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脂秤的核心工艺是,肥胖焦虑?

毒舌科技 2021-01-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酷玩实验室 Author 蛋蛋姐

来源: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疫情期间,「体脂率」彻底火了。

无论国内外,在失去健身房的居家者「掉肌肉」、「养肥膘」的焦虑下,体脂秤常常被卖断货,电商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体脂秤销量增长了1176%。

其中最大的焦点,是来自中国的体脂秤。

无论是小米、云麦、有品、华为还是荣耀,来自中国的体脂秤早已霸占了国外的销量榜。


但自从中国体脂秤火了以后,它也一直与「智商税」这个词撇不开关系。

“测不准”、“薛定谔的秤”、“营销肥胖焦虑”,这些差评都像标签般牢牢贴在它身上。

另外的一个争议点在于,这是不是一场资本骗局?

比如云麦的创始人叫汪洋,曾在猎豹移动(原金山网络)任职,是雷军的前员工。而雷军本人,也是体脂秤的大玩家,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一场提前布好的“局”,割完韭菜就跑。

甚至有人怀疑,是在割全球的韭菜?

比如国内最早做体脂秤的有品,在国内取得成绩后,很快出口到韩国和俄罗斯,一年内就做到了韩国第一,在俄罗斯排进了前三。

之后的云麦,不仅从有品手中夺走了韩国市场的冠军,更是在美国的占有率也超过了本土最大品牌Fitbit之一,登上北美销量前三。

接下来入局的小米、华为、荣耀,更是个个勇猛,时常都能在全球体脂秤的榜单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那来自中国的体脂秤,真的就如同大家所怀疑的那样,是个资本骗局,甚至已经“骗”出国门,割了全世界的韭菜吗?



2011年,张悦大学刚毕业,开始在北京创业。

创业很辛苦,他要不就是每天忙到了下午四五点才开始吃早饭,要不就是报复性的暴饮暴食,睡眠也不规律。

这样,他在24岁时患上了脂肪肝。


由于家里有心脑血管疾病史,他收到了医生的警告,要他控制体重、做运动。

从那以后,他开始健身,每天上秤称体重,用笔记在笔记本上。当他创业的第一家公司被并购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健康领域寻找机会。

2013年,在一次飞往深圳的飞机上,他偶然和一个乘客攀谈,发现他对体脂秤有很大的需求。

回去后他开始调查,发现在国内这并不是一个小群体的需求。但当时的局面很尴尬,中国的体脂秤市场,一直都被一个日本牌子所垄断。

这个日本牌子,叫做「百利达」。

世界上第一款体脂秤

1992年,「百利达株式会社」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体脂秤。

在此之前,测量体脂的方法只有水中体重称量法,需要人在泳池中憋气很长时间,非常耗时耗力。

这款体脂秤的出现解决了测体脂的不便利性,售价也不菲,高达485000日元,折成人民币大约3万元,只用于专业服务领域。

两年后,百利达接着研制出了家用体脂肪秤,价格降到了2万日元(人民币1300元)。这款秤在全世界大受欢迎,1999年的月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

但在中国人眼里,这款价值四位数的体脂秤,依旧算得上是“奢侈品”。


但张悦在做了很多研究后发现,这款卖到“天价”的体脂秤,其实核心技术原理并没有那么复杂。

我们中学物理课都学过测电阻吧?其实这和体脂秤的原理是一样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句俗话叫:“女人都是水做的”,其实不然。因为不论男人女人,都是水做的。

而水是可以导电的,肌肉的水分含量较多,大约有75%,导电率较好;而脂肪的水分含量较少,大约只有25%,所以导电性较差。

导电性差,电阻率就高。

利用这一点,百利达在秤上安装了两个电极片,并发出的一个固定的微弱电流,当人光脚站在称上时,电流便可以在双脚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电路,从而得到一个人体的电阻值。

就像这样。


这个电阻值就越高,说明体内脂肪的含量就越多。

再将这个值导入系统内置的算法模型,结合人的身高、体重等数据,便可以综合推算出人体内的体脂率。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了脂肪不易导电的特点,在医学上被叫作“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张悦还发现,当时市场上有ito膜和电极片两种材料的传感器测体脂,这些元器件的制作都相对简单,国内许多工厂都可以完成。

