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世间的每个问题都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只有把范围缩小点,才有所谓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我们讨论问题也好解决问题也好,只有当对问题能够深入直接的探讨时才有实质性意义,如果只是绕圈打转意义不大。所以,教育话题的讨论也要切中要害,要有入虎穴的魄力和视角来看待教育这个伟大事物的构成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真实了解它。
比如,我们应看到其中的师生情感关系,教育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等等各种构成要件。若只是看其中的一方面,比如,记忆力的强大能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说法便是极其片面和虚伪的。
还有就是关于方法,尤其是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方法虽然有其价值和重要性,但是没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会把办法搞成捷径认为是终极;拥有一颗踏实务实的心灵,方法则是苦练内功的升华;若有一颗急功近利的心,方法则是通往投机取巧之门。
作为教师应该更加或者说必须要不断深化、不断梳理对自己的认识,需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反思自己的职业价值在哪里?只有这样,当我们踏上讲台时,是以内心为依托,以生活为背景,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有影响学生的力量和魅力。如果我们的内心是空虚的,除去名利啥都没有,那我们还拿什么奉献给我们亲爱的同学们。同学,同学,就是和学生一起学,一起进步,教师更不不例外。
如果教师的内在外在和谐了,我们的内心才是有序的,才会有纠正学生错误的模版。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之所以能够治好,就是因为医生知道何为正本清源,何为正常的身体环境和状态。教师这项职业也是如此。只有教师的内在心灵和外在环境以及两者的关系是和谐的统一的,才有资格给学生“看病”。若不是这样,那就有可能把好孩子教坏了。
理想化的教师是“神人”,是一个“完人”。因为一个生活习惯不好的教师也看不到学生的脏、乱、差;一个不懂礼仪的教师也不会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只有“完人”给学生上课,才会达到用一个灵魂感召另一个灵魂,用一个榜样带动一批学生的功效。
这给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教师,就潜意识中把他和孔子靠一靠,卡一卡,这个方向是对的。这才是值得世人尊重的根本原因。
反思我们的一线工作,往往我们强调方法和技能。我在撰文中多次强调“方法”是教育教学的末流。之所以强调方法、技巧很重要就是因为没有用心去教育学生,没有用自己的内心以及内心的成长和功能规律,去感召、引导、唤醒学生的内心并培养之。方法只是入门的时候用的,真正的教育是发挥教师内心的作用和力量,剩下的只是心与心的沟通和精进。
目前的一线教学大多关注和迷信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教师的任务就是教着孩子们做个题、得个分、考个试、升个学就完事了。这不是完整的教育内涵也不是最重要的,这是教育的末流。感觉掌握了最棒的方法就可以摆平一切。一代代的教师大多是这样“授之以渔”的,学生也是一代代的学习和继承。这样的学习不会在学生的内心留下痕迹。上课学会,下课忘记;在校学会,毕业忘记。真实留在学生心中的是元旦晚会老师出丑的场景,难以忘怀的是运动会上师生接力的激情,因为这些看似与学习成绩无关的校园生活却成了学生一生不能忘记的精彩。多可悲的教育!而那些书山卷海,尽管是学校生活的主要素材,尽管很多,还有就是教师自以为讲的很好的一节课也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永恒。因为那是方法为上,技巧为尚,分数第一的“教育”,缺失的恰恰是心灵的对话和沟通。
作为教师该怎么办?只有把真实内心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才是有效的真实的教育,才会有真教育的发生。请注意:我要说的可不是只有用心讲试题,用心讲技巧,一心看分数。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让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而不是单一匮乏;让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起来而不是胆怯、懦弱;促进自己精神生活的优化升级,才有勇气把自己呈现给学生,而不是用知识点去敷衍学生以显示自己的博学;也不是用方法和技巧炫耀自己,还有就是用不断的考试检测连子自己都没数的“教育成果”。
教师需要展示自我的内心,不能用一些外在的知识点和应试技巧代替自我展示和发展。做到这个事情的前提就是得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如果老师看待自己就像戴着墨镜一样,那么老师钻研业务、课堂授课也是戴着墨镜,最终把水中月教授给学生,究其学科本质和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什么样子,老师也没有勇气和魄力去探索和研究。
目前看来,很多人不能够很有勇气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内心,说明其内在是未从开垦的处女地,其内心也是孤独的,是名副其实的教室里的的女王和皇上,是个寡人。面对这样的孤独,只好用先人的认识成果来消耗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这样的事情做的越多,老师的内心和学生的内心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在不该得的荣誉的催化下,更加加码去做,直到师生疲惫,到毕业。
很多年了,曾经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绕来绕去还是知识量的事情,还是“多少”(数量)的事情,始终就没有把视角改为“高下”(品质、质量)的事情。我们何不这样说:老师要想塑造优质的现代公民,教师首先应该是优质的现代公民;教师要想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师首先得具备高尚的人格。可惜目前的一线并不注重这些,并不注重老师的内心梳理和升级。只注重让教师东跑西窜的去学习别人学习外在,学来学去连自己也会迷失,到头来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如果我们坚持用心做教育,那么这项事业才能真正伟大起来。因为这样的教育已经挣脱了分值的束缚,升学率的管制,这是一种心灵层面的丰满,在学生的互动中彼此走进彼此以至精进。同学,同学,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吗。
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人师”,这样的工作对象接受到的才是真教育。基于这样的前提,学生解决应试也就是顺带着的事。心灵育好了,这学习的事情还需要目前这样累吗?
《往期节目录音回顾》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收听
1、第一期节目录音:
2、第二期节目录音:
3、第三期节目录音:
4、第四期节目录音:
5、第五期节目录音:
6、第六期节目录音:
7、第七期节目录音:
8、公众号主人简介
【友情提示】大家还可以登录:【喜马拉雅】 官方网站收听往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