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在朋友圈又佛又丧,却在收藏夹天天向上

毒舌科技 2021-01-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周刊 Author 恺哥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恺哥


每十个人收藏“美丽芭蕾”系列健身视频,就有九个人把它抛在脑后。


收藏的初衷,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可我们却往往忘掉了收藏夹本身。

周末转眼就过去了,你过得开心吗?
 
平时忙忙碌碌的李老师总算是给自己放了一个假,好好地休息了两天。


中午,李老师和许久不见的闺蜜聚餐。闺蜜感慨最近又长胖了,李老师热情地安利起瘦身秘籍:“我最近收藏了B站周六野的瘦腿视频,弹幕评价挺高的,你先mark,改天试试!”
 
下午,李老师跟几个朋友逛街,朋友提起最近附近新开了一家不错的店,李老师想起来:“我在大众点评上看到它有不少好评,还收藏了呢。”
 
吃完晚饭,李老师百无聊赖地刷起豆瓣,看到几部感兴趣的电影,赶紧收藏到了豆列里,准备有空的时候再看看。
 
“收藏”越容易,也就越没意义。/图虫创意

夜深人静,李老师躺在床上,感到莫名开心:今天又收藏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又是充实的一天!
 
像李老师一样开心的人还有很多。
 
住在隔壁的阿晴,每天都在更新B站和网易云的收藏夹:影视综艺合集、舞蹈健身教程、滚石精选歌单、劲歌金曲歌单……
 
楼下的罗伯,虽然没怎么看过书,但是微信里收藏的书单之多,连加西亚·马尔克斯看到了都会叹为观止:“英国《卫报》评选的人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评选出的改变世界的100本经典作品”、“PBS评选出的美国人最爱的100本小说“……
 
住在对面的积极青年小鹏,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收藏大神:百度网盘里,有不少考研经验帖和网课,每日英语听力APP里有不少栏目,百词斩APP里还有不少生词……
 
这年头,每个人都在手机、电脑里建了一座虚拟仓库,成为独一无二的收藏达人。收藏夹里的世界,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比现实精彩得多。
 
印象笔记的CEO唐毅说过:“你在朋友圈又佛又丧,却在收藏夹里天天向上。“你的兴趣和梦想是什么,朋友不一定知道,但你的收藏夹一定知道。
 
你收藏的东西还有意义吗?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收藏从一个个有形的实物变成了一条条无形的网页链接,从此,万物皆可收藏,人人都是收藏家。坐在你对面的同事,收藏夹里的宝贝可能堪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只不过,此收藏已非彼收藏。
 
互联网时代,收藏夹遍地都是,每天都有新的东西等着你去发掘、去收藏。收藏夹里的资讯、信息、文章和“各类秘籍”来得如此容易,让人忘了去珍惜。
 
光是微信里收藏的文件,就足以占据手机一半的内存,收藏的东西五花八门:图片视频、文件、音乐、聊天记录……


更不用说微博上收藏的几十篇文章、亚马逊上收藏的几十本书、大众点评上收藏的一百多家店、豆瓣里收藏的两百部电影、b站上收藏的各类视频……别忘了,淘宝上还收藏了几百件宝贝!
 
我们每天都在长按图片收藏、点击右键“收藏”,哪天突然想看看微信第一条收藏的东西是什么,得往下划拉老半天。等突然想起要查询时,发现当时兴致勃勃收藏的文件,早已淹没在一片大海里了。
 
不信考考你,你刚刚收藏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什么?讲的是什么?
 
微信收藏,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自以为又收藏了一篇有用的文章,回头一看,说不定一模一样的链接正安安静静地躺在收藏夹里——不到一星期,你把它反复收藏了三四遍。
 
重要的是,收藏夹也有它的脾气,它可不像一本旧书,会乖乖地呆在原地等你翻阅。当你点开淘宝收藏夹,你会发现有不少宝贝“已失效“。


当你想翻翻微博收藏的时候,一句句“该微博已被原作者删除“赫然映入眼帘。


作者发过啥来着?当初为什么要加收藏?你自己都不记得,又有谁会记得呢?
 