2013年7月,张悦毅然杀入智能秤领域。

他用了2个月的时间把硬件、软件以及端到端的体验逻辑完成。“后来我们在后续的三个多月,不断地争吵,不断地否定,迭代了4次。”

5个月后,有品第一代体脂秤Latin在易迅和京东上首发,售价699元。

虽然已经比日本进口的体脂秤便宜了将近一半,但张悦还是担心卖不出去,只准备了两千台现货。但没想到,Latin一经发售就在易迅上秒光,接下来的几个月,重复购买率高达74%。


2014年,有品发布第二代体脂秤,增加了体围,腰围、臀围、大腿围、胸围等指标。

那一年,在基本没有做任何宣传推广的情况下,仅仅凭借着上一年的口碑,有品的销量同比增长了七倍,一年就卖出了13万台秤,一举成为国内体脂秤品类的第一名。

在见识到国产体脂秤的威力后,国内资本纷纷投来橄榄枝,2014年,有品获得了来自腾讯、京东的2100万美元融资。

2015年的双十一,有了资金加持的有品如虎添翼,5分钟内卖出1万台,在所有智能设备大排行榜中,紧跟在小米、大疆、Fitbit和LifeSense之后,排名第5,那时它上线天猫仅4个月。



有品大卖的同时,另一位年轻人也在蠢蠢欲动。

2013年,23岁的汪洋在国外的网站上看到一个秤,这个秤仅仅比普通秤多了一个蓝牙功能,价格却高达800元,高配版甚至卖到了1200元。

“1200元,买一个秤?”

他当时一方面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心里又琢磨:国内有没有这样的一款秤呢?

他搜了搜,发现只有一两家在做,并且,都是刚刚起步。


之后一个月,他从国外买了十几台秤回来反复研究,同样发现了“人体生物电阻抗法”这项技术。

为此,汪洋一个月都没睡好觉,内心的声音告诉他,机会来了。

再次之前,他曾创业过两次。“我说我得再一次离职出去做这件事情”。一天下午,他激动地叫了三位同事——杨显峰、罗惠军、梁浩来到会议室,告诉他们要辞职创业,去做一个秤。

大家一开始都满脸懵逼,不知道一个秤有什么好做的。

后来汪洋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讲述了他关于体脂秤的蓝图,不仅可以测量体脂率等健康指标,还可以融合Keep和薄荷的功能,生成线上App,成为健康管理的入口。一下午后,所有人神奇般的全部被说服了。

2014年春节刚过,4个人集体向傅盛递交了辞呈。

如果拿金钱去衡量,这是一次不那么划算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错过了一夜暴富的机会。当时的公司很快上市,他们再过几十天就能解套各自高达75%的期权。

但汪洋之所以敢“赌”,是因为他相信一定可以做得出比国外更好、价格更亲民的体脂秤。


当时国内最便宜的体脂秤,是有品刚刚发售的第一款体脂秤有品Latin,售价699元。

虽然有品Latin的销量还不错,但汪洋认为:“一款商品如果想走得更远,价格不能超过人们的心里逾期,必须把它定在接近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价格。”

那定价到多少呢?

思前想后,汪洋定到了199元,便宜了3倍以上。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为了压低价格,他跑遍了珠海、深圳、中山的十多家代工厂,试图找到一个价格低廉的代工厂。

但所有工厂都只做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也就是提供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的全套服务,不做单纯的组装(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后者代工步骤少,价格便宜,工厂短期内赚不了太多油水。


而如果采用ODM的话,光是代工厂的报价,就已经高出成本很多了。

想要压低成本,就必须让工厂做纯组装。

为了说服工厂转型,汪洋开始效仿小米,给工厂“安利”互联网模式。雷军当年怎么做的他不清楚,他只知道双方基本上没在同一个频道,“即使对方客气一点,也只是在完事后表示:你们这个方案很好,但我们不做。”

最后无奈之下,云麦只能输出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自主研发的蓝牙解决方案,还是没有工厂愿意做。

