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展示 | 薪火相传践行白求恩精神 培养卓越临床医学人才
教改课题成果 / 薪火相传践行白求恩精神 培养卓越临床医学人才——吉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
梁德东 于爱国 刘斯伟 张宗弢 /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吉林大学弘扬白求恩精神,遵循医学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统筹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与监督体系,着力于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不断提高,着力于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不断深化“医教协同”的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白求恩精神;临床医学硕士;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梁德东(1982-),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于爱国(1974-),男,吉林通化人,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刘斯伟(1979-),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张宗弢(1969-),男,吉林辽源人,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分子化学、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 研究课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编号:YX2017-02-02);2018年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研究生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82ysz21)。
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实现全民健康目的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1]。2010年上海率先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新模式,掀起了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高潮。为了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开始了全面推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新模式。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临床医生职业特点,全面改革考试内容,促进科学选才[2]。
吉林大学医学教育的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这所创建于抗日烽火中的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医科特色文化底蕴,一代代白医人始终发扬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铸就了伟大的精神丰碑,涵育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合校以来,吉林大学不断探索和完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培养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作为医学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积极参与国家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学校实施了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顺利并轨。学校将医学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主任务之一,着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丰富的人文素养、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坚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为国家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
统筹规划,密切配合,加强培养模式改革的组织与协调
学校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以“统筹规划,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全面落实”为改革工作方针。领导小组成员主要来自研究生院、白求恩医学部以及各临床医学院等相关部门。学校专门召开了由主管副校长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临床医学院参加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推进会,商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与学分、学位申请、规培管理等改革事宜。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由研究生院、白求恩医学部、各临床医学院具体实施,并组成三级质量监督体系,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监督,领导小组与省级卫生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同时,利用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中心设在我校的优势,积极负责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承办师资培训班,并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委托,组织实施相关业务工作。
二、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教育
吉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将吉林大学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3]。
(一)以白求恩精神为中心,重点培养三种精神。学校高度重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引导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温度”、有情怀的临床医学人才。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革命精神。吉林大学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参观校史馆、学习校历是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让研究生了解我党建校的初心和学校承担的历史使命。
2.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追思和学习白求恩的崇高风范和革命精神,是对吉林大学全体医学师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洗礼和境界升华。学校在新时代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工作中不断探寻新目标、发现新途径、创新新方法、产出新成果。学校成立白求恩志愿者协会,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白求恩精神研讨会、医疗服务小分队等活动,连续10年沿着白求恩战斗过的足迹,前往河北唐县革命老区开展主题活动、接受红色教育、服务老区人民,薪火相传践行白求恩无私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校内形成争做新时代弘扬白求恩精神典范的良好氛围,让白求恩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广大。
3.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吉林大学是黄大年同志生前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黄大年精神的本质特征。研究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把报国为民化作学习的不竭动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掌握真才实学,努力在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医学研究生要传承和弘扬黄大年精神,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维护学术规范,严守科学道德。吉林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学风教育工作。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将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工作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方参与、贴近学生、注重效果的原则,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工作,教育引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坚守科学道德、养成良好学风、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把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作为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注重学风教育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考试,考试分两次进行,全部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加大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在全校形成恪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的正气,推进学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
以项目为引导,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一)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为鼓励校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于2011年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于2013年获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17年,学校实施深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二)课程建设引领,完善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关乎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符合临床专业学位特点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学校于2011年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由白求恩医学部具体承担建设任务,在借鉴国内一流医学学科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了《临床检验理论与应用》《医用统计学》等一批核心课程。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工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了并轨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为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融合,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2014年我校在临床医学开展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工作,在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专业建立了课程案例库。随着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对案例编写规范的明确,我校在2018年再次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临床医学案例的编写和教学使用。
(四)提升人文素养,培养职业道德。为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人文和职业素养,学校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与职业素养提升计划项目,邀请校内医学及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医德医风和职业素质讲座。通过该计划项目的实施,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广泛涉猎人文社科领域知识,熟练掌握医学沟通方法,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5]。
(一)开展“白求恩名师”评选活动。为弘扬白求恩精神,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激励医学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学校开展了“白求恩名师”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具有良好师德师风、在长期的研究生教学和培养中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导师,由学校授予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师”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号召全校教师向获得“白求恩名师”称号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白求恩名师”评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医学教师积极投身医学教育的热情。
