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教授:大学教育的关键词是自由

陈景辉 法政新观察 2019-11-21


大学教育使人自由


陈景辉

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理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教于人民大学。本文节选自其在2019年度人大法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如何在学校里、尤其是在这所学校里变好,以致于不太容易在社会中学坏,更不容易让社会变得更坏,这是大学存在的意义,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以我的发言主题是:大学教育使人自由。


当你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如何在学校中度过看起来如同坐牢一样煎熬的几年时光;当你知道了这一点,你就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自由,一个懂得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太容易被认为是个坏人


那么,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任意而为、不是随遇而安,否则,神经性的抽搐就是你的自由的表现,于是看起来《乡村爱情》中赵四的脸上就充满了自由的光芒。


你的自由,就是由你的意志来引导你的行动。这正是大学教育与你们之前所受教育的最大不同。你上大学以前的种种努力,完全是你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吗?未必如此吧?至少你的父母的意志会参与其中。自由也关系到责任的归属,所以没考上大学,不仅仅是你的失败,也成为他们的失败。


然而,一旦你进入大学,这一切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是你自己决定如何度过这几年,当然也是你自己承担由此而来的成果或失败。你的父母会对你的失败表达遗憾,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失败。


为什么会谈到失败呢?因为自由和散漫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不能克服散漫,那么“散漫”这个并不真正的自由就会导致失败。所以,自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克服散漫之后的理性运用的能力。


那么,如何自由而不散漫?如何拥有自由的能力?


我的唯一建议是,找到你自己的兴趣,然后心甘情愿的为此而努力


兴趣就是好奇心,就是你最想做的事情,只有它才能让你欲罢不能。所以,好玩才是唯一持久的动力。就像你在生活中经验到的,在旁人看起来枯燥的训练,运动员会乐此不疲;牌桌上反复出牌的动作,游戏参与者却可以坚持几天几夜,并且仅以方便面充饥。


我一直不太认同“头悬梁、锥刺股”这种过于刻意的努力,这跟兴趣式的“废寝忘食”正好矛盾;虽然我并不否认努力的重要性,但是这种动力最好是兴趣和自由给予的。


兴趣既是动力,也是目标和计划。它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在课堂的教学中,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私下交流中,也可能是无意间遇到的某个事情。但最经常的,它会从你读过的书中找到,或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


所以,大学是什么?大学就是给你几年心无旁骛的读书时光,让你自由的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样的机会不会重来,所以你才会看到有人后悔“在大学虚度了光阴”,但不会有人将“虚度光阴”的语词用在社会的身上。无论最终那个方向是什么,它首先的是“你自己的选择”才行,这正是自由的意义


如果说找到你的兴趣,是你应用于自身的自由;法学和你将要成为的法律人的身份,面对的却是其他人的自由。无论你最终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这样的法律实践者,还是成为我这样的理论研究者,我们的想法和决定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财产、自由甚至生命。


你当然可以颓丧的面对自己的这一切,我们最多只能“哀其不幸”的发出叹息,但是你没有理由以如此的态度面对他人如此重大的利害关系,我们都必须慎重对待所以,法律这个公共的判断标准,必须被视为对自由的保障


你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学习,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的要求,才能学会如何不以自己的好恶取代法律的判断,如果你同样重视别人的自由的话。对他人自由的保障,这是法律和法学得以存在的根据,也是“法治”这个理想的价值。




扫码订阅 法政新观察

更多好文——

舒国滢:江平是法大的,更是中国的 | 90华诞

王人博:江平先生是政法大学的灵魂 | 90华诞

惟有一哭:被遗忘半个世纪的法学精英

吴思:清官难遇,因为他们都败给了现实

上海法官自述:我为什么选择自杀

木心:不要放弃文学,电视尽量少看

2019法考,长安十二时辰将承包法制史题目!

法学大家关于电子科大举报事件的对话

从网络投票看"十大青年法学家"的评选

投票!你心目中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真实的中国: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用不起马桶

舒国滢:中国法理学70年的回顾与展望

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诗词节选

良知的天敌:最常见的12种逻辑谬误

偏见越来越多,真相越来越远

北大河南籍教授谈退档事件:北大被河南耍了!

不许笑!朝鲜为这事儿与澳大利亚断交

结发妻子为他自杀,李嘉诚做了什么

中国式聪明,让我们离文明越来越远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是他

我所知道的中非通婚真相

扎紧权力的篱笆,才能管好领导的裤裆

我们失去了乡村,也永远失去了地主

天堂里没有暂住证

中国,那些逝去的时光 | 老照片

风从乡下来:账房先生的治丧笔记

一个中国女生的暗黑经历:男友是黑人留学生,他给了我爱情和艾滋

于建嵘:和谐社会,抱怨有理!

贺卫方:人人都在说话,人人都是孤岛

中国律师事务所40年风云录

徐贲:普遍粗鄙化,中国当代的社会病

野夫:记忆中的花园  | 槛外风花

高华:今日的大学领导该向老校长们学习

周枫:人民大学的一场博士论文答辩

周濂: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

高华:在革命话语的高地上

野夫:闲话王朔

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

王海光:臭不可闻的中国学术江湖

周濂: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

许倬云:文官制度与“治乱循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