绝望之余,他又找了许多家工厂,终于在珠海找到一家救命稻草。那个老板也很胖,所以他做秤,后来他扛不住游说,就开干了,大概花了四个半月的时间,把这款产品研发完成。


成本解决了,还有一个难题——云麦缺少销售渠道。

光有货不行,还得有货架。而作为一个初创公司,云麦没有任何关于电子秤的经销渠道,为此汪洋想到了之前创业的方法——社区。

他开始在各种论坛和社区里发帖子,找到有减肥需求和健身习惯的网友,免费赠送给他们体脂秤,网友们反过来会给他们反馈体验,并提出改进建议。

意外的是,最早这批汪洋给了云麦许多很好的建议,许多都实际应用到了最新一代的体脂秤里。

而为了试验云麦的减脂功能,汪洋还自己增肥30斤,亲身“体验”云麦的线上减肥计划,最终在几个月后成功瘦了回去。

2014年8月,云麦好轻智能秤官网首发,本来打算的是拿这个产品去做试验,也没有做推广,结果第一批就卖了1000台。

刚开始的“火爆”让汪洋难以置信。此后,京东和天猫竟然主动找到汪洋,云麦的电商渠道从此被打通。

得到了大平台的支持,云麦成为迅速崛起的一匹黑马。

2015年,云麦反超了有品,拿到了双十一天猫和京东的双料销量冠军。


2015年10月,云麦开始进军韩国市场。

10个月后,云麦好轻出货量已经飙升至11万台,在韩国单品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位。

云麦在韩国有多火?

基本上只要一发售,基本上货都被秒抢光。韩国用户为了抢购一台云麦好轻,甚至会组团从中国代购体脂秤,之后懂中文的粉丝再把软件破译成了韩文。


韩国告捷之后,云麦又进入美国。

进入美国的第9个月,云麦在体脂秤类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了本土最大品牌Fitbit之一,再次登上销量前三。

但汪洋也坦言,美国市场要艰难得多。

长期以来,中国产品都被贴上“廉价劣质”的标签。如何证明中国产品的高质量,是第一道门槛。而把产品从亚洲人的使用习惯更新得符合欧美人的使用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粉丝经济”的思维方式再次发挥了奇效。云麦早期在中国市场用社区孵化粉丝的做法被复制到美国,在美国社区上免费发放体脂秤,立刻圈了第一波粉丝。

2016年,云麦继续突围海外市场,进入英、加、日等14个国家,总收入达3000余万元。

也是同一年,云麦销售量突破200万台,不仅荣登双十一全网销售冠军,也成为了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体脂秤公司,如同秤中的特斯拉,销量超过了同等竞品的总和还要多。



销量的领先,并没有让汪洋觉得踏实。

因为他忌惮一个巨头对手的入局,那就是小米。

尽管汪洋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很残酷,自己的前东家——雷军,是圈内著名的价格屠夫。


汪洋笃定,小米染指体脂秤是迟早的事。“我得先下手,要不然就没机会。”

“199元还是太高,必须还要降价。”

2月份,云麦飞快的更新出一代产品——好轻color,他们把价格高昂的ITO镀膜玻璃,换成一个创新的导电方式,将原先传统体质秤的四块不锈钢板,换成了铝合金。

运用这种创新技术,新一代体脂秤被成功降价到99元,并且还新增了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等级、骨盐量等八项身体数据。

果不其然,两个月后小米来了。


2015年3月31日,善于用“性价比”堆料的小米,发布了它们的第一代体脂秤,价格果然定到了99元。

小米的加入,不仅没有抢占已有的市场,反而让整个盘子瞬间变大。所有的小玩家,都获得了更大的市场。

据统计,在小米体脂秤大规模出现以后,体脂秤的热度增加了66%,整个行业的关注度激增,甚至连云麦、有品的销量都随之上涨。

张悦讲:“以前我们很大的困惑在于如果市场都是小玩家,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到达体脂秤和家用秤的拐点,小米体脂秤的出现,让这个目标可以在很短时间到达。”

汪洋也很意外:“小米让大家认识到国内有智能秤这个东西,也让人们顺势发现了我们,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之后华为、荣耀也紧随其后,国内的的体脂秤进入了百家争鸣、华山论剑的阶段,在销量上曾问鼎世界第一的任何一家品牌,都不能保证在国内第一的宝座上坐太久。