(二)建立导师联合指导制度。学校建立了论文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指导教师相结合的主、副导师组,全面保证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专业兴趣、临床实践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方向,按照双向选择和培养名额统一调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主导师,根据临床培训轮转的要求和科室带教教师的工作分工,配备多位副导师。副导师队伍包括两部分责任,一部分负责临床能力培养,一部分负责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培养。临床能力培养的副导师可以是轮转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也可以是高年资、临床技能水平高、科研水平高和思想素质好的主治医师,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副导师是为研究生聘请的相关专家队伍,定期为研究生讲授相关专题,建立主、副导师的联合指导制度有利于弥补单一导师指导的不足。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校制定了医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及具体到个人的培训计划,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立足在职培训、立足岗位自学和导师辅导相结合,充分利用教育部、卫生部的教师培训项目资助及学校自筹资金支持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国外的学术活动及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与外语水平。学校定期举办导师学校、培养经验交流以及培养政策和师德师风宣讲等活动,对导师进行系统培训,让导师在深刻理解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学校积极承办省卫生健康委举办的临床带教师资培训活动,要求每个临床科室定期参加。
(四)完善考核和晋升标准。学校制定了《吉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查条件》,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查,改革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聘任方法,以招生资格审查替代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旨在加强导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岗位竞争意识,逐步建立导师岗位的考核、监督机制[6]。学校进一步完善医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标准,在临床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临床工作能力及实践技能考核、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定期考核及医德医风表现及学术业绩条件等方面分别提出基本要求,确定考核标准和审查依据。
五、
强化临床技能训练,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训练是临床专硕培养的中心内容,也是与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区别,是改革临床培养模式的核心[7]。学校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以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为重点,构建多层次、系统性、标准化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体系,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吉林大学附属白求恩第一、二、三医院和口腔医院均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不断从各个方面加强硬件条件建设,加强培训专科要床位和设备等基本条件建设,保证各个培训专科能正常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诊疗的病种基本覆盖本学科常见疾病种类,从事的诊疗活动满足培训住院医师要求。此外学校积极与行业进行联系,建立解放军第二〇八医院、解放军第四六一医院等10所教学医院,建立沈阳军区总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等6所实习医院。这些医院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完成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为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建设,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科研、考核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确立了一个核心,即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明确了两个目的,即提高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经过不断积累和探索,中心现有接轨国际医学的多种仿真设备及模型、结合多种高端技术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整合内外科等多项医学专科理论基础与临床实验教学经验,依托优秀的教学和管理团队,多措并举,积极助力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取得实效。作为培训基地和考核基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承担了全校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任务。2018 年学校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获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三)健全培训监督管理体系。为了保障临床医学硕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形成了由省级卫生管理部门、学部医院管理办公室、各临床医院组成的三级质量监督体系,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后的临床能力训练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省级卫生管理部门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评估、评定、考务、业务指导等工作。学校医院管理办公室负责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各临床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管理部门和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30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学校2012级至2015级共有2103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其中2097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9.8%;2070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为98.7%(未通过规培的考核的33人中,有25人通过硕博连读选拔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有6人分流转成学术学位,2人退学)。
六、
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临床科研能力
(一)设立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为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和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吉林大学自行筹措资金,率先在国内创立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及竞赛获奖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生。通过确立高水平的学术业绩成果认定标准、设置科学合理的业绩成果奖励计分标准、建立公平公正的学术业绩奖学金评定程序,学校近4年来年累计为435人次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颁发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172.92万元。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临床医学硕士参与科研的热情,促进了临床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搭建研究生创新科研平台。为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营造益于创新的学术环境,进一步完善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了“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和“交叉学科科研资助项目”,鼓励和资助研究生自主在本专业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开展自由探索、自主选题的创新性课题研究。研究生创新科研平台的搭建,进一步增强了临床医学硕士的科研氛围,提升了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
(三)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为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积极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并超额完成任务的同时,学校启动了临床医学硕士学术交流活动资助计划,鼓励和资助优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国(境)内外高水平的临床技能竞赛、学术论坛、学术会议。联合培养和短期交流的研究生主要派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医学教育发达的国家。
七、
加强过程管理,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校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学校于2014年制定了《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了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并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成立了吉林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负责审定临床医学培养相关政策、审定培养方案及改革方案等其他培养相关事项。分委员会成员包括院士、校内各临床医院的导师以及校外医院的主治医师。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方面,学校成立了研究生教学督导组,聘请热爱研究生教学工作、有丰富的医学教学经验的在岗或退休教师担任督导员,开展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的督导工作。公共课的教学和考试由研究生院和白求恩医学部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和考试由各临床医学硕士培养单位具体负责。定期组织临床医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传达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学院层面,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内培养单位专业学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建立高效、合理的临床医学人才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学校在各临床医学院开展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工作,要求试点单位明确培养质量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论文预答辩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等培养环节的管理办法,规范培养过程管理,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重点强化中期考核制度,制定符合临床医学特色的考核标准,细化考核要求,规范考核程序,明确导师和培养单位在中期考核中的职责,不断提高中期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中期考核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筛选作用和质量约束作用。
八、
结语
在吉林大学即将迎来医学学科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创建80周年并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发表80周年之际,学校将继承和弘扬白求恩精神,不忘初心,励学敦行,总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经验,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段丽萍,李晨曦,崔爽,等.健康中国视角下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0).
[2]杜占元.探索创新 深化改革 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上新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1).
[3]刘斯伟,梁德东,杨哲.加强科研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研究生,2018(11).
[4]陈宝生.伟大时代需要弘扬黄大年精神[J].人民教育,2017(17).
[5]柯杨.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再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7).
[6]梁德东,于爱国,刘一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7]胡伟力,陈怡婷,谢鹏,等.基于“5+3”改革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8).
转载请按照此格式注明来源: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微信号:yixuejzw)
特别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创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
最新动态:
通知 | 关于举办2021年度全国全科医学研究生教学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班的通知(第一轮)
样板党支部 | 白衣秉丹心 银针传岐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推博士党支部
喜欢我们就点分享、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