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池建学:2014年“五一”寻根游

池氏网 池氏网 2019-08-14

必读:池氏文化精粹辑要(2018年12月31日收录)


池氏网推荐语:


生活当中最美好的,往往都是最短暂的;而最短暂的,往往却都是最美好的。我爱你,老家!我更爱在老家那一幕幕美好的瞬间!


池建学宗亲文章链接:


池建学:洞山一日游,池发福家族与“关帝庙“的奇闻异事



池建学:2014年“五一”寻根游


作者:池建学



“五一”三天小长假,我和堂兄商定两家人去老家茅荆坝转一转,顺便祭奠一下曾祖父和另外几位已故的亲人。就算是我们两家的一次“寻根之旅”吧!


早上起床后发现天空下起了小雨,哗哗的雨声好险打消了我寻根之旅的念头。站在楼门前看着这似乎有些不和时宜的景致,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倒是有些担忧,去赤峰的路面好走吗?会是明亮如镜子吧!我这样猜测着。


早餐后,我们一行人开车从林东出发。当车刚上大通道时,天下起了大雨,车速不得不减了下来。但在雨中聊天,欣赏沿途的风景,听着程琳演唱的“风雨兼程”,一行人也在雨中找到了年轻时候的感觉。美哉美哉!



当行驶在赤大高速上的时候,公路两边绿满枝头的树叶突然变得满目的洁白,刚刚还是春天的花香,仿佛又恢复了冬日的原样。漫天雪花把公路涂上了一层层的白色。雨夹雪!在这样一个雨雪交融的独特空间里开车,真是惬意。老天很是会开玩笑啊!


“五一劳动节”,这本是一个春的季节,虽然是塞外的巴林草原,但“五一”时的雪景也很难见得到。大雪把绿色的草原摇身一变,便变成了白雪公主。远远望去,树上、草上、地上,到处都是银白。好像是来到了人间仙境。特别是公路两边树梢上的树挂,更是美得震撼,美得叫人窒息。于是我们停下车,拿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来拍照和录像。道路两旁所有错落有致的树木,每根枝都披上了厚厚的松软的白雪,各个显得雍容华贵。特别是那枝条柔软的丁香树,被风吹过,显得更加婀娜多姿。 


我们拍完道路两旁,再拍远处的群山,浑然不顾那一双双探询的目光,那来往奔驰的车辆。“太美了!真是太美了!”我不停地在心中感叹,贪婪地一次次按动手机快门。


这一路在走走停停中度过,还没有丝毫感觉的我们就进入京承高速公路,进入蓝天白云的目的地——我的老家“茅荆坝”!


老家变化得真快呀!由于京承高速的改建,我找不到了回家的出口。好在五一期间全国公路免费,在临近隧道的临时停车处发现了一个能够转弯的地方,在一片胜利的欢笑声中我把车头调了过来,顺利进入了老家“大甸村”。


哎!把车停在这,一阵熟悉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边。我停车一看,原来是堂兄一家早早地站在路边等侯我们。不知是谁透露了消息,80多岁的大娘也站在门外。虽然春姑娘给五一小长假带来了细雨霏霏,可在大娘那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却显现不到任何一丝的寒冷。



今天的她,身穿一件崭新的红花呢子上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的皮鞋,看上去很有神。午时的细雨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显得神采奕奕。 见到我们的到来,高兴得用力地挥手,呼唤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乳名。我们几个赶忙跑过去,站在她老人家前面,抓住她的双手同时喊道:“大娘我们来看您来了! 


在表姐的建议下,我与堂兄没有进屋休息,而是在大爷家的堂兄及侄子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了曾祖父和祖父的居住地祭拜。故居的所在地位于京承高速公路东茅荆坝隧道入口的南山深处(现属茅荆坝公园管理区管理)的一个山谷中,故居依山傍水,建在一处平台的西南处。


早年的房屋早已不见,如今只遗留下一盘石碾和两处残缺的石墙。面对遗址的一切,勾起了我对先人的沉思。那一处处遗留下的碎片,以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载体的特有语言告诉我,它们是我们中国平民百姓生活的缩影。



站在西侧山头之上,腑视阳光笼罩下的故居的四周,在光影变幻中,我仿佛看到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为祖父缝制衣服的场景,看到曾祖母怕自己的后代挨饿在石碾上辛苦忙碌的身影。


我抚摩着沾满泥土的石碾子,感悟着长年生活在这里的先祖一家生活的细节:这里有他们舂米汲水的民风小景,有丰收喜悦的歌舞,也有躲避日本人侵占赤峰时进山扫荡时的惊险。这一切一切,与他们的居室、心爱的器具一同被历史的车轮辗成块,磨成粉,统统埋进这片黑土地里。



但也正是这个石碾子的存在,才使得我们整个家族的后人生活至今。它碾出的不仅仅是那一粒粒的米,而是碾出了我们一个家族的血脉延续;它不仅代表我们家族后继有人,更是预示着我们家族未来的生活会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在故居处只是做了短暂的停留,拍了几张照片,以示纪念!故居的景色虽然不是最美的,但那景那物却牢牢地攥住我的心,深深地驻留于心田,再也不能抹去——我永久地收藏在了心灵深处……


生活当中最美好的,往往都是最短暂的;而最短暂的,往往却都是最美好的。我爱你,老家!我更爱在老家那一幕幕美好的瞬间!




作者简介:



池建学,1968年生人,大学本科学历。


三年的从军经历,磨砺他坚强的意志;十八年的基层派出所工作,完成他浓厚的辽文化积淀。


因为契丹这个马背民族,他爱上了他的故乡巴林左旗。作者力求用温暖平实的文字,回放、记录、见证这片土地曾经和正在发生的文化历史。


跟我们走吧,踏上辽文化之旅。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个消失的王朝,那段沉睡的历史,那个远逝的民族,揭开那古老而神秘的面纱。



精彩由您续写:

请关注“池氏网公众号”:ID:chiszqw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WX:xuyuanchi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