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观点丨读研就是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
2018年考研已经结束啦~无数的考生,在“寝室-食堂-自习室”三点一线的两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多里,在吃了无数泡面、快餐、外卖之后,要迎来第二次改变人生的重大机会——高考是第一次,考研是第二次。作为高校教师,每年都有本科生真诚地也是充满困惑地咨询我:到底是否应该读研呢?是应该考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呢?说实话,每次我都很为难:很可能我的一句话影响了他们一生,至少是好几年无比珍贵的青春时光,难道不应该慎之又慎吗?尤其是,硕士又处在一个略显尴尬的位置。
以我多年的观察,硕士研究生可以说是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夹缝里:对于全民教育、国民教育来说,他们可以算是精英了,但是对于从事专业研究的科研教育,他们大部分只是刚入门、甚至未入门的低乎其下的“小学生”。事实上,以我所见,大部分硕士生通常只是为了弥补本科因通识教育而匮乏的专业知识而不得不作进一步的深造,但是两年、三年的学习,又无法真正像博士生那样对学科、学术有一个较深的把握,因此,硕士生往往成为毕业时期最迷茫最纠结的群体:就业还是读博?这是一个难题。
博士教育培养学术人才,本科教育培养通识国民,那么硕士呢?其实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论文,具备独立科研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可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很多高校里,哪怕是博士生也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或者说,一些学校在培养博士的时候,也没能真正达到这些目标。本科之后,只有那些有志于学术的人,才需要继续留在大学里,攻读更高的学位,也就是硕士或者博士。而按照西方学位制度设计者的本意,硕士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段,只是博士生阶段的预备期。
但是在国内,硕士生成为一个独立的阶段。而且,由于从本科到硕士的一轮轮扩招,再加“通识教育”,使得一些本科教育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方面,明显不足,以至硕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下滑,硕士生培养本科化甚至专科化、硕士生“掺水”之类的批评屡见不鲜。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在读研究生为198.11万人,在学博士生34.2万人,硕士生163.9万人;毕业博士生5.5万人,硕士生56.39万人。也就是说,大部分硕士都没有走上学术道路,而是直接就业。与此同时,“多读几本书不如找个单位好好实习”“待遇还不如本科生”“读硕士就是给导师打工”等论调不绝于耳。
那么,硕士毕业生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论理论,他们比不过博士;论实务,又比不过在同样岗位上已经干了两三年的本科学历者,他毕业的时候,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别的硕士。我碰到很多学生,他们幻想着,获得硕士文凭就等同于求职力的提高,他们认为有了硕士文凭,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然而,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在硕士毕业的那一天,忽然发现,三年过去了,依然没能找到比当年更好的工作。理由何在呢?从内因看,是很多人在硕士期间混日子,不好好学习,长年龄不长能力,从外因看,是用人单位对硕士本身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对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硕士的学生,寄希望于硕士文凭能帮助自己在两三年以后更好地就业,也许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作者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
内容来源:新浪教育
2017圣诞快乐
愿每一个心愿都能成真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
委员会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
工作委员会
官方微信号 : yixuejzw
投稿:yxzy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