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世界最大看三峡,世界最难看小湾

文来源华能澜沧江



TALKING WITH YOUR HEART


小  湾  记  忆




题记:有些记忆是用来珍藏的,有些记忆是用来怀念的,可是,小湾的记忆注定是用来激励未来的......





01

不会忘记的事


2019年6月,澜沧江公司大楼的办公室内,一次平常的采访,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王燕平突然哽咽起来,现场陷入一片安静,几分钟后,他整理情绪,接着说:“小湾前期的日子是澜沧江公司最难的日子,现在,每次回忆起那时的人,想到当时的艰难,想到自己能够参与这个世界级工程建设的自豪,心里真的都会很激动,也很感动,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这段历史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2019年,澜沧江公司成立20周年,当记者走访当年公司初创时的第一批澜沧江人时,便跟着他们的记忆回到了小湾,那个每一个澜沧江人都不能忘却的地方,20年前,澜沧江公司从那里开始启程...... 






02

“要是真掉下去了,可是连一颗螺丝都找不到呀!


1999年,小湾水电站开始前期筹建,当时的云南省电力局副局长寇伟担任主任,由19人组成的小湾水电站建设筹备处成立了,他们即将开启一座世界级水电工程的建设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力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在80年代末国家有关部门编印的《十二大水电基地发展规划》中,澜沧江被列入十二大水电基地,为了推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小湾水电站成为了“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首座水电站、云南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基础工程。


当时的小湾,是中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个顶级的大型水电工程,8度地震烈度区上建设300米级的高拱坝为世界首座、42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仅次于三峡工程、高大应力地区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700米高边坡开挖支护、高水头大容量高参数的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这些,让业内有了“世界最大看三峡,世界最难看小湾”的形容。


小湾水电站的建设意义重大,挑战也是巨大的!万事开头难,白手起家的小湾水电站筹备处接受着巨大的考验。


“那个时候,筹备处什么都没有,办公室是从电力局租来的,第一次去小湾用的车,也都是从省里各个单位借来的。1999年6月29日,我们的第一梯队,一共17个人进入小湾,从昆明到小湾工地,我们的车队整整走了三天。”20年过去了,王燕平清楚得记得第一次到小湾的日子,他是筹备处成立时的19人之一。


“那一次去小湾的艰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王燕平开始向记者讲述起那次艰难的路途。

6月份的云南早早的就进入了雨季,一大早,浩浩荡荡的车队就从昆明出发了,车队中,除了小湾筹备处的寇伟、袁湘华、马洪琪等17人外,还有来自参加小湾水电站建设的各方人员,他们将要对小湾进行现场踏勘,为启动电站建设做好准备。车队在大雨中行驶了十多个小时,到达南涧时已是深夜,一行人在县城安顿下来。


第二天早早的,车队便出发进入哀牢山。小湾水电站地处云南省南涧县与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澜沧江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巨大的落差为水电开发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重重的高山和不见底的深谷,在人烟稀少的澜沧江边,交通条件极其的恶劣。连日的大雨引发了山洪、泥石流,把原本还能勉强通过的道路冲得面目全非,道路越走越难,车队越走越慢。


“当时,我开着车,新民乡的乡长开着吉普车在前面带路,这一路上可真是紧张啊,路非常的滑,方向盘都基本不听使唤了。走着走着,我看见前面新民乡的吉普车一滑,半个轮子都已经掉到了路基下面,你要知道,那下面就是澜沧江啊,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王燕平说。


此时,整个车队停了下来,所有人都下了车。在众人的合力之下,乡政府的车被拖了上来,下过雨的路路基松软,新民乡的老式吉普算是最窄的车也只是勉强通过,后面的车队要通过真是太难太难。果然,第二张车的车轮也一半掉到了松软的路基边缘,只要稍稍一用力,轮子下的路基就会坍塌,整个车掉下澜沧江。


“我记得开第二张车的是来自漫管局的钟师傅,他坐在车上,车门打开,右脚踩着刹车,左脚吊在车门外,时刻准备着跳车。”王燕平说:“大家一起给车轮垫上石头树枝,把车慢慢拖出来,就这样一点一点垫,慢慢路基也算牢固了一点,我的车是第三张,等我慢慢的开过去以后,才发现身上都是湿的,那全是紧张出来的汗啊。


