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年度账单,看起来比我有钱多了

毒舌科技 2021-01-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指听


看了支付宝的年度账单,我好几天都没缓过劲来。

不再像往年一样在朋友圈里寻找“隐形富豪”。面对着账单上的“巨额数字,我只想问自己:我到底在哪花了这么多钱?

据说大部分人看了自己的账单后都是这个表情

尽管网友普遍反映支付宝的账单算法不合理,比如把买理财、已退款的钱也算在其中,机械性地给了一个看起来很高的账单。

但还是有很多人在核对了自己的消费记录后,不得不承认:账单上的每一笔钱都是自己亲手花出去的。


1

不看账单

都不知道自己这么有钱


这个世界上比花钱多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年轻人天天都喊着自己穷,可是账单一晒出来却个个都是有钱人。

你那个天天骑自行车上班,连出租车都舍不得坐的同事,一年内可能在支付宝上花掉了7位数。


经常在厨房遇见的那个穿着朴素的室友,不知不觉中就花掉了一套房的房款:


你那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妹,莫名其妙花了一万多块钱养生:


更可怕的是,当大家感慨自己支付宝怎么花了这么多的时候,突然发现微信和信用卡账单里还有一大笔的消费:


甚至很多人掐指算下来,发现自己一年来花的钱居然比赚的还多。


明明平时买衣服只买打折款、吃饭要用优惠券,结果一年下来不仅没存下钱,连信用卡都快还不上了。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不禁感到委屈,还有人在看到支付宝账单后,甚至开始疑惑自己的钱是不是被盗刷了。

直到看了自己在各大平台的消费记录才发现,那些动辄十几万的账单,都是由平时几百块甚至几十块的小额消费,积少成多的累积出来的

平时点个外卖饮料,休息日跟朋友吃个火锅;在某宝上买几件打折衣服,节假日去看展览、去游乐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花销,成了导致高额消费的罪魁祸首。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在于,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不爱记账了。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有一摞厚厚的账本,记录了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家里为他们花出去的每一笔钱。甚至连给孩子买的一根糖葫芦,他也会详细地写在账本里。


在很多90后的童年记忆里,家长为了培养自己的理财习惯,也曾经给过自己这样一个神圣的小本本。平时花5毛钱买块橡皮,花1块钱买根雪糕,都被要求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

然而这种培养方式显然收效甚微。与父辈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收支情况更加漠不关心。

早在2017年就有数据显示,受调查的年轻人每月平均记账次数约为41笔,即每天有意识的记账仅1次多,而“零记账”更是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尤其是在电子支付普及之后,原本看得见摸得着的的纸钞、钢镚变成了手机屏幕上虚无缥缈的数字,年轻人的钱就花得更快了。

付款只需要你点几下手机,或者扫个二维码。没了百元大钞递出去时的心痛,没了钱包越变越瘪的危机感,伴随着付款成功的“叮咚”声,花出去的仿佛不是自己的钱。


只有等到有一天付款界面突然显示余额不足,或者是到了月底还花呗的时候才发现,这么多钱真的是我花的吗?


2

我都这么抠门了

怎么还存不下钱


年轻人不记账,但是总觉得自己“心里有本账”。所以支付宝账单上的高额数字带来的不仅是冲击,还有困惑:明明感觉自己平时已经很节省了,怎么工资还总是月光?

要知道,尽管总是被父母批评爱花钱,但是他们可是天天把“省钱”挂在嘴边的。


平时上班的时候,能坐地铁绝不打车。有时候快迟到了打车,也是紧盯着计价表,一看到距离要超起步价范围,就马上叫停下车,满头大汗跑到办公室。

买菜买水果也要等着晚上打折,而且付款之前花大量的时间精心计算性价比。

出去旅游还不忘在app上写游记,然后拿着兑换的积分换取酒店打折券。虽然为此熬夜死了不少脑细胞,但是为下一次出行省下了十多元,居然还有不少成就感。
等到双十一、双十二各大购物网站打折,更是拿着手机计算各种满减、折扣和津贴,生怕少省一点钱。平时在现实生活中的社恐在网上瞬间变成砍价高手:“老板,我给你拍特别棒的买家秀,能不能再优惠一点。”

但问题是,年轻人在花钱这件事上常常“选择性遗忘”,只记得了自己的省,却忘了自己的“花”。

只记得网上看电视剧舍不得花十几元买个会员,却忘了自己一天2杯奶茶买起来毫不手软;只记得站在起步价9块的出租车前犹豫不决,却忘了自己为看爱豆的演唱会果断入手了1000+的机票。

