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老字号】春 华 楼 记
★推荐阅读★
春 华 楼 记
姚 学 礼春华楼位于平凉“晨投—升银,晚收—斗金”的最繁华地段新民路,这里被称为捞金的船仓。1920年本地回民杨狗娃以十枚银元投建德盛园羊肉泡饭店。当年著名鸳鸯派作家张恨水西行到这里,在他的西行记中写道:“平凉最繁华的地方是一片凹地,这里东西高而中间地带很低,商户云集,沿街摊贩拥挤,行人会聚,喧嚣尘上,但夜来四周寂静,灯火闪烁处有狗吠狼嚎,远处黄土崖坡上树间夜雀不断啼叫,唯清晨富人前来吃羊肉泡馍……”张恨水那次夜宿平凉,也吃羊肉泡馍,声称这是他西行最有记忆的美食。平凉地处牧耕的黄土高原沟壑腹地,牛羊成群,肉鲜价低,加之杨狗娃善于制作出独有香味的羊肉泡,开业当年,即以名吃远驰陇外。在以羊肉泡为主的食品中再增加几十种佳肴名菜,很快这里成了平凉政要招待达官贵客的必去之处。1920年和1921年六盘山发生大地震,陇东镇守使张兆钾和道尹蒋芬在春华楼前举办济民大会,杨狗娃无偿捐送食品救济伤员。一银激溅万颗金,春华楼的美食还记录着平凉社会名流生活的一个侧面:
1926年冯玉祥在春华楼宴请平凉各界人士,进行演讲、题词、立牌、剪彩。
1930年陈珪璋占领平凉城,以春华楼作为接待处,与杨子恒在楼上谈兵。
1931年刘志丹、高岗在春华楼商议抗日和做陈珪璋的兵运工作。
1932年杨子恒诱杀陈珪璋后,改《陇东日报》为《新陇日报》,《新陇日报》载文对春华楼进行了记述。
1934年杨虎城和知名人士马连良,常香玉来春华楼就餐。
1935年双十节,张学良、邓宝珊在春华楼计议抗日并用餐。
1940年原陇东道尹王学伊和民国元老于右任来平凉,于右任在静宁探望生母故居后,在春华楼留下了“春华秋实”的墨宝。
1941年蒋经国考察西北,到平凉一条街观察,晚住下后由回民杨得亮、吴老总在春华楼宴请。
1943年平凉回族权威人士吴鸿宾、吴九如邀请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水梓在春华楼聚会,水梓即兴写了“纵横鲜美春华楼”的横幅。
据老友夏仕对我讲,这里还有一段佳话:那是1943年的元霄节,水梓、吴鸿宾等人在春华楼主人杨春发陪同下,端出名师刘师臣以羊的肠、肝、腰、心、肚为主料烹制的五行十围碟和用杂碎制作的一树百获(合)拼盘,面对这按肠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肚属土以及以脏养脏的传统食疗理论,配以辣、酸、咸、苦、甜五味,又以柳湖新蔬五汁调拌,形色逗眼,味香激口,使在座的人无不叫好。接着又端来一只皮脆肉嫩的烤全羊和三条在龙门盘里摆成“大”字形的黄河鲤鱼,这两盘并排摆上桌,聪明绝顶的水梓一看,笑着说,这两样东西:“一边鳞来一边毛,一边山上吃青草,一边水中把尾摇,一边入水难保命,一边出水命难保”吴鸿宾是陇上饱学之士,接上说“还可以这样说:半边双翅难飞起,半边四脚缓奋蹄,跳出龙门入杏坛,平凉城里酬翰林。”旁边吴九如也凑趣说:“我说的不是黄段子,也很文雅,是:两道菜摆两旁,一边好看一边香,一边贺兰吃嫩草,一边黄河把身藏。”水梓听了高兴得说:“大家都成了诗人和谜家了,你这两盘菜分开是羊和鱼,横看是‘鲜’字,纵看是‘美’字,真是‘鲜美’的佳肴呀。”大家在品尝鲜美的烤全羊和烧全鱼时,水梓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于右任写的一幅“春华秋实”的墨书,即兴吟诗道:
春风才绿泾河岸,
华街又红沙石滩,