正如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曾经拿过世界冠军,但是没有进过全国前四。


如今全球的智能硬件产品,尤其是许多不起眼的种类,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其实不是全球,而是中国。

从2019年度中国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可见一斑:华为不出意外排第一,阿里排到第二,第三名就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海尔。排在小米之前,还有新华三、海康威视等普通人不太熟悉的企业。

这些巨头一旦入局,体脂秤市场,风云大变。


目前,国内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体脂称销量排名最靠前的品牌也正是华为、小米、海尔、TCL等“老牌”科技巨头。他们稳居各平台销量榜单的榜首,已经成为难以撼动的王者。

这些企业,和有品、云麦不太一样,他们一旦出手,更喜欢先在国内竞争。

而他们竞争的赛道重点是:生态。

什么是生态,下面这组数据,比较直观。


所谓生态,粗暴解释就是家里的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门禁等智能家居硬件的集合。目前,已经渗透进5%的家庭。

根据目前的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出货量可达到2.9亿台。

眼瞅着“星辰大海”的科技巨头们卖体脂秤的卖法与有品、云麦也大不相同。

在财大气粗的巨头们眼中,体脂秤只是生态入口的一份子,不是用来赚钱的主要业务板块,甚至为了长期战略,是可以亏钱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5年张悦觉得99元到了“玩不动了”的地步,而小米、华为等企业,正举着“性能提升一倍,价格不变”的大旗刚刚进场。

甚至,这个价格降到79元、59元,甚至29元。

如今,有品、云麦已经从“国际巨头”成长为国内top10的大玩家。

但要在国内获得排名是有代价的:想通过硬件挣钱,越来越难了。



体脂秤的确是外国人先发明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当体脂秤进入中国之后,又被重新发明了一次。

体脂秤的原理和测电阻类似,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后。就进入了第二阶段,考验各商家供应商堆料的能力。

等小米、华为入场之后,体脂秤已经脱离硬件,变成了生态服务的一部分。

尤其是融入了中国特色的大数据、人工智能:

当一个用户半夜体脂率突然升高的时候,系统会识别他又吃夜宵了,那健身计划可以自动上调他第二天的饮食摄入和运动量,保证他维持稳定的热量平衡。

同时,增强体脂秤的连接功能,拧紧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比如通过APP可以帮助子女远程监测父母的健康指数,如果对方的脂肪率或体重连续增加,会马上进行预警,形成一个真正的沟通方式。教练也可以通过APP来监督学员的训练和饮食计划。


而这些功能,都是在中国企业在体脂秤上的二次发明。

这小小的秤只是一个缩影,它就像无人机、手机、充电宝一样,以低姿态入局,之后默默耕耘,一旦形成优势,对手就没法逆转了。

这让我想起了液晶面板,一开始只能高价从韩国进口,后来我们开始自主研发,却遭到了韩国的打压,无数企业面临破产,直到京东方完成了技术突破。

从那以后,韩国面板的优势一去不再,我们乘机还推动了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的大幅降价。那些收“智商税”的进口商品,从此风光不再。

体脂秤也一样,靠着有品、小米、云麦、华为、荣耀这些企业的一个个突击,才让中国人中国科技在美国的垄断下,撕开了一个个小口子,让国人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秤。

我相信若干年后,这些小口子会越来越多,最终集腋成裘,反客为主

参考资料1,《云麦科技汪洋:这个90后,把一台秤卖到14个国家,去年海外收入3000余万元》,发布于“经理人”
2,《「唯物」除了比小米快,云麦体脂秤还做了什么?》,发布于“雷锋网”
3,《云麦智能秤618全网狂销 3.7万台 勇夺冠军》,发布于“环球网”
4,《云麦CEO汪洋:做一杆不平凡的秤》,发布于“腾讯新闻”
5,《智能体脂秤到底准不准?为此我们去了趟医院》,发布于“搜狐新闻”


最近微信公号的推送机制又变啦,大家可以多多点亮「在看」,或者将毒舌设为「星标」,防止失联哦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山寨 AirPods ,路子究竟有多野? 扎堆出现的9分国产剧,真正好在这儿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凭什么会火? 有了这个智能墨水平板,手里的iPad一下就不香了!| 毒家评测






好文!必须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