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池博:做“一点点”改变的奋斗者
指针指向凌晨1点,白天熙熙攘攘的机场变得空旷安静,广播里偶尔传来飞机到达的通知。
下午会议刚结束就匆匆出发的池博,拖着黑色行李箱,出现在机场到达区。
赶往酒店的路上,他再次在脑海中梳理了一遍明天早上的谈判重点。
上面这样的工作节奏,池博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好像有一枚可以一键还原的按钮,不管多晚到达,第二天一早,按下按钮,那个衬衫熨帖齐整、精神饱满的池博就会准时出现在谈判桌前。
工作起来总是精力充沛、正能量满满、游刃有余,是这个年轻的院长助理给同事们的第一印象。
2006年,池博进入公司,成为上海天马项目部一名普通的设备专业工程师。
初来乍到,池博就遇到一个难题:洁净厂房的机电管线排布非常复杂,层高多番论证迟迟下不来,项目一度陷入僵局。作为一个现场“小白”工程师,池博需要做的,是把现场的问题反馈给设计,然后等待解决方案。
“不能干等着,得用自己的力量推项目一把”,面对困局,这个“小白”工程师选择的是每天下了工地自己查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线综合成功案例,再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傅们请教,终于提出了可行的管线施工方案.
“尽自己的力量推项目一把”,也成了他日后每次遇到停滞不前的项目,所做出的第一选择。
历经几个项目现场的实践积淀,池博一步步成长为对设计、施工每个细节都“门儿清”的专家,同事们也称他是“懂设计”的工程师。
2014年底,公司电子院创新性地组建空间管理研究室,通现场、懂设计、能扛事的池博成为室主任的不二人选。
创建一个全新的专业,在公司范围内没有先例可循,被委以开疆重任的池博面临的是全新的挑战。从项目副经理到设计室主任,转变的不仅仅是角色,还有工作模式、定位、团队建设等方方面面。
那年冬天,如果德外大街12号办公楼的四层深夜还有一盏灯亮着,那灯下一定有池博的身影。积累与实践交替成长为质的飞跃,一个个项目综合管线从三维图纸到落地实施,从零开始搭建起的专业体系,这个从项目上成长起来的“设计师”,给电子院空间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1月23日,中航锂电(江苏)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EPC总承包合同签订。伴随着胜利的喜悦,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摆在电子院面前。近20亿的项目产值、最大的项目总合同额、最短的同等规模建设周期、首次将进口工艺设备纳入EPC总承包范围、高达30多个工艺设备采购包、近百项采购种类......
一项项“之最”的标签,伴随的是各种“不可能”。
“必须完成甲方的要求”,刚刚在空管专业理顺工作思路、建立规章制度,原本可以喘口气的池博,再一次选择了挑战。
带领着一支由工艺人员和各项目部抽调的工程管理人员组建的招采小组,池博接到任务就立刻投身采购准备工作中。就在他和团队为了加快采购进度,准备常驻项目现场时,女儿的出生让池博既感受到初为人父的幸福,又面对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为难。在家人的支持下,女儿出生两天后,池博就将内心的激动仔细搁置起来,带着招采团队在江苏一驻就是三个月。
“错过了女儿的成长,当然很遗憾,但这是责任!”在这份责任心的驱使下,他带的团队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整个项目十几个采购包的招采工作,实现了对甲方的承诺。
锂电项目招采工作的顺利实施,给电子院提供了采购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公司首个招采专业研究室顺势而生。池博作为室主任,又一次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采购体系不成熟、采购流程不顺畅、招标文件范本不统一,一个个问题逐渐在他带领招采专业的努力下,得到解决。三年来完成的近百项采购任务、30多项工作指导文件积累、逐渐明晰的专业发展体系,让池博离自己的“小目标”又近了一步:“不怕事,不畏难,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总要有人解决,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变一些事情,就可以了”。
接手项目管理部部长和院长助理工作后,池博的工作就更多、更杂了。
“总监出差带池博”、“遇到问题找池博”,池博似乎总是有着某种让领导信任、让业主信服的魔力。当被追问到底是什么品质让“事情交给池博”变成“踏实放心”的代名词,这个北方汉子谦逊地连连摆手,憨厚笑道:“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多为别人着想就行了”。
作为最早与市场接轨的一批人,池博受天马项目的工作经历影响很深。他深谙瞬息万变的市场复杂性,深刻体会过快速响应、结果导向的重要性,于是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差距在哪。
“设计院主导的EPC和施工主导的EPC有本质的不同。市场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拓展信息渠道,更得抓住以设计为龙头、以工艺为核心的优势,在全价值链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简单的四个字“随叫随到”,是时时注意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克服一切困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问题不拖延;
简单的四个字“持之以恒”,是每个周一坚持将各个总承包项目的采购进度、过程问题编制成报表发送到对应的项目总监手中,雷打不动;
简单的四个字“换位思考”,是在合同谈判进入僵持时,利用自身出色的专业知识和谈判能力,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长远的眼光和格局保住项目的整体利益,实现双赢或者三赢。
“始于能力,敬于专业,忠于人品”,秉持着“干一个项目,交一帮朋友,树一座丰碑”的信条,池博真正做到了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他永远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永远比对方多想一步的智慧,“笨拙”又踏实地实践着自己的朴素理想。
采访池博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那天阳光正好,他刚刚风尘仆仆下了火车,周一又要赶一大早的飞机奔赴下一个战场。平时很难在工位上“抓”到池博,采访的工作便只能安排在这个档期的间隙。
工作之外,池博是个爱生活、爱美食的“80后”;在工作中的他,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奋斗者”。
“生命有了奋斗,灵魂才有重量。”在德外大街12号院里,一个个“池博”们,正在用自己的能量,持之以恒地做“一点点”改变,共同谱写着航空人奋斗的赞歌。
来自:航空工业规划
文字 | 胡亦明 王晓旭
编辑 | 苏有朋
监制 | 贺荣站
精彩由您续写:
请关注“池氏网公众号”:ID:chiszqw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WX:xuyuanch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