楼前乐事龙戏珠,
美景良辰赏心园。
这是专门赞美纵置的“美”字,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为“四美”这诗又是藏头诗,起句的第一字便读可成“春华楼美”。水梓对店主杨春发说“杨者羊也,以羊肉为业,春发即春华,好名字好店名。”,杨春华听后,即让人拿过笔墨纸来,水梓即书“纵横鲜美春华楼”一横幅。旁边文人李翰即套语写成一首春官诗:
鱼跃龙门羊谢鞭,
结伴酣卧赏心园。
纵横鲜美春华楼,
香味引出洞中仙。
并叫门外正在说唱的春官当街吟出。这使水梓先生十分激动,他离开平凉后,托人给春华楼送来“鲜美清真”的赠匾,并附联句:
鲜美恰似花上露,
清真犹如石中泉。
风物形胜文人捧,这一段佳话在夏仕给我讲后,我想起我父亲姚志宏说的一段关于春华楼“四喜包子”的陈年旧事:民国时期,春华楼不仅羊肉泡和各种菜肴有名,而且连四喜包子也成了名菜。四喜包子是以肉、糖、油、菜为馅做成晕、甜、香、素四种包子,做包子本来很普通,但春华楼做的四种包子,是取“四”这吉祥偶数,四以四季、四方的时空之取意,即包容天地四方,包容四时四季,四是双数,以阴阳谐和相济有“四”才完满,有容乃大,有包不泄财,有包才有银子。相传春华楼来了四秀才吃包子,吃时争执起来,各要吃出所喜:久旱逢甘霖,吃油包子,因为好雨贵如油,但当官有油水,也应吃油包子。他乡遇故知,吃素包子,素是“素有相识”之意。金榜题名时,吃肉包子,取当官有肉吃之意。洞房花烛夜,吃糖包子,取甜蜜生活之意。他乡遇故知,心里也甜蜜,洞房花烛夜,过得比吃肉香。这好似这四喜之味道是互相感觉,这四秀才各有“四喜”却羡慕对方,结果不是一人选吃一个,而是四人都吃四个,不仅盼双喜临门,还想四喜集于一身。这故事启发了春华楼厨师,便以更多的菜肉品种做馅,如羊、牛、鸡、鱼、虾为肉馅,白糖、红糖、蜂蜜、蔗糖为甜馅,木耳、发菜、韭菜、核桃为菜馅,菜油、羊油、花生油、芝麻油为油馅。四喜包子的形态有银锭、金元宝、仙桃、明珠状,有三角、四角、六角、八角形,有菱藕、香蕉、椰子、荔子形等四百余种。彼时,我父亲姚志宏正给长春店当伙计,经常来春华楼提羊肉泡或四喜包子。
长春店主人略通文墨,父亲在陪其在春华楼吃包子时,听见客人边吃边说诙谐幽默或讽喻世情生活的“四喜”谣,这情形就和今天人们在宴席上由食谈色谈性和说黄段子作食欲一样,讲得最多的是“食色财气”“四喜”,说“升高官姨子的嘴”,“中科举,路上拾钱洞房睡”。说这四喜就是四美:“鸡的腿,羊杂碎,黎明瞌睡小”说这四喜包子就是四如意:明前瞌睡半路妻,羊肉包子清沌鸡。”感觉好得如“脚疼骑驴,绽裹脚,张嘴喷嚏挖耳朵”。甚至开玩笑说吃四喜包子就如“顶水鱼,淌水渠,十八姑娘大叫驴”才欢快呢。这四喜包子鲜得是“清明柳,头茬韭,黄瓜芽儿牡丹露”,不吃就如“下台的官,中箭的鸟,早折的花,霜杀的草”。人蔫得急得如:“大火烧烂房,娃娃尿新床,雨里去麦场,半夜狼叼羊”。这些话虽土,却表达了普通人对吃四喜包子的感受和喜爱。
因为有好吃的,无论俗人或雅士都爱去吃。特别是达官贵人像平凉山里的山羊一样,专栋最高的草吃,显贵们要穿一流衣,要吃最好吃的饭,于是春华楼就成了必去之处。
1949年9月贺龙、习仲勋去新疆,夜住平凉,平凉地委在春华楼设宴接待进军西北的最高长官。名菜出于名师,春华楼菜好饭香源于出众的烹调名师之手,解放后,由春华楼学艺等出师的厨师遍布陇东各饭店,而邀请春华楼名师为来平视察的大领导做平凉特色羊肉泡也成了传统:
1977年宋平来平凉视察中夸赞平凉羊肉泡味淳汁香。
1986年5月20日胡耀邦、田纪云来平凉视察,春华楼厨师马广利,者增亮前去平凉宾馆为胡总书记一行做羊肉泡馍,总书记吃后赞美羊肉泡馍是平凉特色菜。
