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学会秘书处 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 2021-01-06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来源 / 人民日报

李家俊 /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面向未来,如何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已成为中国高校的必答题。

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


高校培养人塑造人,首要之义就是培植其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淬炼的黄金期。一流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要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主动把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唯有将家国情怀放在首位,方能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这就要求高校要以铸魂育人为核心,着力在育好新人、建好队伍、讲好课程上下功夫。

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创新不是简单的调整改进,而是直面问题、“从0到1”的突破。建设一流大学,应着眼未来、面向未来,以科研的原创性为全人类提供未来发展的动力,培养出更多“科研破壁人”。同时,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夯实一流大学建设的根基。一流大学应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革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布局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台和重点创新团队。还要大力推动学科交叉研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催生科学前沿重要突破和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要高度重视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形成关键领域先发优势,形成若干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贯通式研究的大团队,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培养擅于解决关键核心问题的创新人才


解决关键核心问题、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是国家对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必然需求,这对高校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需要高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度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高校可以建设“新工科”为契机,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致力于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同时打造“因时而新”的新工科专业结构,打通机械、光学、信息、计算机等学科专业,培养兼具工程制造和科学发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还要构建“融合创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国际合作,实现育人要素的深度融合。

培养新时代一流创新人才,事关抓发展、谋未来、致复兴。高校应牢牢把握“扎根中国大地”这一关键根本,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图 / 摄图网


转载请按照此格式注明来源: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微信号:yixuejzw)


特别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创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考研

考研 | 2021最全考研防疫须知


政策

重磅 |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出台了!

政策 | 教育部: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

政策 | 详解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

重磅 |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来了!

政策解读 | 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

政策 | 教育部对新增硕博学位授权审核提出要求


观点

观点 | 洪大用:奋力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局面

观点 | 专业学位评估设计理念彰显大智慧

观点 |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涌现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活水

观点 | 科教融合下的研究生培养“四转化”

观点 | 研究生培养如何强化过程管理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喜欢我们就点分享、赞和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