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了池莉,武汉人骄傲去吧!

池氏网 2019-08-14

必读:池氏文化精粹辑要(2019年3月31日收录)


池氏网推荐语:


关于池莉,相信大部分宗亲知道其美名,池氏网对于池莉宗亲及作品也做过多次介绍:


1.池氏名人:当代作家池莉

2.池莉:细腰│赏读

3.社会 | 池莉:靠谱

4.池莉:有了快感你就喊

5.美文 | 池莉:我当年的爱情

6.池莉:我想要一杯白开水,几本好书

7.文学 | 池莉:漂亮误终身

8.池莉: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

9.池莉:晤雨

10.池莉: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11.视频 | 380万次观看的发言:中央台新闻频道采访池莉

12.视频:北京卫视推荐《池莉诗集》

13.视频 | 作家池莉:推作品《立》,讲述独特育儿经

14.视频 | 池莉:人生三境界

15.池莉:来吧,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另一种生活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未重点介绍其成名代表作品、家庭生活状况等,为此我们将不定期进行介绍……




有了池莉,武汉人骄傲去吧!




武汉有条吉庆街,每到傍晚就开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生意火爆,说唱声、拉琴声不绝于耳,成为武汉夜间的一道独特风景。


多年前,电影《生活秀》因为成功塑造了在吉庆街卖鸭脖子的女人来双扬的形象,先后获得了“金鸡奖”、“百花奖”,而吉庆街也因此名扬全国,同时名扬全国的还有 “鸭脖子”。《生活秀》原著就出自作家池莉之手。



池莉之前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她的中篇小说《来来往往》被改编为电视剧也红遍国内。


池莉是湖北仙桃人,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的特色,她写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汉特色有关。


2014年出版的新书《汉口情景》,精选了池莉5部中短篇小说。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池莉表达了浓浓的武汉情结,全是赞美之词啊!武汉人,有了池莉,骄傲去吧!

2014年11月出版的《汉口情景》


•修订是还原我个人的意图


Q: 就如老舍之于北京,冯骥才之于天津,张爱玲和王安忆之于上海——您是武汉的一张名片,让人一看到您名字,就想到武汉。这是您写作之初没有想到的吧?怎么看呢?


A:这种说法太夸奖我了,如果是真的,我会窃喜。一个作家如果能够与她写作的城市互为彼此,那么对于这个作家,还有更大的奖赏吗?


Q: 书名是《汉口情景》,为什么没有取名《武汉情景》?


A: 汉口作为一个现代商贸、文化和居住都很悠久与发达的古老的城,更有特点,更有情调,更有意趣,色香味俱全。而武汉,则更加地理化,武汉三镇(汉口、武昌和汉阳),是武汉最突出的特点。


《汉口情景》是一部小说集,小说有它的特质,即虚构。我虚构了这本小说集的五篇小说,构筑了我自己的汉口城,有点与建筑设计师相似。这幢建筑的名称叫做《汉口情景》。


Q: 这次书中收入的《她的城》是您发表于2011年第1期《中国作家》的中篇小说,后出版成书,皆为节本。这次收入前您做了修订,能与读者分享一下哪些方面做了修订,为什么要这样修订?


A: 主要的修订是还原我个人的意图。小说在发表的当时,或多或少,因为种种原因,被杂志社或者出版社编辑过、修改过。《她的城》我原本是写女性之间的情感,中国式的:格外小心翼翼的、极为克制的、特别隐秘的,超敏感的和柏拉图式的。第一次出版,有方面觉得不妥,让我修改了多处,变成了一个类似女性励志故事。现在我通过修订还原了它。


在我看来,这些女孩很可爱啊!不嚣张,不主义,不闹腾,不激烈,主要是互相倾慕互诉衷肠,更多是彼此贴心贴肺。



•谁说武汉没有情调?        


Q: 您希望读者从您的新书中获得什么?或者说您想向读者表达什么?