1991年许飞青在平凉视察时点名要吃春华楼的羊肉泡馍,者增亮应邀请到平凉军分区为杨白冰做羊肉泡馍,还为来平凉的李鹏、耿飚、张震、李铁映、钱伟长等领导做羊肉泡馍。平凉的春华楼因此名扬西北,老少皆知。我在市文联工作,每年要接待许多来平凉的知名书画家、作家和学者,他们来平凉总要登崆峒山,我便安排在清晨上山之前吃一碗羊肉泡馍,这样可以香香地饱一天,朋友离开平凉我又到春华楼吃一顿羊肉泡馍,因为羊肉性热,耐食,路途吃饭不便时可适当延时,是一种实惠又富特色的地方名菜。我先后接待过田间、陈忠实、贾平凹、张贤亮、雷达、孙见喜、李泽厚、何镇邦、水天中、王文芳、贾浩义等来平进行文艺交流的名人,我对他们介绍了春华楼近百年上至总统、总理,下至庶民百姓喜食羊肉泡的情况,最后强调说:“不到崆峒难作人,到了崆峒不是人。”又说:“不吃羊肉泡,平凉就白到。”孙见喜听了,说:“老姚,此话怎讲,你把我们客人看扁了。”我笑说:“不敢,不敢。我是说不到天下道教第一山看看黄帝怎样问 “道”,不懂道理就难作人,到了崆峒仙山就可得道成仙,不是人就是仙呀!”又说:“吃五六元一碗羊肉泡馍,不去说便宜,对一个地方的特色不尝尝,很遗憾。”说得大家笑了,于是我这两句就流行开来,许多人接待远方客人,以此语逗乐助兴。
春华楼从杨狗娃、杨春发、者文学、刘西光到者增亮已是第五代掌门人,经理者增亮是个烹调手艺高超,见长雕刻拼盘,手艺精湛,被誉为“平凉第一把刀”。他善理财、能经营、会管理,他花432万元买下春华楼,又投资120多万元,对老楼进行了全面的仿古装修,特意建筑了晚清式探花阁和星月亭,内部设施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并安装了电梯。特别是春华楼成为甘肃《中华老字号》企业,树大根深,叶茂花盛,在平凉翘楚首指。时任副省长的丁泽生为春华楼写了店招,将军兰仲杰为春华楼题写了“西北第一碗”的匾额。甘肃电视台多次介绍春华楼的羊肉泡和腊牛肉。现在以清真著称,以名牌驰名,以老字号殊荣的春华楼,在近百年的春来秋去,花开花香的风风雨雨中仍以永远开不败的春天花朵辉耀着历史和时代。
丁亥正月廿三日於春华楼
丁酉正月十五又春官诗赞曰:
中华名店老字号
清真头牌春华楼
羊肉泡馍数一流
凉城美食这锃亮
姚学礼,1948年12月生于甘肃平凉,毕业于平凉二中,当过工人、厂工会副主席,自修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58年发表处女作,1987年7月甘肃省总工会授予自学成才奖,1991年5月获全国自学成才证书。现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平凉市文联主席,平凉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泾河》杂志、《大西北诗报》主编,《宝中开发》总编,并任世界华文诗人协会创会理事,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客座讲师,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副秘书长,省文联委员,一级文学创作员。
