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诚信缺失的诱因是人性的束缚和压制
【点击上方~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加入微信公众号赏阅精彩原创作品】
作者:姜修亮
【新闻】在美国堪萨斯城郊,一位女教师要求高二的学生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而班里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这位女教师将他们的生物课成绩判为零分,并且还警告他们将要面临留级的危险。事后,家长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女教师重新评判。学校领导不堪重压,只得迫令教师屈从。然而这位女教师严词拒绝,结果执拗不过,愤然辞职。此事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校方不得不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的与会者都支持女教师,同时该校近半数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降格满足了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和争辩,家长们只得让步,遵从教师原判。事后,这位女教师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聘请她去工作的电话,一些公司甚至给学校发传真,索要作弊学生的名单,以确保他们的公司今后永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评论】朋友,在我们咋舌美国“小题大做”的时候,你的内心难道不希望我们的国度也是如此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位女教师用自己的职业操守捍卫着社会公德和良知。宁可辞职也不能让社会诚信的破坏始于一群未曾走向社会的学生。这位女教师辞职的举动显然不是把自己的私立、工作、职位放在首位,如果是这样,她不会毅然辞职。这恰恰是把社会的公序良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具有社会情怀和集体价值观。从教育角度看,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远远高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教育仅仅从课程着手,最终又回到课程上来那就舍本逐末了。
孩子的升学受挫,家长自然坐不住,通过各种途径施压于学校也是人之常情。这种事情在中国也出现过。其结果往往是弱势群体的教师和学校屈打成招,无路可选。最终还是从了家长的压力。新闻中校长选择公众议事的民主做法符合法治精神和民主意识,维护了教师,声张了法治。校长并没有用家长的压力代替大众的声音和法治的权威,没有私了,而是公示于世,这是内心有底气的表现。校长相信社会正能量能够以压倒式的绝对优势给家长一个解释。这很好地利用了社会正义的声音。
果不然,社会的回音让大家豁然开朗。这种事情的处理结果应该是毫无疑问,无所质疑的。结果就应该毫无悬念的只有一个:遵从老师开始的决定。难道还有第二个解释和结果?你能像想出来吗?呵呵如果有,算你潜规则用的熟练。值得称赞的还有校内一起的同行,这种职业亲切感让同行们站到了这位女教师的一面,坚决地维护职业的尊严和荣誉。“否则就一起辞职”这种异口同声的齐心协力在本区域内只发生在为了维护私利而罢工的某机动车行业。
还有我们没有想到的,很多学校打电话邀请她去工作。外校看重的是什么?是人品,是职业精神,是社会诚信的夯实。而我们聘请名师看重的是升学率,至于人品如何不再议事之内。还有公司表示不再录用这些弄虚作假学生。这是全社会的合力让诚信大厦熠熠生辉。
一个人可以失去金钱,辞去职业,放弃机会,但是不能没有信誉。我们应该让不守信人举步维艰。人没有诚信,就不知其可;企业无诚信,就会泛滥假冒伪劣;社会诚信缺位就会全民焦虑。
我时常反思:“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上下楼无序,就愿意走中间”“旅游区到处可以见的到此一游”为什么一个经常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国度会如此境地?为什么礼仪之绑的国民,就看重占点便宜,沉迷于物质生活,丢失于精神生活?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显然忽视了人作为普通动物的自然属性。这会无法面对人性的全部内涵,无法让人性彰显和萌芽,而是被忽视蒙蔽压制。不能面对人性自私的一面就不能改造和转化,一旦忽视了就给所谓的善良留下了不从满足的后患。这是全民不敢面对不足的印证。马哲中强调人的价值是双向的,如果我们只强调人对社会的付出,忽视社会对人的肯定和馈赠,那利己主义会一直惦记着公共利益。所以,我们要鼓励人的解放和发展,满足个人利益和诉求。这也符合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本公众号:zerenheshiming】全部作品均为作者独立原创,欢迎点击赏阅、转发分享以下推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