A: 我希望读者从这本书能看到一种特别的情调。从书名《汉口情景》,到内容的编排,到封面上的汉绣,应该说点点滴滴都有情感。因为我知道在全国人民的口碑里,武汉可能是谈不上情调的。可是我想只有我知道,我了解,我固执己见:武汉当然很有情调。在春秋战国那会儿,楚国就已经是中国最有文化最有情调的城邦了,例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看看咱这审美标准? 世界人民还普遍吃不饱吃不够呢,咱们都已经开始减肥了。


Q: 您的作品中有不少笔墨是关于武汉的吃,的确也有很多读者因为读了您的《生活秀》知道了武汉的鸭脖子。请您谈谈武汉的吃,您最推荐什么呢?


A: 我推荐我的小说中写到的所有吃。以后我还要推荐吃的方式和吃的态度,以及与什么人一起吃。鸭脖子不谈了。鸭脖子是《生活秀》意外的产物,这种意外不会总有。我甚至有时候这么想:因为一个小说,死了多少鸭子啊!又富了多少人啊! 愿上帝保佑被捕猎者,也保佑捕猎者。


•就数武汉女人漂亮


Q: 您经常跑海外,是否能更深切地审视和认识家乡?能概括描述下武汉区别于别的城市的特点么?


A: 我推荐人们在武汉居住。武汉是一个需要踏踏实实居住的城市。居住才会发生真实生活和惊奇感受。武汉绝对不是从表面形象来说,一看就很光鲜的城市。武汉慢热,或者说闷热,骨子里头有,表面看不出。


武汉女人漂亮,能干,热情,有趣,还有一点二乎乎的。尤其是漂亮这一点,估计全国人民又要不答应了。可是当我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后,我发现就数武汉女人漂亮。这份漂亮在于她们的整体适中:比起东北和西北女人,身姿要柔和纤细;比起西南东南女人,骨骼更修长和挺拔;比起沿海大漠女人,皮肤要细腻滋润白皙。


Q: 您觉得如何在反映同一地域文化的同时避免重复,在不断的创作中提炼一种新鲜感?


A: 这个是我一直思考和犹豫不定的问题:究竟是新鲜感好呢?还是不断重复中永恒好呢?比如盐,我们每天都吃,永远都是盐。味精、鸡精、高汤精,等等,层出不穷被制造出来,开始一吃,好有新鲜感啊,但是……现在我正在美国写作,将近一个月以来每天在各种餐馆吃饭,我听见老外们对中国餐馆提出唯一的、也是最多的意见是:不要味精!不要味精,只要盐。——某天我听到这话心头一震:对于我的写作,这是意味伸长的一句话。


Q: 在网上也能见到不少网友说,现在武汉搞各种修建,很难再看到池莉笔下的武汉了,对此您有话要说吗?您觉得现在的武汉和武汉人变了吗?


A: 当然。武汉和武汉人在变。尤其近几年,变化很快。武汉每天不一样! 我想我会把武汉不变的那些东西写在小说里。把千百年来楚国那些一脉相承的东西,写在小说里。社会规律总是这样:现实中的经济建设总是以拆建实现目标,文学的目标总是追忆与保留。


Q: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学式微的时代,作为传统文学作家,您觉得自己现在的写作和曾经的写作相比,有哪些变化呢?还有哪些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读者如何变,您都不会变的?


A: 哪怕洪水滔天,哪怕文学下一刻溺水而亡,我对文学的热爱,永不改变。不过,在我看来,电脑是工具,网络也是工具,我觉得在工具方面,无论是用蜡烛照明鹅毛笔写作,还是用电灯照明电脑写作,莎士比亚还是莎士比亚,贝多芬还是贝多芬,李白还是李白,曹雪芹还是曹雪芹。慢慢岁月过去,工具天翻地覆,人们都还是需要他们,包括那些网络公司、电子书,也还是要购买他们的版权。

2014-11-25



精彩由您续写:

请关注“池氏网公众号”:ID:chiszqw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WX:xuyuanchi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