诗歌《山乡春讯》获甘肃省第二届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后悔是金》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散文奖,诗集《姚学礼海外诗选》获甘肃省第三届优秀文学作品奖,诗集《姚学礼爱情诗选》获首届中山优秀图书奖,散文集《陇东人》获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集《陇东》获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集《渭州夜雨》获《中国作家》首届优秀图书一等奖,散文集《籁物》获香港第三届龙文化金奖,诗集《喊不住的河流》获2003年诗刊社优秀诗集奖,中篇小说集《根儿本儿》获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优秀作品奖,诗歌《随便走楠溪江》获诗刊社优秀诗歌奖并获全国奥康杯文学一等奖,评论集《姚学礼文论集》获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受我平凉丛书入编奖,以及《古宅》、《树》等作品曾获全国、省、地文学奖一百多次。有两千余首(篇)诗、散文、评论在法国、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地发表。诗歌《月不落国》、《中国古二月》、散文《苍凉古地》、《狼狈为善》等多种被《1989年全国诗歌选萃》、《中国青年新诗潮大选》、《当代大陆诗萃》、《散文选刊》、《大中华诗学》、《中国新诗选美》、《长安诗家选注》(日文)、《中国乡土诗百家》、《中国桂冠诗人》、《海内外新诗选萃》、《中国星星40年诗选》、《新中国50年诗选》、《新时期诗歌选萃》等数十种选集和多种辞典收入。
姚学礼著作甚丰,已正式出版书籍三十五部,诗集有《色卦》、《柔土》、《水筮》、《中国古二月》、《大西北有着遥远的爱》、《平凉诗踪》、《广成子传》、《月不落国》、《山气》、《泾河龙》、《姚学礼海外诗选》、《姚学礼爱情诗选》、《喊不住的河流》、《姚学礼短诗选》(英文本)、《姚学礼旧体诗集》。散文集有《陇东初录》、《陇东人》、《天倾西北》、《山出西北》、《水流西北》、《北地草》、《崆峒传奇》、《土炕夜话》、《谢天谢地》、《姚学礼散文精选》、《这些那些》、《籁物》、《渭州夜雨》、《天呀》、《心灵的轨迹》(合著)、《甘肃散文诗十家》(合著)。理论集有《姚学礼文论集》、《隔岸观潮——姚学礼海外文论集》、《是为集》。长篇小说有《闭月》。小说集有《根儿本儿》、《华胥国》。美术作品集有《好梦崆峒》。编集有《香港当代诗选》、《平凉古今诗歌选》(上、下册)、《崆峒诗选》(合编)。另主编崆峒文学丛书、陇东文学丛书、崆峒流派系列丛书,秦凰文丛书一百多套。倡导创立崆峒学并对崆峒文化研究作出贡献。
由于姚学礼多年来致力于创建中国新乡土诗和新花间诗,被亚太地区多家刊物称为中国现代乡土诗和新花间诗派的代表。2001年12月姚学礼出席了全国第六次作代会。2004年4月29日由中国作协、诗刊社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姚学礼诗歌研讨会”。中国西部文学研究所所长孙克恒评论说:姚学礼诗风奇俊温藉,文质超逸空灵且深沉多姿,散文和小说语言意象复叠,构思新颖奇异,蕴含深厚诙谐,风格静穆冷峻。作家陇山风著作有《姚学礼论》一书,荆爱民著《姚学礼经典诗赏析》;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的《姚学礼陇山风研究集》一书,对姚学礼的创作成就进行了系统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