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平凉阿訇】一代经师——王善明阿訇

2015-11-24 马建国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穆平凉社区”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 传播伊斯兰正能量


关注是一种鼓励 | 转发是一种支持

生 平


  王善明(1905—1991年),排行二,尊称王二爷。1905年3月12日生于泾源县北五家村。善明阿訇出生尔林世家。先父河州人,解放前在河州、化平等地开学,人称河州王;是一位有名望的大阿訇,清朝未年招亲于化平伍家村。其兄王善清,曾在泾源等地多处任教,久负盛名,人称王大爷。其弟王善祥也是开学阿訇。善明阿訇自幼深受家教熏陶,天资聪慧,思维敏捷,记忆过人,五岁起跟先父念经,七岁能诵读古兰章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从小博得人们喜爱和夸赞。十六岁起已能开讲大经,讲吾尔子,赢得坊民睛睐。此后负芨远走,投教于当时著名阿訇于玉隆,兰秀斋门下,更加惜时如金,奋发进取,系统彻底地讲读了古兰学、圣训学、信仰学、经注学、教法学等各大经典,对研究、宏扬伊斯兰俩目教门奠定了基础。



  一九三八年,三十三岁的王善明,饱饮前辈先贤丰富清澈的尔林泉源,直至心中充满了伊斯兰知识,由尊师兰秀斋阿訇在包头穿衣,首任包头大寺教长,从而一举成名。阿訇师从兰秀斋大经师十余年,秉承先师陕学传统,受益颇大。在包头大寺任期两届九年,常招满拉八十余人,盛过当今的中央经学院。阿訇倾尽全力,讲经授徒。一九四二年,爱聘安口西寺阿訇,1946—1958年,先后荣任平凉小秦、大秦、平凉北大寺、华亭北大寺阿訇。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卡非勒仿效前苏联斯大林取消宗教,残害阿訇的经验,在伊斯兰教内开展了反宗教特权,进而消灭伊斯兰的运动。五八年古历八月十五日,三百多名开学阿訇从全市城乡各个角落被民兵押送到平凉商干校(中山桥下左侧)集中训练,实质上是刑讯逼供,残酷轰斗,八个人抬着两个人的四肢,头对头猛烈碰撞,昼夜不眠的长时站立,轮番审讯,硬逼阿訇们承认自己是“反革命”,然后开大会,五花大绑,以“法” 逮捕。王二爷阿訇难逃厄运。当时正在华亭北大寺开学的王二爷被送到平凉商干校集训,十月份某一日,在新民路工会的院子里,开大会,腰里挂着盒子枪的公安人员用细扎绳捆绑了我们敬爱的王二爷;上衣的钮扣被绷开了。紧接着,向宰羊一样,一时间捆绑了一百多阿訇,一个个示众后,押送到劳改队。当时在场的回回周市长,给阿訇松了绳子。王二爷阿訇蒙冤判刑十二年,在平凉三天门劳改了二年,后转子午岭劳改了六年,后来又转洒泉劳改农场二年,再后来又转到平凉井家沟劳改二年。十二年,4380个日日夜夜!啊!敬爱的王二爷,我们很难想象,你老人家是怎样挺过来的?你一定是托靠真主,凭着坚韧,凭着对未来,对真理必胜的信心活过来了。


  敬爱的读者,当笔者写到4380个日日夜夜时,豆粒大的泪花已浸湿了稿纸。因为王二爷阿訇没有犯法,也不是反革命,而是因当了阿訇为主道圣教,蒙冤劳改受罪的。阿訇在井家沟,因暗中坚持洗小净和礼拜,常被开大会批斗。管教警察问阿訇,“为啥礼拜,这是迷信!”阿訇理直气壮答曰,“我们拜主不是迷信,你们汉人不信主,才是迷信。”儿子守真去看阿訇,警察说,“你父亲太顽固了” 。