当时车队里有一张雪佛兰大吉普,在狭窄的山路上,这可是一个大家伙,要开过这个危险地段,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张雪佛兰大吉普总算一点一点挪了过去,车刚到安全地带,车上的驾驶员跳下车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嘴里嘟囔着:“这个鬼地方,以后我再也不来了。


当所有的车都全部到达安全地带后,昆明院一位在前期勘探就多次来过小湾的人才敢说出那句一直憋在心里的话:“这个地方,要是真掉下去了,可是连一个螺丝都找不到呀。


一行人听完后,心里直打哆嗦。下着雨的山路上,一边是陡峭的高山边坡,一面是滚滚奔腾的澜沧江,他们一边要防着山上的落石,一边也要留心着脚下的悬崖,一路上,大家走得心惊胆战,此时的前方已经没有公路可以走,寇伟说:“宁愿步行千里,也不能冒险。”面对着瓢泼的大雨和湿滑的道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最后,车队决定更改路线,重新回到南涧县城,从漫湾经云县、凤庆进入小湾,这就是一个水电工程开头的艰难啊!


又是一天的折腾,在最后4小时的步行中,大家终于来到了小湾的坝址区。面对着滚滚的澜沧江和满眼的荒芜,王燕平无法想象的是,一座世界级的水电工程将要如何在这里崛起。


第一次进小湾可谓是历经艰难,直到现在,王燕平都觉得那段路走得像是做梦一样,根本都不知道是怎么样走过来的,他说,这是他对于小湾的记忆里最不会忘记的事,毕竟,那一次,大家在恶劣的大自然中,生与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那一路同行的人,谁不知道水电站前期的艰苦,又有谁不是满怀着自豪和担当奔赴小湾的呢?哪怕他们面对的是生死! 






03

木头房子和马灯


建设小湾水电站,可以说是继云南以全省之力建设漫湾电站后,澜沧江上的又一项重大水电工程。90年代的中国水电开发事业,正处于一种蒸蒸日上的大开发时代,乘着国家“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澜沧江迎来了流域梯级开发的黄金时期,澜沧江公司从小湾水电站的建设中应运而生。


“能够参与小湾电站这种世界级工程的建设,对于我们水电人来说是此生最幸运也是最自豪的事情。”付琨也是筹备处成立之初的19人之一,加入小湾水电站建设的时候,他才二十多岁。


付琨说,他们是赶上好时代的一代水电人。


小湾筹备处成立后,现场的“四通一平”工作立马开始启动,付琨是筹备处派出现场值班的第一个管理人员,他一个人带着新城农场的十多名工人进驻小湾,开展前期工作。


进入小湾的艰辛自然是不用说了,当晚,他们一行人到达小湾工地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多了。


“工地上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仅有的一座木头房子,就是我们将要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了。当晚到了,真是顾不得一路的辛苦,大家开始砌灶、刷锅、煮饭,算是正式开启了小湾工地的生活。


前期的“四通一平”算是一个“开荒”的工作。小湾地处云南的深山,不着村不着店,没水也没电。所幸,他们还有一间现成的木头房子,这是80年代昆明院在做前期勘探时留下的,可也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好多年荒废着,状况也不是太好。他们简单的收拾收拾,摆上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就成了他们的办公和生活场所,付琨说,那个时候有间木头房子可以住,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山里没有电,我们都是用马灯来照明的。我记得木头房子边上有个厕所,每天天一黑我们就把马灯放在两间厕所的中间,这样左右两边都顾上了,到了11点,又把它收回来。”付琨回忆着。


他说:“那个时候也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什么的,晚上,就在马灯的灯光下工作、学习,累了躺在床上听听周围的宁静,发自内心的讲,那个时候,真的是从来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


就这样,一个在90年代不缺电的中国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的小马灯,却在澜沧江边照亮着一群水电人最苦的日子。直到后来,一台从昆明院借来的发电机才结束了小湾工地点马灯的岁月。


