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文业务知识资料--水位观测及整编


水位的变化主要决定于水体自身水量的变化;约束水体条件的改变,以及水体受干扰的影响等三方面因素。水位变化的特性;水位变化的连续性,涨落率的渐变性,洪水陡涨落缓的特性。


水尺刻度:刻度面宽不小于5cm,最小刻度为1cm,误差不大于0.5mm,当水尺长度在0.5m以下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0.5mm;当水尺长度在0.5m以上时,累积误差不得超过该段长度的千分之一。


观测水尺水位:水位读记至1cm,当上下游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0.2m时,比降水位记至0.5cm。水位观测的次数应根据河流特性及水位涨落变化情况,合理分布。应能测到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满足日平均水位计算各项特征值统计,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情拍报的要求。在峰顶、峰谷、水位过程转折处应布有测次,水位涨落急剧时,应加密测次。



换尺校核:当水位涨落需要换尺观测时,应对两支相邻水尺同时比测一次,换尺频繁时期,当能确定水尺零点高程无变动时,可不必每次换尺都比测。当比测的水位差不超过2cm时,以平均值作为观测的水位。超过时,应查明原因或校测水尺零点高程,当能确定是某种原因使某支水尺观测不准确时,可选用准确的那支水尺读数计算水位,并应在未选用的记录数值上加圆括号。


人工观读水位的误差:观测员视线与水面不平行所产生的折光影响;波浪影响;水尺附近停靠船只或有其它障碍物的阻水、雍水影响;时钟不准;在风浪、回流、假潮影响时观察时间过短、读数缺乏代表性。


误差控制: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蹲下,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折光;有波浪时,可利用水面的暂时平静进行观读或者读取峰顶、峰谷水位,取其平均值;当水尺水位受到阻水影响时,应尽可能先排除阻水因素,再进行观测;随时校对观测的时钟;采取多次观读取其平均值。


自记水位计的型式,应根据河流特性、河道地形、河床土质、断面形状或河岸地貌以及水位变幅、涨落率、泥沙等情况确定。浮子式自记水位计适用于可修建测井、无封冻、河床无较大冲淤变化的站。浮子式自记水位计应设置在岸边顺直、水位代表性好、不易淤积主流不易改道的位置,并应避开回水和受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测井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测井不应干扰水流的流态,测井截面可建成圆形或椭圆形。

  2. 井壁必须垂直。井底应低于设计最低水位0.5~1m,测井井口应高于设计最高水位0.5~1m。

  3. 测井井底及进水管应设防淤和清淤设施。

  4. 测井可用金属、钢筋混凝土、砖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建成。

  5. 截面应能容纳浮子随水位自由升降,浮子与井壁应有5~10cm的间隙。


当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痕,以四等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均值作为峰顶水位,并应判断出现的时间和在水位观测记载簿的备注栏中说明情况。


自记水位与人工水位比测应符合以下要求: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不应超过3cm。系统误差不应超过1%。时间误差不应超过(日记:机械3、石英0.5)。当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过5min,应进行订正。


测站考证内容:

  1. 考证测站附近河流情况和断面布设情况;

  2. 考证冻结基面(或假定基面)绝对高程与水准点高程情况;

  3. 考证水尺零点高程;

  4. 填制测站说明表及位置图。

水位整编工作内容:
  1. 考证水尺零点高程;

  2. 绘制逐时或逐日平均水位

  3. 数据整理

  4. 整编逐日平均水位表、水位站可整编洪水水位摘录表

  5. 单站合理性检查

  6. 编制水位资料整编说明表。


对测验河段及其附近河流情况应进行考证内容包括:测验河段顺直长度及距弯道距离;高水控制条件;河床组成;冲淤、河岸坍塌及河道开挖治理情况;高水分流、漫滩和枯水期浅滩、沙洲出现情况;附近有无支流汇入及引排水工程;上下游附近固定或临时性阻水建筑物;感潮河段的潮汐影响程度;工矿废水排入等。


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符合下列要求:几日观测一次水位者,未观测水位各日的日平均水位不作插补;一日观测一次以上者,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如一日内水位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观测摘录时距相等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声明:本文综合自网络、湖南水文。文字或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经核实后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若读者发现错误,请留言指出,谢谢。


END

如有收获,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