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见 |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构建生命自觉成长的“开放课堂”

点击关注我们哦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 /Author/

邓华香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校长

一颗种子发芽,需要些什么?土壤、阳光、空气、水,还有等待。教育是等待的艺术,是创造适宜的环境,让孩子在蓬勃的生命气息中自然成长。

2014年我到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当校长,提出“生命自觉成长”的办学理念和“育主动发展的幸福少年,做自觉创生的幸福教师”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手段、评价、教研等维度出发,构建基于生命自觉成长的“开放课堂”。


开放的教学目标

让课堂更加“原汁原味”

开放课堂的教学目标,从只注重条目式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和积极品性的养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知识、真方法、真能力、真情感,这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是契合的。

为了让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与上述目标对应,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到“三有”,在上课环节做到“三实”。

所谓“三有”,就是备课要求有序、有趣、有长。

有序,即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可能遇到的潜在困难与障碍,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

有趣,即创设真实情境,探索多元教学策略,以多种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有长,即坚持因材施教,让教学设计回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发展需求,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长。

所谓“三实”,就是上课要求扎实、充实、真实。

扎实,即课堂有效率,扎实呈现课堂每个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充实,即课堂有意义,要安排丰富翔实、层层递进的教学内容,逐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碰撞、产生情感联结的场所;

真实,即课堂要扎根现实,不追求表面的热闹,也不囿于条条框框,不强调过分的统一和强制的规范,既注重课堂预设,也鼓励课堂生成,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制,允许“意外”发生,为学生的自由表达、自我感悟、自主创新提供空间。

这样师生才能够开展真实的交流互动,动态生成课堂内容,呈现“原汁原味”的理想课堂样态。


开放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探索真实世界

教学内容的开放,指的是课堂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间接经验,而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结,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等,培养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开展了基于学科特点的专题研究,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也不断探索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例如,语文教研组研发了“1+N+1”读写一体化特色课型,即“1”篇精读课文教学,带“N”篇类课文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拓展“1”篇习作教学

这一课型结合精读、泛读、探究与写作,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参与实践活动,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观察和描述事物、体会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最后在习作中展示其学习成果。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其次,我们在课程中嵌入了一系列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例如跳绳节、体育节、书香节、科技节等,基于各学科交叉点设计活动内容。

以跳绳节为例,体育教师负责组织跳绳比赛,数学教师教学生测量绳长与身高的比例,美术教师带着大家绘制七彩绳、用废弃绳子做手工,信息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设计星级跳绳队员标志,语文教师则指导各班撰写活动感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开放的教学过程

让问题激发思维活力

通过打开教学过程,我们将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平等合作的对话式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领航员”,聚焦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质疑、探究、创新,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

我们提出了开放课堂五段式教学结构,即预习质疑——生成学习任务、开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动态生成教学、拓展延伸——整合学习资源、创新作业——个性化提升

每个教学环节都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推进,利用课堂学习单、思维导图、课堂量表等工具,一步步提升问题探讨的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见解和创意。

在创新作业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分别设计课前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前者重在找出学生的困难点、障碍点,作为生成学习任务的依据,后者则有着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升学科素养的双重功能,需具备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例如,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的作业内容包括了解四季的自然现象、探索二十四节气文化、写赞美四季的文章、参加四季诗歌鉴赏会等。


开放的教学研究

让教师燃起改革热情

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要求整个教师队伍不断反思和质疑既有教学范式,在深挖打磨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因此,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改革,是建设开放课堂的核心保障

首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让教师有决心、有信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研讨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存在三大障碍:

一是害怕接受新事物,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怕自己无法驾驭新的教学法,难以做好课堂教学管理,难以维持课堂纪律;

二是担心把握不好开放的度,教学效果不好,影响学业成绩;

三是有畏难情绪,对于摒弃过去那一套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的工作方法,缺乏勇气和魄力。

为了打破这些障碍,我们采用全校各学科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策略,构建开放课堂实践共同体,逐渐消融教师的种种忧虑,营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教改大环境。

其次,学校建设了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评课研讨、反思重建、撰写文章“五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活动新平台,同时定期开展大小教研、三级联动、三定三有、长程两段等常态化教研活动。

再其次,学校制定了开放课堂新常规,对教师提出“课堂教学十要求”,对学生提出“学习规范十要求”,从而推动教改有序有效开展,让开放课堂成为师生的自觉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往期推荐

☞ 中小学全国性竞赛有哪些?教育部公布最新名单!


☞ 校园一隅 | 中粮云景幼儿园:孩子们个性化成长的摇篮


☞ 光明区教育系统就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再落实


爱国主义教育,光明区一直在行动


☞ “育”见光明 | 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的幼教集团——光明区第六幼教集团


☞ 爸妈也上学?一起走进“家长学校大讲堂”


欢迎关注光明教育


正风提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