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之死:中国法治的一记响亮耳光
10月5日,让无数人心疼的“黑姑娘拉姆”的葬礼在她的家乡举行。9月30日,佳节前夜,这个因在半月前被前夫泼汽油重度烧伤的姑娘最终伤重不治,不幸离世。
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红,拉姆之死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她曾把最美的笑容展现给世人,把普通的日子过出诗意,却仍然无法逃脱前夫的魔爪,摆脱家暴的阴影,最终遭遇毒手,惨死。
事实上,本案的犯罪嫌疑人,拉姆的前夫唐某,曾常年对其实施家暴,两人多次离婚、复婚,又离婚。面对家暴,拉姆也曾报警求助,但求助无门,当地执法和司法机关都未曾有效介入,甚至很多人还认为这是他们的“家务事”。
拉姆事件案发后,许多网友提出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呼吁推动“拉姆法案”,以规制家暴,严惩恶人。
这种义愤可以理解,但一头热的“拉姆法案”一听就是外行话。
为什么?
因为早在2016年,咱们国家就已经制定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不仅制定了,规定的条条框框还很完备!
这部法律共六章,总共38个条文,从家庭暴力的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逻辑上很完备的规定。
但,有用吗?
放在拉姆的个案里来看,这部法律显然没有什么卵用,它没能成为拉姆维护自身权益的挡箭牌!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这部法律不好,而是想要表达:
长期以来,国人都有一种立法迷思——出了什么问题或者事件后,假如相关情形在现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很多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进行立法,立法,立法!
仿佛只要进行了立法,对相关问题做了法律上的条文应对,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一样。
这次的拉姆之死,很多悲愤的网友第一时间想到的仍然是推动立法,可讽刺的是,家暴立法早几年就已经完成,可是,有用吗?
关键时刻,《反家庭暴力法》并不能成为拉姆的挡箭牌,更不能拯救拉姆的生命,这就是现实。
为什么?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的力量并不来自条文本身,而是来自于它的实施,来自于它被全社会认真对待!
一个被束之高阁的法律,能有什么用?
拉姆之死,是打向立法迷信,打向中国法治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拉姆用生命向中国法治发出预警:
即使表面上有了体系较为完备的立法,如果这些立法者制定出来的规则不被认真对待,如果执法者和司法者不能认真用这些规则来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那么,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立法,就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
所以,拉姆案的遗产,根本就不是什么推动“拉姆法案”,而是告诉我们所有人:徒法不足以自行,是时候该打破立法迷思,认真对待法律的实施了。
一定要问责的话,也许我们可以问问,在拉姆持续遭到家暴的这些年中,当地的执法和司法部门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该他们在场的时候,他们一直缺席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