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性少数群体媒体报道指南|报道规范系列编译

2017-03-02 传媒志

 来源 | RUC新闻坊

ID | rendaxinwenxi

编辑 | 李肖园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



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的生活故事和关注有权得到公平、准确和包容的报道。正如这个社会的所有公民一样,媒体应该尊重性少数群体,公平、诚信的对待他们。然而,近年来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报道虽然已经有了重大进步,但对不同性少数群体的差异性对待仍值得我们关注。



“石墙运动”(Stonewall riots)发生在1969年的纽约,在同性恋维权的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引发了美国同性恋群体维权的行动,并扩展到世界范围内。



媒体对性少数群体的报道日益多元化,反映出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和对性少数群体家庭和人际关系关注度的增长。因此,那种仅仅陷入预测“支持同性恋或反同性恋”二元论的简单报道,会有损读者对多元观点的获取,也不利于读者与性少数群体感同身受。


针对媒体中部分与性少数群体相关的术语的应用,人们的意见不一。本期“报道规范系列编译”基于编译英国记者联盟性少数群体报道指南与同性恋反诋毁联盟媒体指南第十版(指南是在与具有代表性的性少数群体组织的协商基础上编纂而成),从报道指南、术语指南两大方面为大家提供相关经验、技巧和规范。


一、报道指南


1. 在报道任何性少数群体及其议题之前,问问自己如“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这样的标签是不是合适的。如果不是与报道相关或是必要的话,不要加上这些标签。


2. 一个人的性倾向或者性别认同只有在与所报道的故事直接相关时才应该被提及。报道人们的私生活只能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记者不应该报道可能使受众因为人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而产生仇恨或歧视的素材。

 

3. 报道应力求多元、平衡和准确,尤其是在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上。现在在新闻报道的各个议题中,都有成功刻画性少数群体的例子。当记者努力地调查事实并且消除针对性少数群体的误区时,那些有关性少数群体的假信息和误解就能被纠正。

 

4. 记者仍需要区别“在性少数议题上的相反观点”和“会激起偏见和歧视的诽谤言论”。虽然有些诽谤评论可能会有新闻价值,但它们不能仅仅因为可以维持报道的“平衡性”就被引用在新闻故事当中。

 

5. 记住,不是所有的组织都是为了全部的性少数群体而运作。比如“石墙运动”(被视为西方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开始)并不为跨性别者代言,就像“Trans Media Watch”(一个关注跨性别群体的媒介观察机构)并不关注“性倾向”的问题。

 

6. 当进行开放、自由的公开讨论时,必须要谨慎,避免在出版物、在线留言或来电直播节目中针对性少数群体发表冒犯性的、甚至很可能违法的言论。

 

7. 媒体有时无意中会错误地让关于同性育儿的讨论陷入二分法,认为异性夫妇育儿和同性伴侣育儿是对立的。研究表明,所有人,无论是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都有良好的育儿技能。理论和实践都认为,就能否良好育儿而言,性倾向与性别认同都不是其相关因素。


8. “同性恋反诋毁联盟”鼓励媒体按照性少数群体家庭本来的样子、根据他们自己的情况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而不要求他们在面对那些来自坚信性少数群体不应该被允许存在的人的攻击时,为自己辩护。在报道性少数群体家庭时,无论是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还是在用来讲述他们故事的语言里,重要的是都应该尊重这些家庭、父母和孩子。

 

9. 在描述性少数群体家庭时,永远不要在家庭、父母、母亲或父亲这类词汇上加引号。反性少数群体经常用这种策略来诋毁那些有爱的家庭,使其看上去非合法化,并抹杀这些家庭的人性。

 

10. 艾滋病病毒传播与特定的高风险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不是任何一种性倾向所独有的。报道应该避免简单地将性少数群体作为“高风险群体”的一部分,或者暗示仅仅是通过与同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就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11. 错误的“仇恨犯罪”或“偏见犯罪”报道会无意中支持“恐同”想法(比如“责怪受害者”)。在报道中暗示性少数群体受害者应该对其被攻击承担部分责任,或暗示这种攻击是合理的,因为这种“令人讨厌的浪漫”或性骚扰(这就是所谓的“恐同”想法或“恐跨性别”想法)是永远不被接受的。