生活上的艰辛在付琨他们的眼里从来都不是个事儿,最痛苦的要数小湾工地的“与世隔绝”了。因为现场的工作要及时向筹备处汇报,想要打个电话回昆明,非要坐4个小时的车到凤庆才行,有时道路中断,只能从两边对接,到了道路修建的时候,前来小湾交接值班的同事也都是从两边靠走路跨过交接点实现轮换。


小湾的建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为了全力以赴建好小湾,筹备处决定靠前指挥,把大本营扎在小湾工地。


“当时,在会上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筹备处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有不同意见的,也没有一个人犹豫,会一结束,大家就全部收拾好东西,去了小湾。”付琨感慨:“那个时候,大家一心想的就是要把小湾建好,从来没有人计较得失,也不会抱怨,其实,这就是一种水电人的情怀,也是一种信仰。小湾是一座什么样的工程啊?能够参与建设,是多么骄傲的事情。


正是带着这种信仰,第一批澜沧江人在各方的支持下全力建设小湾水电站,很快,电站建设进入正轨。


2001年2月18日,云南省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昆明挂牌成立,公司本着“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原则,肩负起了云南境内澜沧江、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重任,成为了国家“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2002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下,公司并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更名为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


以小湾建设为基础,澜沧江公司很快的从一个项目公司发展成为流域公司,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水电人加入到澜沧江公司,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小湾水电站建设不断创造奇迹,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水电开发大幕也同时拉开,“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电源点建设进入高峰......


离付琨住木头房子和点马灯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二十年,可是付琨到现在对小湾的记忆里最怀念的还是他的木头房子和马灯,他说:“我们澜沧江人,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小湾的岁月,公司从小湾白手起家,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优越的条件,没有丰厚的收入,有的是对水电开发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水电人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是公司能够在短短二十年间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现在,我们不该忘记,而是应该把它记得更牢。” 






04

岔小,岔小


岔小公路是小湾水电站建设历史上永远也绕不过去的点,这是整个小湾建设的生命线。


1999年12月20日,筹建处决定让张文学、王烈恩、杜文俊、陈燕和四位同事一起负责岔小公路的建设,为小湾水电站的建设打前战!接到任务,四个人没有丝毫犹豫,马不停蹄奔赴小湾,尽管他们都知道,岔小公路建设,绝对不容易。

岔小公路,从南涧县的岔河至小湾,是小湾水电站对外联系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它把小湾电站和214国道连在一起,成为建设小湾的重要交通要道。然而,岔小公路沿线,是数不尽的山和悬崖峭壁,90多公里的线路,基本有三分之二的路段需要在原始的山上开辟新的道路。


“当时,我们叫岔小公路项目部,我们到了南涧,就开始租房、买家具,大事小事所有都靠项目部的几个人去做。我们找到了一个小院子作为项目部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开始筹划岔小公路修建的事。”杜文俊说。


项目部的几个人开始忙碌起来,一面要与地方政府协调征地移民的事,一面要处理岔小公路8家施工单位的协调问题,一面要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难题,一面还要应付因为征地拆迁扯皮的事情。几个人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工作被困难填满。即便是这样,大家也从来没有用马虎应对的心态去开展工作。越是面对繁杂而重要的工作,他们更是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带领着各方施工单位尽快打通这条小湾建设的大通道。


杜文俊说:“不管是安全、进度还是质量,对岔小公路都很关键。作为业主,我们必须要比任何人都有担当、有责任、能吃苦。


岔小公路项目部,是当时小湾筹备处成立以后的第一个项目部。项目部是在有限的资源上成立的临时机构,它有属于项目本身一整套完整的安全、质量、进度目标和投资控制。那么长的岔小公路,不管是哪个路段哪个部位出问题,几个人都要亲自去检查、去解决,有时候遇到重大事件需要保通的,项目部的几个人也会抡着锄头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哪有什么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区分,一心想的就是把这条路修好。那时候到工地检查,每一次他们都是带着干粮出门的,因为正在修建保通的岔小公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把你困住。大部分时候,他们早上出门,晚上能回到项目部已经是幸运的了,大部分时候,他们出去是干净的,回来的时候不是变成泥人,就是带回满身的灰。


“那个条件是非常的艰苦了,可是心里面还是高兴和充满激情的,一个水电人,一辈子能遇到几个像小湾这样的大工程呢,作为冲锋陷阵的我们,是筹备处的信任,我们更应该知道身上的责任。”杜文俊回忆起当年,仍然激情十足。


