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遗忘的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后浪!

律新观察 2020-09-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白龙妈和黑龙马 Author 文小昭

欢迎关注姊妹公号“律政观察”,给你好看!


去年我读过一篇报道,至今记忆犹新:《哈市104岁的老母亲卖菜养儿,感动全国》,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点印象,在此回顾一下:哈尔滨郊区104岁老人刘白氏,为照顾家中相依为命的儿子,每天凌晨背着自家种的蔬菜,乘公交车进城到早市卖菜,以补贴家用。据悉,老人还有一个75岁的女儿住在养老院。



这么一篇所谓感动人的报道,我看完后,心情却是非常沉重。一个104岁的老人不得不早上3点爬起,将30斤的蔬菜扛上肩,爬上公交车进城卖菜,多凄凉悲惨的命运。感动的点在哪里,到底感动个什么劲?那些不明事理的一味地被感动者,那些居心叵测的刻意煽情制造“感动”的媒体。你们不感觉到这是社会福利缺失的一种悲哀吗?你们不感觉到这是低层百姓为活下去咬牙坚持的无奈吗?你们却说感动了全国,请你们别代表我,你们更代表不了全国。


同样,昨天又一则报道,依旧感动了无数人。呵呵~我们总是这么容易被感动,我们总是这么容易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是我们的感动太廉价,还是我们对“感动”有什么误解,总是习惯于为不该感动的去感动?湖北一个七岁的孩子在父母复工后,坐在卤菜店狭小的案板下上网课,已坚持了一个多月。然后报道里就说,这感动了无数网友。

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各个城市相继解封,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得要继续。孩子的父母是千万个挣扎在复工边缘的劳动者的缩影。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并没有被这些辛苦的家庭抛弃,而仍是他们攥紧在手的绳索。案板上的是生活,案板下的是未来。案板上递过去的钞票,支付的不是卤水,而是案板之下那个女孩的未来。


有的人生来就是后浪,有的人在昏暗的案板下努力追逐着波浪。有的人天生就享受文明的成果和积攒千年的财富,有的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同龄人里有的直接生在了罗马,有的连找到通往罗马的道路都需要几代人的奋力,不惑于这样的不公竟然堂而皇之的被称为同在一个起跑线最公平的方式。



去年我写过一个背编织袋做成书包的男孩,他生怕被同学嘲笑,突兀地站在队伍外面。那一刻的他心中想必充满了自卑。编织袋做成的书包,背在身上,等同于把幼小的尊严踩在了脚下。怯生生的小身躯,无助又害怕地望向穿光鲜衣服背好书包的别的同学。那一刻他会在想什么?GDP世界第二?还是亚非拉兄弟上个学不仅有票子拿还有女学伴陪?还是又给哪些友好送了钱盖了学校又买了豪华校车?还是作为后浪的他,世间所有的美好像专门为他准备的礼物,所有的成果都可以任他尽情享用?想到这些,然后骄傲自豪地热泪盈眶?


他能想的可能只是希望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可能心中对于父母会有一丝抱怨,可能想把自己隐形遁地,可能会恨死这该死的四不像书包,连同他的破衣烂衫一同的恨。


昨天晚上十点多,出门买水果,路边摆摊的小贩夫妻照料着零星的生意,他们身旁的一块木板上睡着他们不大的孩子,孩子睡得很沉,裹着棉被,不知有没有在做梦,不知有没有梦到《后浪》里的那些哥哥姐姐们不一样的生活,那些国外旅游、飞机跳伞、打比赛玩摄影的生活。


那些有最美青春的年轻人,他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他们不会忧伤,更不会迷茫,可是木板上的孩子会有最美的童年吗?同样是后浪,为什么有的在奔涌,有的却被遗忘?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


嘲讽和否定的前提是存在能够被嘲讽和否定的不足。而赞美和鼓励,从不是吝啬与大方,是赞美需要赞美的,鼓励需要鼓励的,绝不是赞美既得利益的前浪,鼓励享受前浪荫庇下的后浪。


而我们真正需要赞美的前浪,他们仅仅活着已经用尽了全部力气;而我们真正需要我们鼓励的后浪,他们拼劲全力都难以追逐得到波浪。


而这些艰难的前浪和后浪,几乎从未出现在那些鸡汤马屁的作品里被四下传扬,他们早已被遗忘!





—— 推荐阅读 ——



欢迎添加主编微信:muxihuaiba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