  1970年六十五岁的二爷阿訇蒙冤劳改十二年回来后,带着“坏”分子的帽子继续接受管区的监督劳动,给管区打扫卫生,合煤砖,随时随地在大会上挨批斗。阿訇在北大寺坊上暗中开经,送埋,站“者那子”,和管区的卡非勒常辩论顶碰。一九七三年五月,北大寺坊民禹庆新老人归真,阿訇给赞了者那则,时有回奸报告上级说,“回民要反了!”平凉民兵指挥部出兵百余人,在房顶上架着机关枪,把二爷阿訇从禹家的房间里耱出来,把阿訇绑走了。多灾多难的王二爷啊!你蒙免服刑十二年,大难不死活下来,教民多么需要你!这次又因埋人赞“者那子”,再次判刑三年,第二次被押进高墙之内的城西监狱,精神折磨,非人的生活,又是1095个漫长的日日夜夜!
  真主太而俩的安排,王二爷一定能经受考验,一定会回来,平凉十三万穆斯林需要他,大西北的教门复兴等着他。
  感赞真主!1976年,刑满释放,阿訇真的又回来了。感赞真主!1978年,贤明的君主胡耀帮主席主政中国,全国的冤假错案得平反昭雪。王二爷阿訇两次服刑十五年的冤案平反了,他重新回到了他一生为之倾尽心血的伊斯俩目上来了。1980年平凉首坊北大寺开放了,二爷阿訇第二次受聘北大寺阿訇五年,1985年第三次受聘平凉北大寺开学,直至1991年归真。

  一九七六年,七十多岁的老阿訇从狱中回来后,面对二十年教门瘫痪,人才断层,青黄不接,他没有因十五年的劳改折磨而意志消沉,肩负着复兴教门的重担,信心百倍,精力充沛地培养人才。当时政策已宽松,但清真寺尚未开放,阿訇在家四年(1976—1979),平凉城乡大批学子上门求学,阿訇热情应允,每天早晚在其寒舍讲经,各地学子慕名而来,由起初四、五个人暴增到五十余人,阿訇在他的简卧陋室里办起了经学班,周边地区开学阿訇和在寺满拉都来了,到阿訇家内听讲。四年的家庭经学班培养了三十多名中青年开学阿訇。
  阿訇有一子名保真,七岁起跟阿訇在包头念经六年,一九五八年,阿訇受刑劳改,十三岁的保真担起全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担,困难至极,变卖家当渡日;十八岁开始打工受苦维持生计。“勒子格”是真主给的。二爷阿訇的家下从二十年的苦难的日子中熬过来了。
  一代经师王二爷,弟子众多,出师开学者280余人,平泾两地可考的95人,阿訇的平凉弟子中,对教门贡献大、驰名的早年弟子有秦中文、马四爷、李富贵、白廉、兰文杰、拜俊杰、兰金斋、马长清等,慕年小弟子著名的有兰正明,易永明、马正平、马和、李文恩、马惠荣、安文海等。民国二十六年到解放初,阿訇在包头开学九年,培养的弟子遍及河北、山东、河南、内蒙诸省,开学执教者众多,其姓名无从可考。王二爷阿訇历经民国至当今两个朝代,他的近三百名弟子遍布西北、中原、华北各省,开学执教,延传和发展了陕西学派的学风,主导引领了大半个中国的伊斯俩目教门。

归 真




  1991年四月九日,斋月的“盖德勒”之夜,饱经患难,一生未害大病的王二爷阿訇领完沙目后,突然中风不语,晕倒在床,不省人事,苏醒后抬入医院,抢救治疗,第二天四月十日,脱离危险,逐渐好转,至十六日能下床,行动自如,谈笑风生。四月十七日开斋节,城乡众穆民排队到医院看望。四月二十日凌晨五时,正在酣睡的王二爷突然发病,再次中风,半身又失去了知觉,不会说话,但神志清醒,焦急地以手势令家下抬回家中,天明五点,在场二十余人把阿訇抬回北大寺教长室。此时,阿訇面色苍白,两次进入昏迷的酣睡之中。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两天来,城乡数百穆斯林怀着崇敬之情,前来病榻探望,最后看一眼他们敬爱的为伊斯兰俩目顶天立地的王二爷,人们含着泪花,念着祷词依依不舍地守在病床边,哪怕能多站半分钟。

  四月二十二日,阿訇从昏睡中醒来,眼神重现光明,他用弥留的目光,深情而不眨眼地盯着身边的至亲教友,此情延长了三小时后,闭住了眼睛,再也没能睁开。四月二十三日上午七时四分,坎坷曲折,历尽艰辛的王二爷阿訇,走完了注定的执教生涯,完成了真主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带着耕耘一生的丰厚川资,尊容上显着微笑,告别了世人,安祥地归主了,求主升品。