对岔小公路的质量管理,项目部是很“较真”的。在沿线的检查中,小到一块江砌石是否符合标准,他们都得检查到。如果被他们检查出质量不达标的地方,那就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必须立马拆掉重来,而且返工必须在他们眼前完成,基本每次都做到了返工不结束不离开工地,用他们的话说,这条小湾建设的生命线,绝对不能出现一丁点危及生命的事儿来。


带着责任,岔小公路项目部的几个人在岔小公路上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可是,与大自然并肩的过程永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你永远不知道,它给你带来的将会是幸运还是灾难。


2002年8月17日凌晨3点,熟睡中的张文学接到寇伟的电话,由于小湾连日暴雨,右岸山梁大砂坝沟的上方突发泥石流,正向七局的砂石料加工系统扑来,而岔小公路沿线多处也遭遇了泥石流的袭击,为了保证抢险救援,必须保证岔小公路的畅通。


张文学立马起身,组织项目部的人员奔赴现场抢险。而此时,寇伟、孙卫、王燕平也已经从昆明驾车飞驰在来小湾的路上。


杜文俊说:“正在修建的岔小公路,在暴雨中是最脆弱的时候,更何况沿线还有很多的设备和工人,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条通往塌方位置的生命通道。当时,我们的车冒着暴雨和不停冲落的泥沙,飞奔而过,快速的组织各个单位进行抢险,张文学开着车,很多路段是直接从泥石流上冲过去的,到现在想想也真是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就没有想过害怕。


是的,面对生死营救,怎能害怕。小湾工地突发泥石流,岔小公路成为了小湾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这条道路是抢险队伍进驻的通道,也是伤员救助的通道。项目部很快组织沿线的各参建单位和周边居民对公路损毁路段进行抢修,及时打开了这条生命大通道。


而此时的另一面,寇伟一行的车,也不顾危险的冲在暴雨中。那一次,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连夜从昆明赶到了小湾指挥抢险。最终,在各个单位的努力下,及时抢救出物资和伤员,没有对小湾造成更大的伤害。


后来,岔小公路的建设在异常的艰难中顺利建成,当王燕平他们再次驾车行驶在这条公路上,心中对岔小公路上的每一个人都心生佩服。杜文俊自豪的说:“我们父辈一代的水电人,建设一个电站就能耗尽他们的一生,我们这一代人,是遇上了国家水电开发的黄金期,不但能经历像小湾这样的世界级工程,而且在澜沧江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在澜沧江上快速而稳健的开发水电资源,我们应该珍惜,更应该不忘水电开发的初心,传承公司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这是人生的财富。


岔小、岔小,其中的艰辛苦难,也许只有当事人才会那么的刻骨铭心,可是,他们的精神却该被我们每一个人记住。 





05

牢记


2009年9月,十年建设的小湾水电站投产发电,清洁电能从云南深山的澜沧江输往祖国东部地区,为“西电东送”注入强大的动力,2010年5月09日,小湾水电站4号机组投产,成为“全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的标志性机组。而澜沧江公司,也在小湾建设的十年中,不断成长,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水电建设奇迹。当初“世界最难”的小湾,成为了让“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云南”的标志与基础。


澜沧江公司2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困苦与不断超越和突破的奋斗史。在祖国的伟大发展战略中,澜沧江公司从一个白手起家的项目公司发展为一流的水电开发企业,成为国家电力事业发展的主力军,20年的创业之路,小湾的记忆谁都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



记者手记: 

当我坐在王燕平的对面,看到他说到动情处突然的哽咽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能让一个中年的铮铮男儿有如此的反应,这更让我有了一种想要记录的冲动。这次采访的都是公司初创时的“元老”,可他们却都不以“元老”而自居,只为自己能够参加小湾电站的建设和见证澜沧江公司的从无到有而感到幸运,自豪、奉献、无悔,爱企业,成为了采访中他们提到最多的词,这一点,他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磨难,当我们的前辈们用他们的苦难为我们搭建起一个美好的时代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的珍惜与守护这份美好呢? 


-end-

作者:苏洪玉

编辑:李沁璇

审核:吴    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