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面子受损,凭什么让孩子买单

2015-12-15 橙子 说说咱家娃

大家好,我是橙子,在北美生活7年,养了两个娃儿,毛头和果果,由于大宝毛头是个典型的高需求娃,难搞加难养,不得不刻苦攻读各派育儿书籍,长期混迹育儿论坛,久病成良医,自称无认证育儿专家,满肚子经验烂掉了浪费,开个公众号慢慢说,喜欢橙子文章的欢迎关注“说说咱家娃”


无论作为宝妈还是宝爸,应该都会有带娃出门的恐怖经历,无论购物旅游还是办事就餐,各种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只要带着小娃,不亚于带上一颗不知何时就会炸响的重磅小炸弹,甚至比炸弹更加麻烦——

也许是因为困了累了饿了,也许是因为什么事情没有遂了心意,也许是因为嘈杂和无聊,也许根本就是无端而来的心情不爽,小祖宗不知道被按错了哪个按钮,扯开嗓子开始闹起来,轻者嚎啕大哭,重者满地打滚,哄了抱了都没用,分贝可能反而会更高一点,当家长脊梁骨立刻被数道目光做成的利刃戳得鲜血淋漓,流的汗能湿透羽绒服,背负着这比喜马拉雅山还大的压力,你这时会怎么办?

很多父母在这种情境下很可能内心升腾起一阵难以按捺的烦躁,立即发飙把孩子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通,没底线一点直接呼巴掌,就算不能把孩子立时吓懵,止住哭闹,也能成功的划清界限撇开责任——不是我不管教,实在是孩子太熊啊!


这样做很可能挽回了一些面子,但是烦躁的你是否意识到那个被你修理的孩子现在到底几岁,到底适不适合成人世界的社会法则来要求他?

一个孩子赤条条的来到世间,只有动物性,他的世界非常简单——饿了要吃,困了要睡,不爽了要发脾气,喜欢的东西就要拿。并且一旦有需求就想立即被满足,不会考虑条件和场合。要让这只自由自在的小动物慢慢进入并适应繁文缛节的人类社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明白简单规则所在并知道怎样遵守,还需要一年多;

区分家里和公共场所的规则有所不同,至少要三岁左右;

懂得自我控制和排解情绪,起码要四岁了;

能成功让自己的情绪时刻不失控,需要学龄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

这个进度还是在家长原则界限清晰,并且引导教育得当的情况下,育儿技巧差一些的话,这个进度还要往后拖。

所以说,基本所有学龄前的儿童在公共场合都随时有失控的可能性——所以规定上学的年龄是有讲究的——指责这群小动物没素质不懂事儿给你丢人,不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吗?

为了自己在陌生人面前那点莫名其妙的面子,当众教训甚至羞辱孩子,置孩子的自尊为何地?不怕娃儿长大了找你计算当年心理阴影面积吗?


遇到宝贝在公共场所失控哭闹,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分以下三步走:

首先,理解——没有所谓的无理取闹,所有的哭闹都是有原因的,请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试图理解他们,说出他们心中的话:“妈妈知道,你累了不想走了”“妈妈明白这个东西特别好玩,你很想继续玩”“妈妈晓得,这里很无聊你不想待下去了”

其次,沟通——让孩子说出心中的诉求,和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讨价还价,找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妈妈可以抱你上楼,接下来你自己走好吗?”“我们可以再玩三分钟,妈妈数100个数,然后就走好吗?”“再等妈妈一下,一会儿出去妈妈可以买冰激凌给你吃哦”

最后,安抚——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假如说你遇到了伤心事正在掉眼泪,来个人跟你说,不许哭看你多丢人,你是不是很想踹死他?如果你家娃儿情绪崩溃什么都听不进去,也要给他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可以宣泄掉情绪,你要做的只是把他转移到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拥抱他让他慢慢平复,然后有事好商量。

当然,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无礼过分的行为,依然是要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和阻止,但那是因为你的教育原则儿拒绝阻止,而不是因为挽回面子而发泄怒火。

