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在义利两难中选择條荡心灵的尘埃
【点击上方~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加入微信公众号赏阅精彩原创作品】
作者:姜修亮
【新闻】青岛胶州一中一位叫常升的高三考生,今年高考报考了陕西师大免费师范生,但他的志愿竟然被同窗好友偷偷篡改,结果导致低分的篡改者上了大学,而受害者却在没有招满的情况下,上不了大学。
【评论】篡改志愿者在考虑改和不改的时候,肯定要焦灼于上免费师范生的诱惑和篡改一旦被发现的道德冲突之中;
陕西师范大学在录取新生的时候,肯定要面对录取程序合法合规和录取内容违法以及可能承担巨大社会舆论压力的拷问境地;
这样的两难选择,该何去何从?不光是青岛胶州,志愿被篡改事件在不同省份不同年份也有出现,四川眉山市万胜高中13名考生志愿被篡改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河南周口卫校14名高职考生志愿被篡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河南商丘夏邑县苏某利用偷窥到的尹某志愿填报密码篡改其高考志愿等等。这些志愿被篡改的背后无非透视出义利间的博弈。
古人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何为“义”?“义”是个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框架,通过接人待物的分寸来展现。何为“利”就是在为社会服务中顺便所得。如果只盯着所得,不顾付出和奉献,则靠近“小人”,如果看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则靠近“君子”。在今天这些概念无法界定人们言行的内涵和外延,有些落后,不必纠结于“君子”和“小人”的叫法。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我们自然倡导多行义事,至于金钱和地位的获得是自然所得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义事”就是“所得”。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如果两眼里只有金钱,则靠近被金钱所奴役,不可以这样。如果以行义事为主要,则更彰显人性的光芒,更靠近文明。
我们要强调:“义”不仅仅是内在界定,还需以社会价值标准为准则,强调义务,强调公德。“私利”这个词说我们常用的,“利”和“私心”往往联系在一起。所以有“存天理,灭人欲”的夸张说法。
在当代社会中,义利观多元化表现于各种各样的行业。正确的义利观,重义轻利,为社会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协调;而错误的义利观,沉沦拜金,忽视道德法治,践踏诚信。重义轻利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新社会应孜孜不倦追求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