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收藏的内容?没事,没什么好可惜的,因为马上又会有新的一大波内容,被列入你的收藏夹。

人人都是收藏家
 
“收藏”这个词,一开始带着点高端味道。说起收藏,总让人想到书画、瓷器、玉器、古籍等这些稀有物件。
 
收藏家马未都说:“当你一人独处时,手捧一本心爱的书,获得的乐趣无法用语言描绘。”

的确,收藏的个中乐趣,收藏家们深有体会,寻找收藏品的过程,要么奇妙、要么壮阔,称得上一段段奇遇。
 
1996年,马未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展出了陶瓷、古家具、玉器、等珍贵的藏品,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令人称奇的故事。

香港收藏家陈淑贞年轻时,为收藏交了不少学费,每次淘到瓷器拿去向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吴处长请教,都会被对方告知是仿制品。

民国收藏家张伯驹,为了收购一幅《游春图》,变卖了首饰和豪宅,多年后将这幅画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每个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Unsplash


收藏是一门学问:不仅要了解藏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得学会鉴别、保养收藏品。

《天下寻宝》、《鉴宝》、《国宝档案》、《古往今来》、《观鉴时刻》之类的收藏主题节目一直不缺市场,普通老百姓借着这些节目,了解到平时不易接触的珍贵藏品,过了一把“收藏瘾”。
 
2016年,央视推出一档叫做《我有传家宝》的收藏类节目,颠覆了收藏品在大家心中的“高大上”形象。嘉宾们晒出的木梳、青灯、花瓶,乍一看都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却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感人故事,承载着独有的情感记忆。
 
哪怕是一支用纸折成的花,都有着独特的收藏价值。/《越狱》
 
收藏,由此慢慢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那么高不可攀。收藏的内容,也从珍稀物件,慢慢变成了刻有独特印记的“小东西”。
 
上课时传的纸条、年轻时收的情书、毕业时写的留言、出游时拍的照片、上世纪的各种票根、四处搜集的卡片手办……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这样的收藏对于他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但对你自己而言,格外珍贵。
 
作家刘瑜曾经不无动情地写道,“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

如果当初没有把自己的青春收藏起来,仅凭模糊的记忆,你要怎么去细细思量、去咀嚼、去雕刻呢?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收藏的形式简化为一个按钮,收藏的意义也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如果说从前收藏是对时光与生活的珍惜,那么现在,网络上的“收藏夹”更像是自欺欺人的仪式。


为什么人人热衷收藏?
 
有的人天天忙着收藏,“为了等待终于有空的那一天”;有的人收藏,是为了给自己一种安全感:按了mark键,它们就是我的了。

而有的人收藏,不过是为了给生活加点谈资:有一种“先人一步”的快感。别人有的东西,我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你收藏了有价值的东西,还真的能成为大牛。
 
对很多人来说,把收藏夹打入冷宫,只是因为真的没时间去做。
 
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还得随时待命,哪有时间去健身?周末好不容易放个假,只想睡一觉,哪有精神去探店?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哪能静下心读完书?

“马了(mark)等于做了”,听着有趣,其实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调侃、一种妥协、一种安慰。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听着够爽够自由,但背后的代价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起的。
 
而收藏夹里的东西,起码可以给自己一点慰藉,把向往的东西收入囊中,给自己画一个大饼,“先收藏着吧,先收藏着吧,等忙完这段时间,就能去实现了”。
 
可是,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们日复一日地忙碌、前行,淹没在早高峰、晚高峰的地铁车厢里,而我们所憧憬的那个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自己,也许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尘封在收藏夹里。
 
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蓝色大门》
 
浩瀚无边的收藏夹,收藏了一个人的诗意天地,也收藏了一个人的梦和远方。你按下收藏键的每一个瞬间,都被它记录下来;你向往的每一种未来,都被它静静地保留。
 
收藏的初衷,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可我们却往往忘掉了收藏夹本身。也许这就是现代人让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吧。
 
找个时间,打开尘封的收藏夹吧,你会发现一个些许陌生的自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就点个“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