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它如何被本土化?

2016-10-10 传媒志



 来源 | 传播学考研必读

ID | chuanboxuekaoyan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


此外,黄旦等学者也阐释过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专业主义并没有一致的定义,但从不同学者对它的归纳中可以发现很多共同之处,本文简要地概括出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自由独立、客观公正、公共服务、专业自律。在微观上,它表现在新闻生产的操作中,如立足于事实,客观平衡的报道手法;在中观上,它表现在媒体的组织机制、规范中;在宏观上,它涉及到新闻体制和整个新闻业的价值取向。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敲黑板!这都是新闻史重点!)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陆晔和潘忠党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


(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


(3)他们是信流通的把关人,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


(4)新闻从业者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


(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此外,黄旦等学者也阐释过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专业主义并没有一致的定义,但从不同学者对它的归纳中可以发现很多共同之处,本文简要地概括出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自由独立、客观公正、公共服务、专业自律。在微观上,它表现在新闻生产的操作中,如立足于事实,客观平衡的报道手法;在中观上,它表现在媒体的组织机制、规范中;在宏观上,它涉及到新闻体制和整个新闻业的价值取向。


新闻专业主义是对新闻工作专业理念的核心表述,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明确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信息的传播者,担当服务公众的重要职能。


其次,它包含的客观性理念从整体上为新闻业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客观性包含一套操作规范,是媒介公信力的来源,保护新闻工作者免受各方面的攻击。


第三,它以自由独立为依据,是新闻业同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相抗衡的有力话语。


最后,它是专业社区的重要理论资源,塑造了专业社区内成员的专业意识,形成了他们对新闻业的归属感。正因为新闻专业主义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才使得它在面对方方面面的诟病后仍然为西方新闻工作者所坚守,并且有向全球扩散的趋势。这说明新闻专业主义是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爱德华•默罗 : 因与麦卡锡斗争树立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典范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新闻业是在中西方的碰撞下产生的,最初始于外国人在海外创办中文报刊和在中国创办中、西文报刊。随后,中国人逐渐成为办报的主体,他们主要以政论的方式传播新思想、呼唤社会变革,开启民智,倡导民权。直到五四运动时期,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观念的影响,中国新闻业才萌生专业意识、专业精神,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历程正是在这时开始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首先影响到中国的一批新闻学者和报人,包括:徐璜、戈公振、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等。他们产生了“新闻本位”的观念;认识到了应该客观、真实、公正地报道新闻;明确了记者地位、职责、作用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开展新闻学研究、开办新闻学教育、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并开始积极地实施。


经过众多学者和报人的介绍与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影响在中国逐渐扩大。在新闻业务上,报纸开始将新闻与评论分开,形成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四大版块;在报刊经营上,商业报刊的报人纷纷采用扩大发行、招揽广告、更新技术设备等手段。


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初露端倪。


1926年新记《大公报》创刊,主编张季鸾在发刊词《本社同人之志趣》提出了“四不主义”的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不党”是指政治上独立,不依附于任何政党,以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不卖”是指经济上独立,不以言论做交易,进而实现言论独立;“不私”是说报纸不图私用,而做公众喉舌;“不盲”是报社自勉之词,包含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四不主义”概括了《大公报》的政治立场、经营方针、言论取向和报纸风格,是系统化的办报思想。“四不主义”十分接近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核,可以说它是中国本土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初步形成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报人虽受来自西方的专业主义精神的影响,但他们价值观中更重要的部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人精神,这种不畏权势、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新闻专业主义所包含的追求独立、社会责任等理念不谋而合。他们吸收新闻专业主义的部分理念,发挥着启蒙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因此,从理念上看,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的过程也是这两种精神相融合的过程。


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国共矛盾和日本侵华的双重压力下,国民党实行统制新闻政策,言论自由遭到限制,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遭受严重挫折。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共产党以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管理新闻业,将所有媒体收归国有,依行政级别划分等级,以党委宣传部管理同级媒体。媒体成为了党的喉舌,主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长时间内,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新闻领域的改革也迅速启动。新闻改革30余年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学术大讨论,新闻思想不断解放。