 

12. 当报道体育中的性少数运动员时,不要把焦点放在那些声称性少数运动员不适合团体体育项目的人上。体育记者、教练、经理和运动员有时声称性少数运动员不可能公开出现在团体运动中。因为记者有时会不断围绕那些选择出柜的运动员造成的负面、困难结果提问,从而造成这种谬误。在报道这个话题时,记者应该考虑寻找体育界能挑战这种观点的人的声音。

 

13性少数群体既不是恋童癖、虐童、性虐待、兽交,重婚、一夫多妻、通奸或乱伦的同义词,也不代表以上任何倾向。这些说法、影射和联系常常被用来暗示性少数群体对社会,对家庭,特别是对儿童构成威胁。这样的认定和暗示是诽谤,除非直接引用以清楚地揭示被引用人的偏见之外,应该避免使用。


二、术语指南


关键词:Homosexual


使用“homosexual-同性恋”一词要谨慎。除了在科研和临床医学语境以外,“homosexual-同性恋”这个词意味着精神障碍,这种含义/认知是过时而具有贬损意味的。(译者注:Homosexual在英语中只限于在医学临床和生物学等文章中使用;homosexual-同性恋这一源于医学用语且带有贬义,如被有意使用就有暗指同志是疾病的一种,或在心里及感情上有障碍。) 当在社会语境中讨论同性恋和跨性别议题时,首选且更被广泛接受的词语是“性少数群体”,“男同性恋”、“双性恋”、“女同性恋”和“跨性别”。

 

除非在直接引用的情况下,避免使用“homosexual-同性恋”这个词。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禁止使用“homosexual”这个词。

 

请注意,这不是政治正确的问题。相反,它与清晰、明确地叙述个人故事相关,并且尽可能地反映当下流行的社会共识。

 

“Gay”和“Transgender”这两个词不应该被用作名词。译者注:普遍的翻译共识是将“Gay”译做男同性恋者,有时也泛指男女同性恋者,“Transgender”译为跨性别,泛指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不同于其生理性别的常规期望的人。“lesbian”译者注:通常会被译作女同性恋或拉拉)这个词是个性别特例,所以“lesbian couple-女同性恋夫妇”在语法上是正确的,而“lesbian woman-女同性恋妇女”则是重复且不必要的。


关键词:Relationship


同样的,避免使用“同性恋关系”、“同性恋情侣”等等词语。更好的方式是简单的使用“关系”(relationship)这个词,若在必要且与故事直接相关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性关系”(sexual relationship)这个词。同样的,应直接使用“情侣”(couple)一词。


关键词:Orientation


避免使用“性偏好”这个词,因为它没有反映出“性发展”在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中平衡的科学共识。更为首选的词是“性倾向”。

 

“性偏好”或“性取向”暗示着作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是一种自由选择。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正确的,但这个词已经被反同性恋的个人和组织采用,试图“治疗”性少数群体的“偏好/取向”。

 

在报道中,“转化疗法”或“修复治疗”这样的词语用引号或完全避免使用,因为这些词语通常用于暗示同性恋者或跨性别者是“混乱的”或“破碎的”并需要“修复”。通常,报道最好是简单地描述那些试图改变同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的人的行为和动机。


关键词:Lifestyle


“同性恋生活方式”这个词最常被用作贬义。性少数群体的生活方式与其他人一样丰富多元,在这种情况下,该词是毫无意义的。


关键词:Closet


“承认同性恋(身份)”和“供认同性恋(身份)”都含有主观判断。对那些相关人员来说,这些词语是一种彻底的冒犯。因为“承认”和“供认”暗示着成为同性恋是某种可耻的或者秘密的事。如果必须要描述一个人性向的公开程度,那么首选的词语应该是“公开的女同性恋”、“公开的男同性恋”,“公开的双性恋”或用简单的“出柜(状态)”,比如“一个出柜的男人”。然而,后者是对“走出衣柜”的美化。(译者注:由于社会压力,同性恋者常常隐瞒自己的性倾向,如同藏身于衣柜中。当他们向外界表明其性倾向身份时,即被称为“走出衣柜”。)


