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丨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若干意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2015年度优秀研究课题成果介绍


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

若干意见


课题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课题负责人:高虹

课题组主要成员:

清华大学渊,刘丽霞,韩芳明,殷琦,廖莹,胡华

北京大学贾爱英,何峰

摘要:提出深入推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若干意见,包括原则和目标、创新办学模式、增强办学能力、规范合作管理。明确推进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战略思路,着重强调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国际化办学管理,以期为我国高校开展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和国际化办学提供政策建议,促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作者简介:高虹,清华大学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教授,北京 100084。

全球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胜任力”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能力和素质。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创造高质量研究成果、提供高效率社会服务的使命。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建设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战略路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有关要求,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现就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提出如下意见。

原则和目标

1

指导思想

抓住全球化发展和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机遇,从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谋篇布局,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国际化培养机制为抓手,不断推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基本原则

坚持国家战略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以国际化推动培养能力建设、以国际化带动培养质量提升、以国际化支撑国家战略发展。坚持独立自主与借鉴学习相结合,注重文化多元性,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师生出境交流学习规模,加强高水平师资、课程的引进和培育,加强优秀国际学生招生和资助工作,推动校园国际化环境建设。

3

建设目标

到2020 年,基本形成科学先进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理念,初步建成适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模式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形成良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建设一批国际化示范校园和一批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示范高校。高校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国际化培养机制,打造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特色项目,建设成体系的国际化精品课程,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和规章制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能力显著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创新办学模式

4

明确国际合作研究生学位项目方式

国际合作研究生学位项目,采取中外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合作指导研究的方式,学生完成项目培养方案要求、达到双方学位授予要求即可获得学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双联学位项目,即参与项目的学生可获合作双方各自颁发分别标注合作授予学位字样的学位证书;联合学位项目,即参与项目的学生可获合作双方联合颁发一个共同签署的学位证书;双学位项目,即参与项目的学生可获合作双方各自颁发一个学位证书。双学位获得者原则上应撰写两本内容不同的学位论文,以分别满足合作双方的学位要求。

5

推进国际合作研究生学位项目建设

鼓励高校积极建设各种双联学位项目,合作对象优先选择国际高水平大学或具有重要地区影响力的大学,专业方向优先选择国家急需领域或本校优势方向;支持边疆地区高校面向友好邻邦有影响力的大学开展双联学位项目;鼓励高校与国外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在两国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双联学位、联合学位和双学位项目之外的国际合作项目。

6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派出项目多样化

设立项目资助研究生赴海外开展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建设项目支持研究生海外课程交换、暑期学校学习和海外国际组织实习,不断扩大具有国际化培养经历研究生所占比例;加快建设项目支持研究生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海外研究和交流,培养掌握当地语言、了解当地情况的区域性专业人才。

7

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海外培养基地

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在境外办学,创建海外校区或分校,建设海外培养基地,为学生出境学习与研究提供支撑。要加强组织领导与资源统筹,充分考虑所在国家(地区)的需求及发展特点,依托行业与企业,开设有特色的国际化培养项目。要充分认识到境外办学的风险与挑战,切实做好招生宣传、师资队伍、质量保障、经费配套等工作。掌握国际化办学惯例和规则,提高师资人员国际交流和办学能力,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8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办学质量

坚持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导向,以提高教育竞争力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宗旨,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定位特色,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引进境外高端、精品、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径,鼓励在新兴、紧缺、薄弱专业开展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促进我方的学科发展和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规范办学秩序,构建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管理机制,加强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定期对课程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9

积极开展国际研究生教育,拓展交流渠道

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扩大国际研究生的规模,提高国际研究生来源的多样性。推动国际研究生来华短期交流、课程交换、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项目的建设,促进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交流。鼓励高校为国际学生开设专门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课程,开展深度了解中国的实习实践活动。做好国际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加强面向国际学生的职业发展辅导。

增强办学能力

10

不断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推动高校教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有利于国际化师资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国际化培训制度,组织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和研究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吸引境外优秀教师和专家学者来华从教,鼓励中外导师合作指导学生、合作开展研究,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带动研究生的国际合作培养。

11

加强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

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推进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依法依规开展课程体系、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国际交流,在吸收引进的同时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走向国际;鼓励聘请海外教师开设讲座及短期讲学,支持国内名师赴海外开展教学交流和讲学;鼓励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纳入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鼓励按照高端定位、中国视角、学校特色的原则整合资源,开设全英文学位项目,成体系地建设优质国际化课程。

12

完善经费及资源支持体系

探索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导师、学生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鼓励国际合作学位项目基于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照实际培养成本核算费用,向有关部门报备后实施;统筹扩大用于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的专项资金和基金,确保用于师资培训、学生培养以及条件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探索由企业、个人等多方筹资设立基金或奖学金支持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

13

推动校园国际化能力建设

加强高校职能部门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形成以学校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国际合作、财务、后勤等部门职责明确、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为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提供出入境、教学、生活等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倡导中外学生同堂上课、混合住宿,逐步实施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推动有利于促进中外学生交流互融的环境与氛围建设,增强中外研究生的在学体验。

规范合作管理

14

完善跨国学分互认规程

基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成效、课程内容和实际投入的学习时间,制订明确的学分认定要求和规程。在合作学校所修课程、环节及其学分须参照培养方案审查流程事前审查备案,修完后认定并用于满足我方学位要求;逐步建设国外课程和学分认定信息共享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参加国际合作研究生学位项目的学生,原则上在我方所修课程学分应当不少于对应学科培养方案要求专业课程学分的一半。

15

明确培养环节管理规范

学籍注册和学习期限:国际合作研究生学位项目学生应于加入项目时在合作双方院校注册,原则上学生在中方实际学习时间应不少于全学程一半。论文与答辩:参与联合学位和双联学位项目的学生应由双方导师合作指导撰写一本学位论文,双方导师须共同组织和参与一次答辩,可采用异地或远程视频方式。论文的写作语言应由合作协议明确,一般为答辩所在国官方语言(或英语),并提交另一国官方语言的详细摘要。

16

规范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

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项目的申请、立项论证、过程监管和评估续办,重点关注项目定位和师资、教学、研究和经费等条件。合作项目参与方须签署协议明确招生选拔、培养模式、学籍管理、论文撰写、答辩程序、学位授予等要求,以及知识产权归属、收费标准、经费分担分配原则,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要求须不低于我方同类项目要求。将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项目纳入学位点合格评估或专业学位专项评估,鼓励开展国际评估或认证,促进项目质量不断提升。

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

委员会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

工作委员会

官方微信号 : yixuejz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