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奇葩女德班”之后又现“感恩痛哭课”,洗脑传播何以屡披上道德外衣?

2017-05-28 张旭 传媒志

  作者 | 张旭

   编辑 | 刘锦

本文由 传媒志 原创出品 转载请授权


这是学研回归后的第145篇原创文章

近日,一段“朔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听感恩教育课程集体痛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里,“知名教育家”、疯狂英语创办人欧阳维建带着哭腔喊道,“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的母亲是最伟大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孩子的母亲”、“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我们的妈妈就会得精神病”。台上的欧阳维建情绪激昂,台下小学生哭成一片。


 

视频截图

 

校长赵志杰表示,此举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属于校方个体行为。有网友表示在看过视频后表示,“这种在大众中高度符号化的情感反应,因为遮蔽和扭曲了人的真正情感,甚至形成了一种情感暴力,是对个人进行洗脑和绑架。”面对网友质疑其洗脑。欧阳维建回应称“所谓洗脑,得看你洗的是什么脑,如果你的脑袋里面都是脏的,都是垃圾,为什么不洗掉。”


感恩教育怎能以洗脑来实现


解释非常动听,然而听其言而观其行方可知其究竟,那么我们看看演讲中这句话“老公懒得处理妻子的情绪、公婆会斥责媳妇不孝、向领导发泄更是找死,所以只能发泄在儿女身上。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我们的妈妈就会得精神病。”

 

这段毫无逻辑的话揭示了所谓“感恩教育”的目的——引发孩子的负疚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进而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父母。曾有接受感恩教育的学生说:“听了老师有关父母感恩的演讲,就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好像自己活着就是对不起他们。”而愧疚感正是此种“感恩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

 

笔者中学时是见识过“感恩教育”威力的,台下哭的稀里哗啦,结束后只觉得被洗脑的诡异和反感。而与有相似经历的同学交流后发现,洗脑过后往往是推销。“我高中学校就请了几次,第一次哭得稀里哗啦的,第二次就懵住了,第三次想换个故事行不行,第四次怎么又来卖书了。主题全是感恩父母,例子居然都一样。”“说些没有逻辑的鸡汤文,再搞些所谓的互动,集体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对父母和老师跪拜。演讲结束后,再兜售感恩励志书籍和视频音响资料。”推销之外,出场费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例如欧阳维建一次两小时演讲报价高达5万元。

 

知乎用户“@高源”解释说:“人有应激反应,是针对引起强烈情绪的情境做出的快速反应,这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刺激未进入大脑皮层,属于‘非理性思考’,是人类的求生本能。”简而言之,这种利用仪式和群体暗示引起强烈即时反应而没有长期效果的就是短期洗脑罢了。如果我们认同雅思贝尔斯对教育著名的定义“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洗脑就绝不可能是感恩教育的正确方式(更多洗脑方式,可以参考拉斯韦尔《宣传的艺术》中的七种手法)。


亲子关系是爱不是欠


类似缺乏逻辑的感恩演讲有很多。自称“中国感恩文化传承普及第一人”的一横,有多篇演讲被冠以“史上最感人感恩教育演讲”的名头。他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教育,合二为一,哪一个字离开了孝道的孝。或许我们现在都做反了,只学习文化不学习孝道,所以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为什么你认为越来越不懂事,就是因为孩子在12岁之前,孝道的根没有打牢啊,所以,孩子们,当你回到你的家里面,你的爸爸妈妈还活着,都很幸运那,如果你能喊一声爸爸妈妈都很幸福啊,因为有多少孩子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导演李安说过:“中国人造词很有意思,恩爱,恩与爱是分不开的。”同样,在传统语境中,“孝”的前提是“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沉重的恩情。父母以养育孩子之恩要求孩子无条件的顺从,否则孩子就会被称为“不孝子”。在过去家长制的社会中,家长拥有对家庭成员的绝对控制,而没想到时至今日这种论调依然有市场,甚至提倡者还能四处走穴名利双收。

 

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个体,关爱彼此但互不相欠,享受亲情但不会用亲情要挟。子女体会到的是父母的呵护和付出,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被需要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子女和父母是互相完整互相成全的关系,而不是“欠债”和“债主”的亏欠关系。“都说养儿防老,因为我养了你,所以你就得听我的,否则就是不孝”。这是逼债的胁迫话语,而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语言。



人们应该感念他人的帮助和善意,但如果要求感恩的出发点是亏欠,目的是偿还,那感恩就成了打人的棍棒,这种“感恩教育”不要也罢,更何况惊涛骇浪的效果未必比润物细无声要好。举自己的例子,有一次和我爸在路上走着,聊天时我爸说“你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我爸那一瞬间的形象我是永远不会忘的,以身作则在我看来这比什么感恩演讲都要管用。


是什么让亲密关系变为控制关系


我们除了反对此种“感恩教育”,还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这种“感恩教育”会大行其道,仅仅是校方一时糊涂吗?在我看来,这种演讲实际上是有着一定社会土壤的。我们有家长控制一切的传统,这种关系中子女是家长的所有物,如果家长自己从未得到过正确的爱而是处处受到控制,从小在“养儿防老”的教条中生活,面对下一代自然也会缺乏爱的教育。再加上演讲者给控制欲披上“孝顺”的假面,使得这种控制极具欺骗性,以至于人们不由自主越过理性,直接被感性俘获,被演讲者胡言乱语惹得痛哭流涕,而校方则可能会为立竿见影的“现场效果”所折服。如此一来各方都得到想要的结果,于是此种演讲长盛不衰,只是苦了被操纵的孩子们。