年轻人嘴里的抠门,可能不是真的

而一旦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平时省钱的心思更是全都抛在脑后。头脑一热,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已经输密码付款了。

我每次“买买买”之后,都是用这句话安慰自己的

喜欢打游戏的男生,氪金时劲头一点儿不比女生买包的时候差,买了Switch还想买PS4,剩下的钱还不忘在手游上买个最新皮肤。

而热衷于旅行的文艺青年,一旦在网站上看到往返欧洲的2折机票,更是想都不想就秒下单,结果一趟欧洲深度游下来,可能半年的存款都没了。

要是一不小心入了炒鞋、Lo裙之类烧钱的大坑,那就更是花钱如流水。

洛丽塔裙、JK制服和汉服称年轻女孩中的“破产三姐妹”

哈尔滨一个小伙因为迷上了“盲盒”,2个月花了近3万。他说最早是给女友买的,首个盲盒就抽到隐藏款,从此入坑停不下来。


还有人把钱花在宠物身上,养宠物的精细程度不亚于养娃。自己可以不下馆子,却坚持要给宠物买最顶级的猫粮狗粮,为了给宠物治病,可以花掉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

当自诩“节约”的年轻人仔细回忆起自己花的每一笔钱后,不禁要感叹:诱惑这么多,始终保持理性消费实在太难了!

更何况,即使你秉持着理性消费的观念,也很难避免生活当中越来越高的刚性支出。

就算你已经月入过万,但是一线城市每个月的高房租、高消费也会让月工资瞬间少一半。

根据某机构近期对高校2017届毕业生薪酬情况的统计,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排在第一名,为9065元。而在北京四环附近租一个单间,至少需要4000元以上。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刚工作几年的毕业生,都要拿出自己工资的1/2来租房。

即使解决了“住”的问题,还有“食”在前面挡路。前一阵子,外卖平台的年终盘点就让很多人发现,自己一年内点外卖花掉了两三万元。

都知道自己在家买菜做饭便宜又健康。但是作为大城市里996的社畜,每天挤最早的地铁,熬最晚的夜,回到家只想点份外卖刷剧,谁还有心思洗菜做饭呢?


就这样,年轻人的钱一半用来生存,一半用来生活。支付宝账单远远高出预期,不是因为账户被盗刷,而是年轻人真的不明白什么叫“省钱”。


3

没有“钱”的意识

只是因为你年轻


不过,年轻人爱花钱,其实是因为他们没必要存钱。

一方面,这一代人在物质逐渐丰富的年代中长大,没有父辈们曾经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经历,也就没有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消费习惯。

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虽然天天喊着穷,但是生活其实并不算特别拮据。

没有对父母健康的担忧,没有买房生子的压力。除了工作中偶尔加班、被上司数落之外,生活上很少有什么烦心事,也很少产生什么计划外的支出。即使工资提前花完了,吃几天泡面也就撑过去了。

然而随着第一批90后开始走向30岁,生活、工作和家庭压力也开始逐渐向这一代人袭来。根据最近的一份“90后攒钱报告”显示,如今92%的90后每个月都会有结余。

银行卡上的数字逐渐在增长,赚钱的快乐却好像少了许多。即使有了比之前多几倍的存款,却永远觉得钱不够用。

感觉面对生活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这些钱都只是杯水车薪。曾经无忧无虑的年轻“月光族”,越来越多地遭遇到一些逼迫自己长大的瞬间。

或许是身体很好的父母突然生了一场大病,或者自己加班一周后突然在公司晕倒;或许是工作3年后突然被裁员,又或者开始考虑结婚生子……



某乎上曾有人提问“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该存钱了”,收到了2千多个回复。

一位网友回答说,是在参加工作后,过年回家发现手头基本没剩下钱,原本计划着给爸妈买的东西都没买,内心感到很愧疚。

还有人说,自己结婚之前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婚后疯狂省钱,冬天买件衣服都舍不得,因为要考虑妻子和孩子的未来。


可能就从某一个这样的时刻开始,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个孩子了。未来的人生要为自己负责,甚至要为父母、为家庭负责无论出了什么事都要有解决能力,无论哪里需要钱都得拿得出来。

对于走向30岁的90后来说,花钱可能意味着快乐,但存钱意味着自由。虽然财富自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遥不可及的梦,但小范围的“请假自由”“生病自由”还是可以努力争取的。

只是心里可能还是会怀念年轻时“月光”的自己:那些恣意花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独家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就点个“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