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密:李氏七庄与圣水泉古刹

余一梦 故乡读书会 2022-10-15

 

李氏海庄

 

 

 

李氏七庄与圣水泉古刹

|余一梦


黄石市区李家坊隧道南端,大冶湖生态新区入口,是一片形胜之地:东侧林木掩映的山谷间,是圣水泉古刹;隔钟山大道与寺相望的是飞鹅山和华家湾水库;西侧黄荆山南麓是李氏海古村落,村子东南是走马山公园。圣水泉古刹历史悠久,环境清幽,是古时黄荆山古道的南端起点,早就名扬远近,李氏海则因其有点古怪的名字引人猜想。然而,古寺因何得名?古村有何来历?古寺与古村有何渊源?知道的人却很少。

圣水泉

 

 

A

唐皇后裔,肇迹磨刀


大冶圣水泉李氏,为唐宗室李恪后裔。李恪(619-653),祖籍陇西狄道,系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先后受封为长沙郡王、汉中郡王、汉王、益州大都督、安州都督、梁州都督、太子太师。李恪为太宗诸子中最贤能者,因房遗爱谋反案受牵连,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平反后追封为郁林王。

李恪十世孙李衜(音道)为太子太傅,辅佐唐昭宗李晔。其时,梁王朱温专政,逐渐剪除李唐忠臣和皇帝宗室,意图不轨。

昭宗天祐元年(904),朱温杀光昭宗身边八百宦官,毁坏长安宫室,逼迫昭宗及文武百官迁都洛阳。车驾抵达陕州,朱温又杀光昭宗二百名卫士。昭宗度己身或不可免,乃密招宗室诸人说:“鄙语云,‘绝于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此去洛阳,恐难保全。卿等不必随侍,可自逃生,以保李氏血脉而期来日。”李恪十一世孙李衜及其堂弟李术等,含泪隐恨,星夜逃亡。

不久,朱温弑杀昭宗,立昭宗第九子李柷(音祝)为傀儡皇帝,是为昭宣帝,又称唐哀帝。天祐四年,朱温篡位,成为五代后梁第一个皇帝。

李衜逃到江西永修县深山里的三溪桥磨刀(地名)隐居下来,皇家李氏一脉于其地繁衍生息,岁月迁延,人丁日增,其后裔遂渐次徙居全国各地。

宋末元初之际,李衜十六世孙广二从江西路兴国军富水流域迁居大冶章山(即今黄荆山),因见白塔岩南麓,茂林修竹间,一泓清流,源源不绝,周遭鸟语花香,清幽雅静,顿生世外桃源之慨,于是就此落业开基。李广二即李氏七庄大冶始迁祖。李广二殁后葬于黄荆山南麓王钦臣与李氏大之间的广山脚下,其坟墓至今仍存。

圣水泉古刹

 

 

 

 

B

一根藤上七个瓜


李衜有四子,分别为李轩、李辕、李軿(音瓶)、李辂。李广二为李辕之后,其曾孙名李华,李华之孙李智有四子,分别名为鉴、锐、镛、铠。锐、铠早逝,谱系无传,李氏七庄皆为李鉴、李镛之后。

李氏七庄各有来历:

李氏大庄。又作李氏代,亦称祖庄,是圣水泉李氏落业之地,今为黄石开发区金山街道金山村辖地。

李氏新庄。李镛从李氏大外迁所建,今为黄石开发区金山街道圣水泉村辖地。

李氏墩庄。李鉴之曾孙李华自李氏大外迁所建,今为黄石开发区金山街道圣水泉村辖地。

李氏海庄。李鉴之曾孙、李华之弟李蓁外迁所建,今为黄石开发区金山街道圣水泉村辖地。

李氏口庄。又名李圣山庄,李鉴之五世孙李峤由李氏大外迁所建,今为黄石开发区金山街道鹏程村辖地。

李伯美庄。又称湖庄,李镛之七世孙李钟华(字伯美)由李氏新庄外迁所建,今为黄石开发区金山街道明港村辖地。

以上六庄,李氏大始建于宋元之际,李伯美始建于清代,其余四庄,均始建于明代。

李氏海一支繁衍较快,人口最多,咸丰初年已有五六百人,今有两千余人。李氏各庄轮流唱太公戏,且祠堂维修、节庆祭祀诸事各宗门分摊80男丁或60户为一庄,因分庄时李氏海120户且满160个男丁,故以二庄计。长期延续,就形成了今日“李氏七庄”之习称。

大冶境内还有若干村庄发源于李氏大祖庄,如:保安镇纪家湾,由李氏大迁建;汪仁镇王叶村拦马嘴李大人庄,由李氏口迁建;陆家湾,由李氏海迁建;粟山团查家垴,由李氏墩迁建;樟树凼,清代由李伯美迁建;李家,清末由李氏海迁建,等等。

李氏七庄中,李氏大历史最为悠久,村中古樟树群落和七庄祖坟山“公儿坟”至今保存完好。

李氏七庄之最大村落李氏海,建村七百余年,虽迭遭世变,至今古风犹存,且遗有若干古物。该村北依黄荆山大面尖、王家坜,东临圣水泉,西与祖庄李氏大比邻,南对钟山大道。村中有祖堂两栋,古井四口。祖堂之门楼、立柱、楹联、牌匾,皆多古意,有历史。

李氏海靠后山的一处水源,系山泉水引流形成,上段是井,亦是深潭,中下段是山溪,亦是水港。溪宽三四米,与井既相隔又相连,两岸古树垂阴,鲜花含笑,水浅而清,绿草白鳞,分明可见。水源上段供村民饮用,中段洗菜,下段沿岸依次铺设漂台,供人洗濯衣物。此种设计,契合物理人情,颇得自然之道。