  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王二爷阿訇的殡仪在平凉北大寺举行。参加殡仪的有陕、甘、宁、内蒙、河南五省,二百五十七坊清真寺,有二千五百多念经人,一百七十七个机关单位,送殡者约有二万七千余人,围观者一万五千余人。有一万多人带着大小净为阿訇举行了站礼,大弟子秦中文阿訇领站了者那则,大弟子兰生岐阿訇表了话,新疆赫秉真阿訇讲述了阿訇的丰功伟绩。接经散钱二万三千元。殡仪从十二点开始至五点半入土。殡仪车队从北大寺,经新民路,中山街,过店街,直至三角城上山到七里店公墓。总长十公里,各处都横挂着永远怀念王二爷的挽帐,沿街大楼顶站满了人,全城人山人海,无边无际。王二爷阿訇殡葬仪式,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礼仪隆重,群情浓烈,为平凉亘古未有。


评 价


  拜俊杰阿訇说,王二爷发展了陕西学派经堂教育,其特点是简而细,见字说理,不胡拉乱扯。阿訇在教经育人方面启发学生钻研性趣,令学生回生经,鼓励学生提早阅读,第二天点名回经,再作指导。正确者肯定,错了指正。阿訇的门下学生课余时间常开展辨论,学习风气甚隆。阿訇一生坚持常年讲经,从不间断,早上九点以前是讲经时间。雷打不动。阿訇坚守正统,刚正不阿,是非分明,为主喜人,为主恼人,为教门不怕人,不怕事,阿訇的骨头硬,两次劳改十五年,泰山压顶不弯腰。王二爷在教门开放后的平凉为现代陕学经堂教育的发展作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王二爷的功绩在于巩固了格底目正统派在平凉乃至大西北的发展,早期抵制了区外异端邪说的传播渗透,贡献很大。他的号召力很强,威震四方。一切伪信士、异端派听见他老人家的声音惊恐万状。在他的时代里,一切的异端邪说,不敢公开活动。

  青年弟子易永明阿訇说,我跟尊师多年,师父给我们讲经,雷打不动,早上的经讲不完,绝不吃饭,也决不外出。我们常听到老尊师在房内关起门,拉上窗帘,诵古兰,有人打门问事,阿訇合起经,装作无事,热情待人,给来人看不出阿訇在诵经的样子,以我看,老尊师可谓是真“妥勒盖其”。阿訇办善功,从不显扬卖名,老尊师对别人的缺点从不背谈,而是直言不讳,当面指出,一针见血,铁面无情。老尊师不畏权势,有一次寺管会主任要开除几名穷学生,受到阿訇斥责。阿訇说,寺管会管满拉,手伸的太长,这几名学员,虽家贫穿的烂,但经念的好,富家弟子比不上。老尊师讲经,能结合现实,即不放弃原则,也不脱离现实。

  由拜俊杰阿訇传来,王二爷阿訇守正不偏,敢于当面斥责异端邪说。一九八五年,王二爷在秦陇寺开学,有一次在北大寺讲吾尔子,当面指责某阿訇,“你要踏着老爷的脚步走,你好好把经讲,再不要搞歪门邪道了。”王二爷早在一九七七年,赴泾源沙源坊给他的弟子李富贵阿訇穿衣讲吾尔子,引证阿耶其,指责一些假办“妥勒盖其”之名,给人卖天堂票是“什勒可”。当时在场的传播“妥勒盖其”的红胡子于的儿子气得把扩音器电线剪断了。妄图中断阿訇演讲,在场的众穆民喊了一声打!把这小子砸了一顿,赶出了寺门,接上电线继续演讲。阿訇晚年根据平凉教内出现的极右和极左两种倾向,对教门带来的极大危害。引证阿耶其著有经文: 其意为“伊光普照”。内容有两大部分,在信仰方面,着重批判了以办“妥勒盖其”为名,崇尚个人崇拜的举伴真主,破坏信主独一,引人迷误的极右派。在功修方面突出论证了颂读古兰、过圣纪、为亡人求恕、念讨白忏悔、“转白拉其”等佳美仪行。此经未面世,稿存家中,有待出版。