 

这种试图掌控孩子的冲动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性认同”,指的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做出行动或者做出反应的人际交往模式。表明此人想控制别人的行为、看法、思想。这背后蕴含的是深深的不安全感“我可以控制一切,所以我不会被抛弃。”

 

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带有胁迫性的:我养你,我爱你,你就得听我的。孩子在还没有能力独立的情境下被死死摁在了“无能”的位置,自己的自主行为不断招致打击,孩子会发现自己越听话,越没主意,就越能得到父母的所谓的“爱”。等这个孩子长大了,TA以为只有扮演永远的听从者才能和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因为TA从来不知道真正的关系都是良性互动的,而不是无限退让交出控制权。

 

除了上面举例的亲子关系,权力的投射性认同还会以各种面目出现在亲密关系中。例如恋爱中男性对于女性不自觉的控制欲望。他的一切都符合你对爱人的幻想,温柔体贴,对你照顾有加。可时间越久你越发现他所谓的“爱你”,都暗含某种“威胁性”的期盼:在意见分歧的时候,你得听我的,否则他就认为你不爱他了,你变了。他觉得你长发好看,你就不能剪短发,否则你就是不爱他。他让你周末陪他,你就不能做别的,有一点点迟疑都是不爱他。

 

当然有时候胁迫会说得非常委婉,比如:“我们这么相爱,为我留长发应该不是苛刻的要求吧。” 但其实这句话里面已经带有逼迫式的要求。开始的时候,你觉得没事,只要他高兴就好,但是时间一久,你就真的变成了那个他权力掌控下的木偶。你必须以他渴望的方式对待他,连以什么方式爱他的选择权也没有了,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在一个“不得不”符合他期望的位置,无法动弹。可是一个没有主动权的人会心甘情愿一直被控制吗,这样的来的所谓“幸福”能持久吗?

 

我们看到的“感恩教育”正是在唤醒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的控制欲,把子女变成自己的私产,把逐步独立的个体重新套上枷锁。以高分贝的音量和亏欠暗示逼迫孩子交出自己的控制权,演讲者种种头衔和打着的“孝顺”旗号则诱惑着孩子们“选择”服从。可是那种场景下除了痛哭流涕和过后的厌恶之外,感恩又在哪里呢

 

“雨伞爸爸”刘侨


以一张“给儿子打伞自己却浑身湿透”照片走红的爸爸刘侨说:“其实到家以后我让孩子看我湿透的衣服,然后告诉他是为什么湿的,再让他对比自己的衣服。感恩教育是重要的。这个教育的目的不是真的要求孩子将来任何的回报,而是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学会尊重他人的付出。孩子现在已经知道在接受每一份小小的帮助时说谢谢,而且愿意模仿这种帮助别人,爱别人的行为。”

 

孩子学会感恩最好的办法是父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而不是任由疑似洗脑和传销的所谓专家把孩子搞的痛哭流涕然后心生厌恶的“感恩教育”。我们的安全感不能以压迫他人获得,更不能以“孝顺”的大棒把自己的孩子屈打成真独立尽丧。孩子不是父母私产,他是一个终将独立的,暂时需要我们呵护的小人。其实要不要让孩子经受这样的“感恩教育”,你只要回答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多疑怯懦还是自信和懂得爱的人?

 

当我的孩子来到人间,如果他还能听到这样的“感恩教育”,在某天哭着回家说要给我洗脚还债,我会告诉TA:

 

孩子你要知道,爸妈养你从来不是因为我我们希望你亏欠我们什么,尽管有时候会觉得你有点烦,但是那点不快早就被你的笑容大大补偿了。我们希望你学会感恩,但从来不是要你来还债的,而是希望你体会到付出本身就有莫大的乐趣。其实在“你对我这么好”和“我爱你”之间,真的不需要有因果关系。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关系的话,那就是因为父母希望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懂得爱的人。


本期统筹 | 梁超


微信公众号ID | chuanmei12321

新浪微博 | @新闻传播学研

商务合作事项 | 微信ID:xueyan12321

本公号及旗下内容分发平台接受读者投稿

地址为:chuanmei12321@163.com

投稿内容可包括但不局限于

学术探讨、传媒就业、考研故事、读书心得、事件评论


点击以下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时事热点

里约奥运王宝强徐玉玉VRG20新海诚乔任梁和颐酒店张靓颖筑梦天宫美国大选黑镜朱碧石梨视频直播双十一爸爸4丢书大战林丹出轨宁泽涛支付宝罗尔事件你的名字聂树斌雾霾小程序年终特评


▶学研干货

论文选题数据新闻新媒体编辑找英文期刊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史大咖舆情研究必读书单智媒元年考研论述沉默的螺旋精准报道新闻通稿识破假新闻18考研招生年末书单


▶传媒人生

电视台新闻系学业规划美媒稿费蓝瘦香菇传播学追妹新传学生朋友圈纸媒寒冬记者生存普利策奖记者节单身狗做媒体娱记财新传媒实习考研体验媒体试水男女友记者写作高危职业考研遇见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