C

七叶一枝花


圣水泉古刹因圣水泉而得名,历史悠久声名远播,但世人并不知道,它自古至今,一直是李氏七庄共有的家庙。

圣水泉系黄荆山间一眼天然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息,一方百姓,端赖供养。本世纪初,李家坊隧道开通后,水流变小,然亦未曾断绝。

李氏落业圣水泉之前有无寺院,已不可考。但古寺之建不晚于宋元之交,似无疑义。

李广二之曾孙李华,字仁仲,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9岁时赴茅山栖真观拜刘玉为师,修习道法,备极勤奋,体悟玄旨,深得奥秘。历20余年道成,被为云程万法仙师。他返归圣水泉,于原寺废基兴建玄妙观,开坛传法,成为一代名师。

李华殁于明永乐三年(1405),享年82岁,葬于乌龟墩(今沪士电子所在)。玄妙观后改为寺院,是李氏七庄的佛堂,也是李氏后生读书之学堂。其日常管理和维护,由李氏族人负责,世代传承。

岁月流变,世事无常,圣水泉寺也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

明代中叶,李氏族人延请如容和尚师兄弟五人率徒众驻锡,讲经说法,远近咸知。

明万历四十年(1612),夔州知府陈道财途经其地,见古貌庄严,圣泉灵应,乃解囊献资,铸赠洪钟一口。山主尊其意愿,改圣水泉古刹为涌泉寺。因殿堂狭窄,释道共聚一堂。明末寺院遭兵火毁坏。
李氏七庄祖坟

 

 

 

清顺治十三年(1656),东方寺僧人戒修和尚(德智禅师)挂锡涌泉寺,建成一进两幢连三新寺,改名为涌泉禅林。康熙十九年(1680)戒修圆寂。后山主募资增修佛殿、斋堂及寺门,添奉诸神佛,规模既大,信众愈多。

清嘉庆年间,李氏族人李昆山撰文描摹其地形势风光:“此间高峻,又复闲雅,令我悠然一啸,而名利之心两忘,真仙境也。及细阅山花、山鸟、山石、山云,与一切平林远岫之隔断红尘者,皆天然可爱者。”他将其地山水之胜援例归为八景,分别:溪声有韵、竹影摇情、临流悟道、倚树观云、龙潜石穴、虎卧山林、花飞蜀锦、鸟奏虞琴。

如今之圣水泉古刹,山场林地和房屋总占地面积约五百亩,建筑面积998平方米,房屋四幢,佛像83,明代铁钟一口,参天古树若干,是黄石市区一人文胜境。

古井

 

 

D

族规家范,世代传承


人不可无教,家不可无学。圣水泉李氏家教,首以道德,次以文章。父祖教导子孙,往往督责其勉力向学,以图上进,纵不能出为名臣,光耀祖宗,亦当处为醇儒,立范于乡党。李氏辈派中有“善士盛朝相,明儒尚国华”十字,可为佐证。

李氏宗谱载有清嘉庆二年(1797)兴贤堂李氏家范,定家范18条,择其中八条陈列如下:急公奉上、孝顺父母、友恭兄弟、和睦宗族、肃秩名分、不欺孤寡、戒众嚣食、攘剔匪类。又载族规十条,分别是:子妇不孝必究,子弟游荡必禁,子弟逞凶宜惩,子弟赌博必戒,子弟犯法当惩,男女内外须分,族人纠察宜严,挑唆词讼宜惩,族人争斗宜解,男女婚姻宜慎。

各条家范、族规之下,均有阐释。如家范“子弟赌博必戒”条下说:“打牌掷骰,事近嬉戏,人多以为不足介意。殊不知仕宦之家,其聪明子弟,卒至废业倾家,流于匪僻者,实多由此肇始。盖赌博者流,始焉不务生理,俾昼作夜,继焉不分内外,闯房入室。迨至囊空,则或以身家为孤注,呼朋引类,鼠窃狗盗,究而言之,即淫盗亦其阶也,可不慎欤!”

“男女婚姻宜慎”条下说:“凡论婚姻,当择其家累世忠厚,不可图其富贵。逆家子不娶,乱家子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世有恶疾不娶。......若婚姻论财,恶俗也,切宜知戒。......凡养女已经许配者,纵遇婿家贫寒或有故,当以义命自安,不可生嫌;至若女已成人,必须出嫁,切不可因妆奁无赀,延挨不嫁。”以今日之眼光看,其中一些规条仍有借鉴意义。

李氏新庄之始迁祖李镛,是李氏七庄第一个仕宦名人。李镛生于明永乐五年(1407),少而好学,读书古寺,汲圣水以淳心,撷山云而养性。明宣德年间,出任南京直隶徽州府绩溪县知县,鸣琴而治,士民感戴。其孙良佐,17岁入太学,后授新城县教谕。

良佐之母,为向珍之女。向珍(1433—1486),字子席,号宗贵,大冶县章山里人。先后任广西梧州府兴业县知县、郁林州知州,教治有方,颇得民心。明代大冶乡贤祠共祭祀程师德、万桢、吕调阳等十人,而向珍名列其中。

落业开基以来,圣水泉李氏后裔,登仕版、宰地方者,代不乏人;游黉序、列成均者,指不胜屈。而今则从政、为商、力田、做工者,散布天下,允文允武,绳绳振振,自不待言。

祖堂

——————————————————

欢迎长按关注,分享原创图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