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经验如何迁移落实?来看这份“光明答卷”
点击关注我们哦
看见儿童
10月以来,深圳学前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幼有善育”鹏城论坛学习活动的热潮。光明区教育局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将“幼有善育”鹏城论坛学习作为光明区学前教育提质的途径。
光明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将优秀经验迁移落实,放大鹏城论坛的辐射效应,促进本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改善呢?请看“光明答卷”——光明区学前教育“看见儿童”主题系列研训活动。
鹏城论坛增效又创新
因地制宜提供光明样本
11月份以来,光明区开展本区的“看见儿童”系列活动准备工作,分区域材料、环境与空间、一日生活、园本课程、师幼互动、幼小衔接六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研训方案和实施由两所幼儿园负责,整个活动将分组分片实施,沿袭深圳市“幼有善育”鹏城论坛顶层设计,光明区12所牵头幼儿园积极学习鹏城论坛有益经验,围绕本园实际进行了大胆调整、改变、创新。
12月9日,光明区第一期“看见儿童”主题系列之区域材料研训活动在第四幼教集团科裕幼儿园顺利举行。活动由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朱文静主持。
活动由五部分构成,现场教师深入园所观摩、活动启动仪式、园长汇报、讨论对话、专家论道。
本次活动意在加快推进光明区“幼有善育”三年行动方案精神,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优质公办园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光明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为本次活动的首场,科裕幼儿园传承市属莲花二村幼儿园的优秀基因,形成科裕文化、光明特点,课程研究有思想、有传承、有创新。
参会园长及老师通过本次活动的观摩交流与分享互动,汲取科裕幼儿园在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开展中优秀的经验,能更新理念、创新方法、积极探索,让更多优质的课程在光明区落地、成长。让“幼有善育”落到实处,给孩子们营造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欢笑和幸福的金色童年。
园
长
汇
报
第四幼教集团科裕幼儿园园长卓瑞燕围绕“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论坛主题,从区域和材料的顶层设计、园本特点和总结反思三方面分享了科裕幼儿园的经验与成效。
科裕幼儿园以环境作为突破点,基于光明地域文化、幼儿园园本特色、年级特点进行区域规划。同时,将儿童课程建构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体化,通过区域和材料的创设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科裕文化,光明特点的课程雏形,相信科裕幼儿园将会不断完善自身,向更高层次、高水平的看见儿童、支持儿童、赋能儿童迈进。
东周幼儿园园长叶彩魂基于实践和教育现场的角度进行汇报,她提到东周幼儿园的区域设计中强调要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即生活路线合理、流畅、区域活动间动静分开,从而达到便于儿童学习的目的。同时区域材料的创设要兼顾安全性、教育性、层次性、趣味性。
观
摩
研
讨
通过现场观摩,老师们纷纷表示他们学习到了很多。
一是看到了科裕幼儿园是如何做到在区域活动中“看见儿童”。每位儿童都参与并操作材料,材料投放体现了游戏性和有趣性。
二是走进了科裕幼儿园的区域材料,看到他们的区域材料是如何支持孩子的探索和发展的。不同的材料支持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差异性发展。
三是感受到了科裕幼儿园的专业,在短短一年半办园过程中,看到园长与教师们的投入与付出,为幼儿园创设了专业的游戏环境。
围绕平时老师较为关注的两个问题,莲花二村幼儿园园长王微丽及广州大学教授叶平枝现场进行了回应。
针对如何创设好的区域活动,王微丽回应道“幼儿园要营造高效、有秩序的区域活动。”她单方面的成人策划,她认为要相信儿童,从儿童视角进行创设区域活动并在实践中和儿童一起调整。
针对教师应如何进行观察记录的问题,叶平枝表示,比起单纯的将记录体现在纸上,教师更需要倾听儿童的内心所思所想。
专
题
讲
座
区域活动和深度学习
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多角度的剖析了深度学习和浅度学习,具体阐述了区域活动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区域中的环境准备、区域活动中深度学习的流程。并结合安吉课程和科学探索案例说明什么是有深度的课程、什么是情境下的学习。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倾听儿童、相信儿童、激励儿童、支持儿童。
光明区教育局、光明区教科院、第四联合党支部、莲花二村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广州大学教授叶平枝及凤凰街道片区幼儿园业务负责人等参加本次活动。
光明区第一期“看见儿童”主题系列研训活动圆满结束,“幼有善育”鹏程论坛的光明区举措和地方性探索仍在继续。
活动安排详见下表:
12月10日,空间与环境正大城幼儿园、玉成幼儿园,敬请期待!
光明学前人
正绘就“幼有善育”的幸福画卷
善待、尊重、理解儿童,
才能看见儿童
一直走在与实践对话的路上
来源:光明区教科院
通讯员:朱文静
往期推荐
☞ 校园一隅|玉塘有“玉”初长“成”——看玉成幼儿园的今朝风采
☞ @所有家长,宝宝小手洗脱皮?泛红?这些宝宝护手小攻略快收藏!
☞ 13年坚持,“足”够精彩!深圳光明这支足球队“文武全能”
欢迎关注光明教育
正风提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