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修亮|世界哲学日聊聊“两大阵营”

2016-11-17 作者:姜修亮 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

200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 哲学引领我们认识自己,真正的哲学是引领我们生活的更好艺术。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大家同意上述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吗?

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的爱的信仰。其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他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曲解和混乱,是外行和业余的表现。

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看看唯物主义。

《尚书。洪范》认为:水、木、金、火、土是世界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先贤哲人已经开始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了,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和方向上正确的。但是,基于古代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以及我们对当时世界认识和探索的局限性,这些认识只能算是可贵的猜测和瞎想,没有科学依据。同时,按照马哲的观点看,这种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在这里要指出:“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恰当的。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对了: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最一般的问题。比如,“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哲学研究“共性”的角度,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阐释的是相对“个性”的角度。结论显而易见的:“共性”不能和“个性”划等号。

我们把上述的哲学观点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是唯物主义历史发展的第一种基本形态。这种哲学观点在古代已经展示了人类的思考光芒,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持有此观点的古代哲学家还有荀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近代人类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不但能认识事物(现象)的外在,还能够深入微观世界了解事物的构成。基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是,这种哲学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我们把这种形态称之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那第三种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也可也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请大家思考地球上是否只有马哲一门哲学呢?肯定不是。哲学宏观分为: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马哲仅仅是哲学百花园中最为耀眼的一株。

关于马哲,他正确的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大家看:这段论述缺了点什么?对:没有阐释马哲的弊端和不足。那请问它有弊端和不足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刚才提及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随着时代的冲刷,总归会有瑕疵。这是我们对此认识的科学的态度和视角。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马哲经典观点和看法,也不能生搬硬套的拿来解决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用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的作为让马哲永具生命力。

关于唯心主义。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也。人之所不学而能也,其良能也;所以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大家考虑:人的“心”与天地万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里的“心”可不是指“心脏”,而是指能思维的人脑。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比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比如,“在心灵以外没有存在”“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关于客观唯心主义。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种观点把“理”看做是世界的主宰。把客观精神(比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片面的夸大其中某一个片段,就会导致唯心主义。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但是,如果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机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人们的思维离不开概念,但是如果把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不是一无是处,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