第一次大讨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由“宣传本位”转向“新闻本位”,传媒功能由单一转向多元;


第二次大讨论在90年代,肯定了新闻的商品性,确立了我国新闻事业“上层建筑、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推动了传媒业与市场的融合和大众化发展道路;


新世纪,围绕传媒市场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新闻界展开了第三次大讨论,而这次讨论引起了人们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呼唤。


新闻专业主义为我国媒体提供了一种抵抗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话语,使媒体明确了其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也有助于形成新闻工作者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新闻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新闻业有重新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趋向。


现今,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表现在一些媒体、新闻人的理念和实践活动中。许多媒体在理念上倡导“公共务”,在实践中强调“客观报道”。同时,也有许多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追求着新闻理想。然而,也应指出,新闻专业主义远未成为整个新闻业的价值取向,它在实践中发挥力量仍然薄弱。党管的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体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许多市场化的媒体淹没在了追逐利益的大潮之中,在政治宣传体制和商业传媒体制的双重制约下,新闻专业主义只有碎片和局域的呈现。


摘自《国际新闻界》

周劲  《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


瓦叔评论:


尽管摘自论文,然而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论述题答案。


”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适合MJC,新闻,传播,都会考。这个题目我感觉肯定有学校会考,因为它实在太适合考试了。


那么,如果不说考试呢?


每次说到新闻专业主义,我就能想到我以前的两个故事。


一次是采访一个官员,最后官员要求审一下稿子,我想也没想就给了他,后来被实习老师批评了。(与之前新华社记者采访陈道明的情况如出一辙)


为什么?


实习老师——也是个美国留学回来的青年记者说:你是对公共服务,为公共负责,怎么能够把稿子交给利益相关方呢?你的稿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应该是你自己负责,而不是把它推给你的采访对象。


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把它视为专业主义的启蒙。


可是后来,我发现,很多从业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反而越不敢说这个话。原因是,因为很多人,如果不给他们看稿子,就真的无法采访下去了。很多记者跟采访对象必须建立良好关系,才能找到真正有深度的东西,问题是,如果你的好朋友要看稿子,怎么办?如果他要把稿子里不利于他的话删了,怎么办?


另一次,去一个社区居委会采访,接待的人很热情,但是最后隐晦的跟我说”你们这个(报道)大概需要多少?“我一开始没听懂,后来明白他是以为我过来要钱了。哭笑不得,最后觉得悲哀——这说明至少曾经有记者找他们要过钱了。


难。新闻专业主义难。在一个转型期的中国,在一个转型期的时代。然而,在这个圈子里,我也看到了很多有热情,有理想的新闻人,他们跟真相较劲,跟体制较劲,甚至有的时候,也要跟自己的同行较劲——虽然我也不愿意把某些人称为他们的同行。


愿诸位今天为了进入媒体而考研的同学,能够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毕竟你多一份死磕,多一份负责,社会对传媒业的误解就能少一些,其他的记者的空间就会多一些。我们这个社会也能够相对光明一些。


微信公众号 | chuanmei12321

微信私人号 | xueyan12321

微博 | @新闻传播学研

投稿地址 | nickdessert@sina.com

商务合作 | xueyan12321@126.com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时事热点

「权威萌化|太平洋屠杀|六小龄童|美人鱼|A4腰|柳岩|柯以敏|和颐酒店|网红|科比|川师凶案|杜蕾斯|魏则西之死|雷洋事件|奇葩说|杨绛去世|网络直播|薛之谦|高考状元|性侵女实习生|大鱼海棠|南海仲裁|中国新歌声」



请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你身边曾经读过学研的人

“倡导独立思考、有态度的传媒人格培养

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但不失温度

我们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这里是新闻传播学子和新媒体人的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