  由易永明阿訇传来,老尊师的音容长在,记忆犹新,放开他老人家的吾尔子磁带,百听不厌:“真主恕饶人呢,有人说,筛黑能恕饶人,筛黑是啥东西!有人这里找筛黑,哪里找筛黑,这是迷信!有人说,他和筛黑见个面,空里就上了,你决上不去,肚子里屎把你坠者呢。有人讲,办妥勒盖其不吃不喝,但真主的阿耶其叫人吃美好的食物,谁相悖阿耶其谁就是迷误!有人自吹,身子在平凉,人在满开(麦加)做乃麻子,这简直是旦扎尼,骗了真主又骗人。”


  由白坡马卫亮阿訇传来,一九八五年王二爷阿訇在双桥子过圣纪讲吾尔子,当面斥责徒弟:“我的这两个徒弟,能讲经,但走了歪路,你俩个想成仙呢,成不了,你装了一肚子屎,上不了天。”阿訇又讲到:“前辈出了兰秀斋、云南二爷、白有明、金八、马荣贵、米明善几十位大阿訇,都没办过‘妥勒盖其’,现在出了一些坏渣子,你们不讲古兰,跑河州叫一个乡老出候昆,给人领正道,看把你们引到沟里了”。王二爷九O年七月朝觐回来后,在秦陇寺过圣纪讲吾尔子,针对在场的某人,讲的是古兰第五章三十五节,关于人与真主之间的中介的阿耶其,阿訇说,“中介是古兰和圣训,圣人之后是正统派的阿訇。”王二爷在南寺讲吾尔子,当面指责他们是胡成八道。王二爷讲吾尔子说:“北大寺是教堂,不是道堂。”


小 结


  贵圣人传教至今一千四百余年,从血火炮雨中走过的伊斯俩目教门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替主扬法、替圣传道的一大批尔林,在疯狂的年代里,十有八九都壮烈殉道了。在教门瘫痪将近泯灭黑暗了二十年之后,处于迷惘、昏溃、徘徊中的穆斯林,多么需要一座灯塔照亮他们的道路,需要一个大尔林指导他们从迷途中走向正道。


  感赞清高的真主,它欲保护它的教门,它检选了两次入狱、大难不死、卡非勒从精神上,肉体上折磨了十五年的王二爷阿訇,在教门开放后的特定历史岁月中,他像人们理想中的世界未日来临前的依玛目“卖亥的”一样,挺身而出,承担起复兴教门的重担,在现今的中国经堂教育中心——平凉宣教讲经,培养人才。九死一生的牢笼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恶劣环境锻炼了他的素质,时代和历史把他和众穆民的命运联在了一起。

  王二爷阿訇曾经在恶劣的环境中,顶逆风,排恶浪,不畏强暴,他冒着上午站“者那则”,下午戴手拷,进监狱的风险,为教民行事,他的举动体现了一个大尔林,头可断血可流,伊斯兰真理不可丢的精神。王二爷阿訇在恶劣的环境中培养了一大批圣教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宛若群星,划破了二十年黑沉的夜空,使西北的教门光彩照人,使平凉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中国伊斯兰文明摇篮。

  王二爷阿訇最可贵的就是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他待人接物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婢膝,他是中国尔林中的硬骨头,是伊斯俩目的脊梁骨。二爷阿訇可称“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如今的世间,有骨头的人太少了,有知识的人更少了,聪明人虽可喜,若不兼此二者,虽聪也徒然也。王二爷为骨头与知识合二而一的大阿訇,是中国阿訇的典范。


  王二爷阿訇在大西北复兴了陕西学派学风,巩固了伊斯兰正统之道,净化了贵圣人传到中国的教门。阿訇在多年来的讲经宣教中,完全继承了胡太师历代大经师舍其灵、马复初、周老爷、普洱马、马良骏、兰三爷等阿訇的光辉思想、护卫了正统,抵制了异端。在二十年浩劫中,教门处于学人寥落,青黄不接的时代,区外各种异端邪说趁机在平凉格底目教民中传播渗透,污染了我纯真古教。王二爷阿訇引经据典,批判了引人迷误的“天人合一”、 “浑同知能”的歪理邪说,指出抛弃“舍勒而其”办“妥勒盖其”是迷路。二爷阿訇从左右两方面批判了尊人不尊经的旁门左道。阿訇乃真正的凭经立教,尊经革俗的大阿訇。王二爷阿訇永远是中国伊斯兰学者的楷模。求主擢升他在天园中的品级。




点👍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传递友谊👏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什么!但我们能让更多人看到!



欢迎投稿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电话:13399337896

邮箱:939714321@qq.com

👇👇👇更多内容 请点击下方蓝字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