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修亮|孩子你不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2016-12-21 作者:姜修亮 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

【撰文背景】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


【撰文总论】搞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在于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就会提升;教师进步有多快多大,学生进步就会有多快多大。至于办学规模多大多大,硬件软件如何先进,教师荣誉多少、著作多少都只能当广告看。因为所有教育资源的驾驭和使用全在教师,并且是直接作用于学生。说到底,学生要学的除了一点点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教师进取精神的引领和感召。


【正文今天和大家讨论的不是这样的老师好不好,而是要和大家交流老师手里批改的作业,孩子们需不需要做。

作业负担重,孩子和家长们叫苦连天。这个社会现象我不想再用很多形容词和技巧去夸张和描述了。相信家里孩子只要上学了,你肯定会有切身感受,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孩子们的作业负担足以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但可以累死在写作业的路上。

孩子们即可爱又可怜,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感受。按照传统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在求学路上孩子们苦点累点又有何妨?那问题就来了,孩子们出了那么多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为什么孩子们没有得到自己的想要的学习成绩。既然完成那么多的作业不能保证自己得到应有的分数,那孩子们凭什么继续忙碌下去。也许有老师会说:做了不一定会提高成绩,但是不做就一定不会提高成绩。这是真的吗?其实,这是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心灵毒汤。


目前的课堂还是老师的天下,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很多重难点问题没有时间在课堂完成,只好让学生课后去巩固。这样的授课和学习方式至少会导致两个问题。

【对教师而言】教师只告诉学生原先的不知;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才能知,如何才能科学的思考。而这个环节必须是师生在一起交流互动才能达到授课效果。如果老师一向情愿的臆断孩子存在的问题,或者孩子课后按照原先固有的能力和水平来训练,效果都是要打折扣的。

【对学生而言】写作业(听、说、读、写)仅仅是手段和放式,切不可当成学习的目的。学案填了一大片,文本读了千百遍,就是没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更没有解决问题,这样就没有“学习”发生(开始)。即使再努力,也是低品质的勤奋。


   
教师第二天把作业收起来进行批阅,看看孩子做的结果如何。其实无论作业做的好坏,问题是出现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具体而言是出现在思维过程中,不是出现在思维的结果上。如果老师只关注上交作业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练习过程,那孩子的问题依然没有被发现,继续留存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孩子即使在努力,老师即使布置的作业再多,批阅的再多,对于孩子的成长几乎没啥作用。唯一的效果只是简单重复了原先固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准,没有提高的发生。有的老师也许会说:通过结果能发现孩子的问题。亲,如果你问问学生为什么某道题做错了,他的解释大多和你臆断的不一样。不信,你试试。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应试规律。要按规律办事,要打有把握的仗。如果对本职工作没有规律性认识和探索,只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只是靠大量的试题,海量的知识作为自己的买点,那孩子做不好应试这件事?何为规律?就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教师要做的就是透过教育现象看到本质,探索有效的规律性认识,并且能够控制住学习局面。

只要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训练了,五分钟有五分钟的效果,十次课有十次课的效果,不能说,孩子学了大半天学的好不好不清楚,不到考试不停课,即使剩下再多的学案、试题也必须在考前完成,不管效果如何。


这个问题表面看是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的问题,实质是老师的学生观问题,成绩观问题。

【学生观】拥“仁爱之心”做教育是把学生朝“人”的方向引领,主旨是发现体味“生活”之美;拥“器物之心”做教育是把学生朝“榆木疙瘩”方向引导,主旨是发现缺点和修剪枝叶,以求“生存”为最高限。

【成绩观】迷信方法、技巧、套路的都是唯心的。方法套路是用来使用的,不是照搬膜拜的。静心研究并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品质)和学习行为才是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本质是朴素的归真的,拿些奇技淫巧充斥其中,用各个行业的视角(术语)来评判教育的好坏,唯独失去教育的角度,这早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和历史的唾弃,这是暂时的收获和喜悦所不能睁眼面对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总体而言,工作生活中,往往连事情本身都没弄明白搞清楚,就做出判断,决策,实施措施。到头来,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纠正原先的错误,而不是原地踏步走,更不是进步。

作为教师无需“突破”自我,而是要“突破”对自我的认识,然后做更加真实的自己。

【1】、教师应该用自己对事物和世界的思考给学生的内心成长铺路。要说如何走,关键看学生自己。有时,赶鸭子硬上架也未尝不可。

【2】、教育教学中重点在给学生引导过程,因为过程意味着进取和奋斗的状态。一味灌输结论则更多意味着停滞,这是把学生往“死”里教。

【3】面对孩子(学生)的提问,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你要反问孩子对该事情的看法,进而和孩子沟通交流,这是引导独立思考的开始,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如果孩子说出一个答案,你该进一步追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若有,请告诉我;若没有,请回去多想几个。

【4】基础分数靠知识,中等分数靠方法技巧,高分满分一定是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的结果。教育教学也如此,新秀教师重知识,中等水平重方法技巧,高端品质重三观唤醒和引领。你有什么样价值观,你将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价值观会指导你把观念中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常思价值观会变的更快更准,自己也随之或主动发生变化,前提是要正确。

5提高学习成绩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老师强调的重难点,如果会了,那就无需圈划标注;如果是普通知识点,老师没强调,自己却不会,那就得特别标注,重点消化。所谓的重难点是由学生自身的学情而定,不是由老师的指令决定。如果一味遵从老师的指令要求,而不顾自己的学习实际,那不足和问题就永远遗漏了。易致孩子越认真听课,越努力,越勤奋,成绩越差。到最后很可能失去信心,甚至厌学。这就是低品质勤奋的表现。而孩子能够反思认识到自己不足就需要哲学智慧开悟,这和智商没关系,更不是做题多少的事。

【6】引入科学的职业规划,因为它能把人从野蛮生存、迷茫度日中解脱出来,走向品质生活、知晓当下的一条内外生涯良性互动之历程。

【7】如果对面是你的梦中情人,你肯定想了解她的里里外外,知道她的上上下下,这是自然属性使然。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科(伟大事物)的魅力展示出来,做本学科的代言人,让学生爱上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思考的结晶。

【结束语】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是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运用认识规律认识自我和世界的一把钥匙。越能独立思考就越能体现人的功能和价值,越能科学思维久越能认识(认同)自己,最终也会更加科学的认识外在世界。反之,人云亦云就会迷失自己,浪费时光;胡乱思维就会扭曲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会客观公正的认识其他,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的心智不同程度的处于蒙昧和混沌状态,通过培养他们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能够更好的对他们启蒙和唤醒。


《往期节目录音回顾》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收听

1、第一期节目录音:

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一)

2、第二期节目录音:

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二)

3、第三期节目录音:

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三)

4、第四期节目录音:

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四)

5、第五期节目录音:

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五)

6、第六期节目录音:

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六)

7、第七期节目录音:

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七)

8公众号主人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