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别把牺牲,当成好的母爱

2017-05-13 莎姐 泰尚律联

          

    母亲节快要到了,又要给母亲买礼物了。你是因为这个礼物很适合她,想要送给她一份礼物呢,还是在借着这个节日,感恩父母为了你所做的牺牲呢?

    近期参加了不少婚礼,无一例外的是,每个婚礼都有一个共同的泪点,就是感谢父母的养育恩。而且这种养育越是辛苦,越是坎坷,越是能够掀起婚礼的小高潮。

    而历年来,中国式父母的养育,则是带有强烈自我牺牲式的养育。孩子的长大和有出息,必定是和父母的放弃和牺牲有关,他们要么是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要么是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而且他们最后都会语重心长的对孩子说:“孩子,只要你好,我们牺牲多少都值得。”

    在我们小区里,老人们相互以吃剩饭为荣,家里剩下的饭菜不舍得倒掉,心甘情愿的在饭桌上扮演救赎者的角色;在我身边,不乏这样的老人,包括我的婆婆和妈妈,老伴虽然健在,但两人常年分居,因为奶奶要照顾孙子,爷爷又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待不惯城里,比如外出挣钱减轻儿子负担;而在农村老家,媳妇,老子是必须要给儿子讨的,如果老子没给儿子准备好新房和彩礼,老子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往大街上站。

    所以,中国式的巨婴和妈宝男,不是自己长不大,是父母不想让他们长大。

    中国式父母,好像一直在追求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只有被需要,他们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到活下去的美好意义。就像吃剩饭,带孙子,娶儿媳妇,我是付出了的,我能帮你扫除麻烦,我能替你实现愿望和梦想,你离不开我,对不对?刚好,我也离不开你。等我老了,需要你的时候,有像我对你这样的一半,就好了。

    中国式父母,喜欢让孩子听话,对孩子最多的批评和不满就是:不听话。听话,就是顺从,就是听从父母的意志。但是这也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自己的选择呢?我当然不能硬来,我可以牺牲我自己啊,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放弃,什么都可以牺牲。孩子,你呢?

     前段时间,央视有个暖(虐)心的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短短几句台词,深刻勾勒出了中国式带有强烈牺牲意味的母爱精神:

     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

 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啊!


在人生的终点,结果只能是“妈,你等等,你再等等”。母亲带走的,是牺牲和奉献,但留给后人的,则是夹杂着无尽的自责与遗憾的爱。而这种爱,太沉重,沉重的足以让活着的人在余下的一生都透不过来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