关键词:Social Issues


避免在(报道)政治权益时使用一些简称,如“同性恋议程”或“性少数群体议程”。这些词语会使得一些人形成(对性少数群体)共同的、消极的、险恶阴谋论的观念。更好的方式是对有关社会问题进行具体描述,比如促进公民平等、解决职场歧视和霸凌。

 

这些情况也同样适用于一些如“特殊权利”等词语。当涉及性少数群体的议题时,“平等权利”或“平等保护”的表达则更为准确。

 

一些反性少数群体的组织(包括政府)和个人仍在兜售性少数群体和虐待儿童之间的虚假联系。这是非常无礼且危险的,并且在逻辑层面上完全不准确。


使用 “fag”、 “fago”、 “dyke”、 “homo”、  “sodomite” 等类似的贬义词称呼的标准应该与被用于指其他群体的粗俗称呼相同:除非直接引用以揭示被引用人的偏见,否则不应该被使用。为了使这样的词在媒体中不具有信服力,记者最好说,“这个人对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同性恋者使用贬义词”。


关键词:Transgender


跨性别者泛指那些当前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生理性别,无论他们出生之后有没有经历外科上的性别重置(如:变性手术)。跨性别这个词也包括双性人,它指的是那些天生具有男性和女性两种生物特性的人。

 

正如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一样,一个人跨性别的身份只能在相关的情况下才能在新闻报道中被提及。同样的,一个记者不应该仅仅因为他们宣称自己是跨性别者就调查他们的私生活。这包括不能仅仅因为该跨性别者担任公共责任高的职务就调查他们的私生活。在新闻报道和调查中,记者对跨性别者隐私和个人生活的尊重应该对与社会中的其它成员一样。

 

在对“变性”、“手术前”、“手术后”的词语的使用也要同样注意。更确切的说,除非你是专门针对变性手术对一个人的影响,否则应该使用“过渡”一词。不要假设一个跨性别者已经接受或准备接受变性手术。当报道跨性别者时,强调手术本身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做会窄化他们真实生活故事的宽度。

 

在你的报道中,应该使用跨性别者选择的名字,并且询问他们哪种人称代词他们更喜欢被用来描述自己。如果这个无法实现,就使用与这个人外表及其性别自我表达保持一致的代词。避免在跨性别者的名字或代词上加上引号。

 

当涉及性别认同时,使用明确的词语。也就是说,一个生理性别为男性但转变为女性的称为“跨性别女性”。在跨性别者的社群内,人们一般用简称“跨”(trans)来指他们自己。

 

在报道跨性别者变性以前的故事和背景时,避免代词混淆。理想情况下,在提及一个人变性之前的生活时,报道不会使用与人的生理性别相关的代词。记者应该尽量报道跨性别者当下的故事,而不是从过去的某个时期叙述他们,从而避免混乱和使用错误的代词可能带来的不尊重。例如,“在她变性之前,Caitlyn Jenner在1976年在蒙特利尔举行的夏季奥运会上获得了男子十项全能的金牌。”


资料来源:

NUJ Guidelines on LGBT Reporting

GLAAD-Media-Reference-Guide-Tenth-Edition



统筹 | 吴原航




微信公众号ID | chuanmei12321

新浪微博 | @新闻传播学研

商务合作事项 | 微信ID:xueyan12321

本公号及旗下内容分发平台接受读者投稿

地址为:chuanmei12321@163.com

投稿内容可包括但不局限于

学术探讨、传媒就业、考研故事、读书心得、事件评论


点击以下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时事热点

里约奥运王宝强徐玉玉VRG20新海诚乔任梁和颐酒店张靓颖筑梦天宫美国大选黑镜朱碧石梨视频直播双十一爸爸4丢书大战林丹出轨宁泽涛支付宝罗尔事件你的名字聂树斌雾霾小程序年终特评


▶学研干货

论文选题数据新闻新媒体编辑找英文期刊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史大咖舆情研究必读书单智媒元年考研论述沉默的螺旋精准报道新闻通稿识破假新闻18考研招生年末书单


▶传媒人生

电视台新闻系学业规划美媒稿费蓝瘦香菇传播学追妹新传学生朋友圈纸媒寒冬记者生存普利策奖记者节单身狗做媒体娱记财新传媒实习考研体验媒体试水男女友记者写作高危职业考研遇见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