宗族中,家族会、宗族会能调解内部穷人和富人的关系,政府也就不要在这些方面操心了。千千万万的家族、宗族内部的矛盾解决了,达到了和谐,这个国家从根本上讲,就实现了和谐。


还有就是我们已经谈过的地主和佃农的关系上。秦统一全国后,打破了过去的封建制,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建立的是集权制度。


政治上虽然专制,但经济上则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无论是地主(我们把自耕农也称为地主,只不过是土地很少,但却有土地),还是佃农,或者是大地主,还是如同自耕农那样的小地主,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关系,即大、中、小地主和佃农始终存在。


然而,什么人成为大、中、小地主,或者是佃农,则是变化的,也就是在竞争中实现。当这些关系变化后,他们之间出现矛盾,并且激烈化,是必然的。


作为政府来说,其职责之一就是要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然而,当家族、宗族的存在,却可以由家族、宗族内部对这些矛盾进行调解,使政府在这方面减轻了负担。因此,这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正是在儒家关于家政与国政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1949年以后却把这种文化破坏了,什么地主、乡绅,家族、宗族等,都被说成是封建制度而将其消灭。1949年以后对这种文化的破坏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破坏作用。文革结束后,虽然我们在恢复和发展中华文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但仅仅是从理论上来恢复,而这种最根本的家族、宗族、家法、宗法、地主、乡绅等文化却不能恢复,从而对中华文化的复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我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要说明的是,这种家政与国政合一的地主、乡绅、家族、宗族、家法、宗法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定要予以肯定。并且可以说,要复兴中华文化,这些正是复兴的关键部分。




精彩由您续写: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1380506854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