处理过程中关于周围的奇怪目光和议论,请为了孩子屏蔽忽略之,作为家长,你要做的是尽力保护孩子,而不是为了一群不相干的人而伤害孩子。


另外我也要声讨一下现在的舆论环境,近两年各种媒体上口诛笔伐所谓“熊孩子”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大帽子一顶一顶的砸下来,一看见公众场合孩子哭闹,就是没素质没教养没公德甚至没良知,骂得酣畅淋漓好过瘾,但是可有人想过你指责声讨的只是小孩子?没有发展到学会控制自己的小孩子!你们当真觉得,孩子面对着这个陌生嘈杂,气闷拥挤,无聊透顶的成人世界,就都应该一个个的全部乖乖听话?多难受都必须得忍着?不忍着那就是没素质对不起社会?

有人要说,我们不是针对孩子,针对的是家长对失控的孩子管教不好的错误。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没当过父母,至少没当过一个倔强孩子的父母,要知道孩子一旦崩溃失控,那不是管一管就能不哭的,你越简单粗暴的让他不哭,他越会哭得厉害。关于控制自己的技能,家长即使努力在教,你得让孩子慢慢的学习不是?谁也不是娘胎里蹦出来就知书达理的啊!

而对于饱受身体和心理双重巨大压力的带娃家长,又有多少人体谅呢?哪怕他抱孩子抱得手要断了,哪怕他已经费尽口舌和孩子讲道理,哪怕他为了转移孩子注意力用了浑身解数,这些都统统没有人看见,只要孩子一哭闹吵到了人,那就是千夫所指。

路人们呐!你们能不能讲点道理?你们口口声声说家长孩子没素质,那请问你们听孩子哭闹几声就跳起来骂有没有素质?


说到素质,有一种重要的素质叫做宽容和理解。身在美国带娃出门,我经常经历这种时刻:

在医院的候诊区,孩子因为不愿进屋大吵大闹,护士微笑的和我说,“我懂的,他两岁嘛!”(在美国有terrible 2之说,意即两岁左右的孩子就是会很可可怕)

在超市结账排队区,坐在购物车上的孩子因为不耐烦而开始尖叫,排在我后面的白人老太太主动和孩子做互动游戏,好让我能顺利结账。

在餐厅等上菜的时候,孩子因为太饿而大声抱怨,我正考虑要不要拎他出去,邻桌的男士递过来一架菜单折成的纸飞机,成功的转移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常让我感受到充溢在整个环境里的善意与温暖,这才应该是真正的素质吧。


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本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停的在发生,为什么要上纲上线,提升到道德的层面上呢?大家有义愤填膺的力气,不如呼吁我们的公共场合的硬件设施多加考虑孩子的需求——商场里设几个儿童角,饭店里多几个儿童餐椅,办事等待区放几本童书——比起抱怨熊孩子,这难道不是更加有效的解决方向吗?

愿我们的环境,少一些戾气,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到爱护和包容,而不是指责与挑剔,这些固然来自家长,也来自路过孩子的每一个陌生人。


(此文版权只属于“说说咱家娃”与“小小包麻麻”,谢绝任何其他转载)




精彩推荐:

关注“说说咱家娃”公众号

回复”夫妻“ 查看:

你们真的很恩爱吗?生个孩子考验一下

回复“老人”查看:

让老人长期带孩子最大的害处,你想不到

回复”精细“ 查看:

爱,不要让它变伤害——写给精细养娃的父母

回复”用品“ 查看:

不要把带娃搞成自虐,好用的东西坚决用起来

回复“妄念”查看

为什么会觉得养娃好难?因为你妄念太深

回复“补钙”查看

婴幼儿补钙,横行中国的全民骗局

回复”睡眠“ 查看:

夜哭郎整觉养成计划



橙子全原创文章公众号——说说咱家娃,讲述靠谱接地气养娃经验,科普北美新派育儿知识,加入公众号就可以在线让橙子解答0-4岁育儿问题,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