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双一流”建设应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刘海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公平与效率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两大目标,要维护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要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既要讲求效率,也要追求公平。而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则应该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应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作为追求世界一流水平的“双一流”建设,理应将效率,也就是高水平高质量放在首位。
“双一流”建设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是为了追求卓越、世界一流。它不是普惠性的,而是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专家委员会在论证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遴选认定标准的过程中,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始终将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潜力作为最优先的考虑。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中国特色的产物,“211工程”、“985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它是新时期中国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政府行为,代表着国家意志,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创新,也要继承,这样才能稳中求进,平稳过渡。
在以往建设重点大学和现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计划中,一直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过去的“211工程”大学在全国范围来说是公平与效率兼重,因为各个省市自治区至少有一所“211大学”,从布局上看还算公平。但从具体某个省区来看,一个省区的省属高校通常只设一所“211”高校,又是只重效率。“985工程”基本上可以说是更重视效率,因为“985工程”就是追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水平和效率为主要考量。现在的“双一流”建设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兼顾公平就是要考虑区域布局、学科分布等。主管部门和“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在遴选新增少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时,统筹考虑区域布局与已有水平,重点支持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遴选。笔者多年来主张应该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各设一所直属高校,我认为现在新增3所非原“985”工程大学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以说是在此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一流”建设要分类进入,分类建设。现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少数是接近甚至是初步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的,有一些高校和学科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比较远。不过,“双一流”建设有个过程,参与建设的高校也要形成梯队。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都是说“统筹推进”。所谓“统筹”,就是通盘筹划。有不少高校和学科现在还不是世界一流,但正在朝世界一流方向在努力和发展。既然“211工程”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就要兼顾原有“211工程”高校的学科基础,实事求是地加以遴选。
与“211工程”的财政投入类似,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央高校学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给予支持。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的地方高校,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予以引导支持。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建设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工程,“双一流”建设需要考虑政策的延续性,尊重“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兼顾效率与公平。
从1998年提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以来,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在逐步推进,现在已经离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逐渐靠近。相信经过几个周期的“双一流”建设,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众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海峰)
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
委员会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
工作委员会
官方微信号 : yixuejzw
投稿:yxzy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