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在这里萌芽生长
点击关注我们哦
大中小学协同发力
共谱科学教育“合奏曲”
深圳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现已集中布局了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包括2所研究型高校。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区内科研资源集聚优势,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科学教育,贯通式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大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立交桥”
“小胶质细胞能被什么激活?”“未来我们能自己选择留下什么记忆吗?”在学校邀请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助理研究员林雨晨走进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下称深理工附高),为高一学生带来一节“小胶质细胞”课程。
林雨晨讲课后为学生答疑解惑
“我校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丰厚的人才等资源,常态化开设博士课堂,开展学伴计划、科学家讲坛、项目式学习等活动。”深理工附高校长宋如郊介绍,已有28位博士进入学校,给学生分享科学知识或科研成长故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院士到深理工副高作主题讲座。
光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汉波表示,光明区从区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利用科学城内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资源,主动与区内高校加强联动,搭建与高等教育的对话桥梁。
如何将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链入基础教育中?“我们将大学的教育资源‘下沉’,将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探索出一条从普及到提高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深圳理工大学(筹)筹备办主任、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介绍说,深圳理工大学(筹)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不仅在深理工附高推出博士课堂等普及活动,还开展项目式学习、实习科学家项目,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2022年暑假,深理工附高就有6名学生走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实验室,与科学家一起做研究。
深理工附高学子走进走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实验室,与科学家一起做研究。
光明区正与高校共同努力,研发出灵活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科创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紧密“耦合”的新路。光明区还与区内两所高校共同建设附属学校,打造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样本。
中大深圳附校由光明区政府和中山大学合力打造,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引入大学优质资源,对接中山大学10余个院系3位院士、30余位教授、110余位研究生,增设大学导师、学长导师。学长导师由中山大学学生团队构成,他们走进班级,引领学生开拓视野,已有60名学长导师参与到项目中。
高校家长成为科学教育的“富矿”
“科学的探索源于兴趣,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中大深圳附校学生家长赖林是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教授。他走进学校五年(5)班,为孩子们讲解火箭的原理、结构。课堂上,他与孩子们多次互动,答对问题的小朋友能获得火箭模型。他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操场,动手发射水火箭。
赖林为中大深圳附属学校学子讲解火箭的原理和火箭的结构。
“我们学校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每个年级有近50位家长是大学教师、医院职工。”中大深圳附校校长罗灿说,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同心共育”家长讲堂,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光明科学城发展和深圳‘北拓’战略按下‘快进键’,一批重大科研机构、企业集中入驻光明科学城。区内不少学生家长为科研工作者、高校研究人员,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富矿’。”黄汉波表示,光明区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家长的科研资源,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走进学校,家校共育形成科学教育的合力。
深理工附高开展家长百家讲坛,拓宽学生科创视野。学校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耳科负责人、家长孙捷,为学生带来一堂人类听觉进化史课程。腾讯数据中心产品总监、家长高江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解数据中心的内涵。
光明区还以“科普光明、科学生活”为主题,开展“家庭趣味科技秀”优秀科普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光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以制作科普视频为驱动任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科普教育观念,与孩子共同提升科学素养”。
打造十五分钟科技学习圈
深理工附高高二学生黄睿蕊与组员,一同来到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在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研究员路中华等导师指导下,黄睿蕊动手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数据分析,制备乙酸乙酯,完成论文。
深理工附高学子走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实验活动。
“学校周边有深圳理工大学(筹)、深圳科技馆新馆,科技资源丰富,拥有‘15分钟’科技资源学习圈。”宋如郊介绍说,深理工附高利用深圳理工大学(筹)优秀的科学教育师资力量,引导学生走进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开展实习科学家、科技研学活动。
近年来,光明区着力构建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实施“三校一体”特色示范性社区教育工程,营造全民科普氛围。光明区以薯田埔社区、塘家社区、长圳社区、新羌社区四个社区为试点,并选派辖区学校副校长或副园长,到社区学校担任兼职副校长,进一步用好社区教育渠道,拓展科学教育的“新园地”。
光明区举行“科学城之声”——光明区“三校一体”特色示范性社区教育工程启动仪式。
中大深圳附校就与新羌社区结对,牵头设置了科普教育类等七大类别课程。学校还利用周边的光明小镇、依波钟表文化博物馆等社区资源,让学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开展湿地研究、海绵城市研究等课题研究。
光明科学城拥有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九大科学装置平台,高新科技企业较多。光明区鼓励中小学联同高校,与企业等单位共建特色科普活动场所、特色科普课程,开创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
光明区举办第三届深圳科普月光明区现场活动暨深圳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光明区试点启动仪式,15家单位获颁“光明区中小学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深理工附高就创新融入深圳理工大学(筹)的高端资源,正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拟建共享创客实验室。“学校已投入近90万元,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我们正融入高校资源,实行科学家引领、教师指导、学伴计划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英特尔的‘人工智能’等课程本土化、校本化提升,努力培养更多新一代人工智能英才。”宋如郊说。
光明教育将继续积极探索“科学+基础教育创新融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打造一系列科创教育品牌,让学子接触顶尖的科学大师、完善的科学创新课程,共享光明科学城专属“成长福利”。
来源:中国教育报
往期推荐
☞ 光明教育一周要闻 | 区委教育工委召开光明区教育系统传达学习光明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
☞ 区委教育工委召开光明区教育系统传达学习光明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
☞ 区委教育工委召开光明区教育系统传达学习光明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
欢迎关注光明教育
正风提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