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啦!来探访这群“海上人家”的捕鱼生活
开渔日一大早,渔民们早早来到码头,经历过上香、拜船头、放鞭炮等传统仪式后,渔民们准备好补给,再次检查装备,静候开渔。中午12点一到,上百条渔船驶出珠江出海线,浩浩荡荡地驶向远洋,获取来自大海的馈赠。
小型渔船主打的是“轻便”,它们一般行驶到深圳机场附近的海域进行捕捞作业,当天下午四五点就会带着新鲜的鱼虾蟹回到渔港。
大型渔船则卯着劲往南进发,一百多公里外的珠海万山群岛附近的海域是他们的目的地,出去这一趟要行驶七八个小时。每天捕完鱼做好分拣,就会有专人驾驶快艇到海上收购鲜鱼,让渔民们能心无旁骛地安心打鱼。
早在开渔前几天,新湾渔港里便十分热闹,渔民们喜上眉梢,回到船上修补渔网、修整船只、检修设备,把渔船打理得干净整齐。各个渔家的老母亲们会在船头插上一束红花,让平安顺利的好意头伴随着出海的家人。
对于远航的大船而言,这一趟出海便是个把月。出海前,渔民们买来冰块将冰库塞得满满当当,便于在海上储藏食物和鱼。柴油加满,发动机隆隆转起来,海风中夹杂着海腥味和燃油味,那是渔民们熟悉又期待的气息。
陈叔的船不大,但船上摞起来的渔网几百斤重,有半个人这么高。“我们是做围网捕鱼的,这次打算去外伶仃岛附近,那边鱼群比较密,涨潮运气好的时候,每天捕的鱼能卖好几千块钱。”
陈叔计划,这一趟出海要等半个月后再回来进行补给,他还向我们介绍了鱼群探测器这一“法宝”,想到鱼群大丰收,他和伙计们都开怀大笑。
80后渔民张志强是新湾的第四代渔民,今年是他接手父亲的捕鱼事业的第8年。选择回到海上,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政策。
在国家发布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后,2014年东莞也出台政策,拿出1个亿支持渔民重整渔船。“当时很多渔民在政策的激励下,购买了机械化渔船重新下海。”
回到海上,张志强没有走父亲木船捕鱼的“老路“,而是选择购买灯光船,以捕捞鱿鱼为主。“因为鱿鱼的捕捞分拣没有这么费时,下网收网一次只需要一个小时,一个晚上能下网五六次。”
这一次,张志强要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珠海担杆岛附近,为了节省油费,他计划一个半月后再回来。这是一份看天、看海吃饭的工作,幸运的时候一晚上能捕到几百斤鱼,但也会遇上辛辛苦苦一个小时,渔网收上来空荡荡的情况。
夜间下网捕鱼、白天卖鱼休整,虽然海上的生活单调又辛苦,但张志强喜欢这样自由简单、劳有所获的日子,每次看着满船的鱼,再疲惫也感到满心欢喜。
在新湾渔港,随着老一辈的渔民陆陆续续上岸,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继续从事这份工作,像张志强这样的年轻一代渔民并不多。
谈及以后是否会让孩子继续从事渔业,张志强坦言,“现在他们喜欢到船上玩,以后长大了如何他们愿意做、喜欢做,我也会全力支持。”
出品:滨海湾融媒体中心编辑:吴碧彤图片:黄生审校:郭文君 黄浪萍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总投资超21亿元,滨海湾新增两个市重大项目
”滨海湾将添全新的看海打卡点,看看它长什么样……
滨战博物馆周边大变样!滨海湾这一项目将于年内分期开放
滨战博物馆周边大变样!滨海湾这一项目将于年内分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