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雷时中与颜山道|诗话黄石13

余梦楼 故乡读书会 2022-10-15
故乡读书会





  ◆  ◆


    


雷时中与颜山道



    


鲜为人知

雷时中与颜山道


 

      为厌凡居避俗缘,特寻幽隐构山檐。

      四山叠叠供图画,两涧潺潺当管弦。

      野蔌山肴和露嚼,藤床石枕伴云眠。

      世人若问吾居处,此是蓬莱小洞天。


诗作者雷时中(1221—1295),俗名贵十,号默庵。法名道中,又名可传。宋末元初武昌金牛(今属大冶)人。累举不第,遂绝意功名,居阳新颜子山,潜心修道,为道教天心派重要传人。著有《双桥诗集》。

颜山,又名颜子山,在阳新县排市镇境内,由和尚垴、白马山、东边尖、香花峰等众山组成,主峰海拔407米。东起排市镇盘谷湾陈府,西到百罗畈,南抵七里冲,北达汪府西头垅。双峰对峙,巍峨秀拔。双峰之间的平岗处,一座道观赫然在望,那就是雷时中创立混元道派之处——颜真观,现为阳新县道教协会驻地。清人陈元鼎有《颜山杂咏》二首赞其山非凡气象,其一云:

虎踞凌吴楚,东南一黛烟。

鸟飞多在地,人到半依天。

两岫如鸡斗,群山似蚁旋。

此中堪枕石,何事误流年。

雷时中原籍豫章丰城,祖上迁居金牛。幼习词赋,通诗经。自号双桥野老。三领乡荐,但屡试不第。因而看破红尘,绝意仕途,倾心道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修炼,自觉大有精进,便告别故乡,云游四方。


北宋淳化五年(994),临川县吏饶洞天创立道教天心派,至南宋绍兴初年,著名道士、朝散侍郎路时中再编天心法,作《无上三天玉堂大法》诸书,风行于世。咸淳六年(1270)三月,雷里中得路时中授以道法秘笈,教他“大兴吾教”。

南宋祥兴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278)夏,雷时中乘舟从富池口入阳新,沿富河南岸往山区传道。见颜子山高出众山,气势不凡,便找到汪姓山主,借一席之地修行。他在麓山庄借得柴刀一把,伐木开路,披荆斩棘,于山间搭建茅棚栖身。寒来暑往,修行不辍,道法日精,声传远近,“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

雷时中创立了混元道法,俗称颜山道,混元派成为天心派传播最广的一支。至元三十一年底,雷时中徒步回祖籍地丰城扫墓,次年(1295)三月还山。同年四月初五羽化,葬于南麓丹堤。每逢他的生日十一月初五,十方信众齐聚山上,同贺寿诞。传说每年十一月初三晚上,有灯自石梯寺前升空,冉冉飞向颜子山巅,亮灯持续三天三夜,人称天灯。

雷时中收有众多弟子,其中以卢宗法、李宗阐二人最为知名。后来卢、李二人赴四川传道,查泰宇赴东南传道,混元道法大行于世。雷时中羽化前,为颜山混元道派编制了传道谱系,计十句五十字,从“道宗元大熙,惟天可守知”到“仙传开法绪,帅征渺无为”,至今已传四十余代。阳新非遗保护中心已收集颜山道历代传承手抄本50余册,摄制整理道场法事视频光碟一套。

颜真观倚靠双峰,居高临下,周围有泉塘、香炉礅、试剑石诸景。道观始而茅棚,然后木石,再到梁柱结构,其升级变迁凝聚着诸多道人和信众的心血。元末徐寿辉起义军曾攻陷阳新,劫掠地方,盘谷湾大户陈仲明组织乡民,据山结寨与之对抗。战火连绵,道观大部被毁。

明成化年间,七里岗村朱隆源捐金修缮颜真观,建福禄寿三宫。咸丰间为太平军所毁,同治十一年道士归顺募金重修,后又屡有兴废。

道观中供奉的雷时中铜像也历经三毁三铸。明嘉靖元年(1522),盘谷湾陈泰材募铜,朱隆源之孙捐资,铸造雷时中铜像一尊。1956年铜像被搬到山下,七年后作为废铜处置。1993年,成良祥等热心人士再铸铜像,五年之后被盗。2003年汪祖棠、陈承国等人首倡集资,重塑铜像。

颜真观是鄂赣道教胜地,也曾是教化育人之所。陈泰材第七代孙、嘉庆六年进士陈治策曾在颜真观设账讲学,并帮助修订道书。

颜子山与颜真观,一为自然胜景,一为人文胜景,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明代阳新籍文学家吴国伦有《登颜子山绝顶》诗赞曰:

凌晨蹑飞峦,海日射天表。

三楚其在兹,众山亦何小!

襟袂生流云,岩丛自过鸟。

何当遂巢居,勿为尘缘扰!

清同光间,阳新人易俊历任刑部主事,浙江、河南、江南、山西诸道监察御史,风节峻厉,直声显著,他曾作《颜山泉》诗以明志,诗云:

泉流镇日未停声,漱玉跳珠石上行。

半点红尘都不染,出山犹似在山清。

 

(原载黄石日报2018年1月11日第7版)



欢迎关注,欢迎留言



——链接——


刘继盛:太平天国第一个状元


阳新牛湖洞|诗话黄石12




不需打赏,欢迎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