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水利规划工程师的修养

水利规划是水利工作的基础,《水法》规定一切水利工程都必须有批准的水利规划为依据。目前全国掀起水利热,对水的认识从防洪、供水、水环境到各个用水部门,都比以往大为提高,全国七大江河、五大湖泊和大批中小河流都在进行规划或修订规划。水利规划从上到下被各级政府所重视,这是走上依法治水正确道路的一个必要步骤。
对于水利规划,水利部已颁布了编制规范。如何正确执行规范,提出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这是第一步。由于水利规划涉及的都是规划区内水方面的重大问题,影响到规划区内各地区的总的发展方向,因此必然会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不同意见,不同要求必然发生,通过协调磋商,达成原则上一致的意见,这是第二步。进行调整修改,上报审批,这是第三步。至此,才算完成了合格的水利规划。批准后的水利规划,即是合法的规划。在规划进行过程中,往往第一步与第二步交叉进行,不断推进,直到成熟,转入第三步。
一个水利规划工程师,尤其是规划项目负责人,应该具备哪些修养呢?根据作者几十年来参加规划工作的实践与经验,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 又专又博

  2. 学一些辩证法

  3. 学一点历史

  4. 加强文字修养

  5. 坚持实事求是

  6. 做到兼容并蓄。


一、又专又博水利规划工程师首先要专于水利专业知识,这是搞好水利规划的基础。专业知识是水利规划的主要内容,其他方面知识是服务于水利的。规划工程师的水利专业知识,不仅在水利技术基本概念、发展方向、关键技术方面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还能动手进行计算分析。
在规划中应用较多的水利技术有:水文水资源学,水力学,水利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土保持,河流学,工程结构,农田灌溉,城乡供水,航道港口,水环境学等。
以上的水利专业知识在不同规划中会用到,并且往往是规划的核心问题。
在大江大河流域规划中,还会同时涉及到上述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规划工程师必须学好专业知识,不要因为专业知识不全面而造成失误。
在某些专业规划中,一些专业知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在灌区规划中,灌溉技术就是主要内容;在河道整治规划中,河流学起主要作用;在港口规划中,河流学和港口工程就起主要作用;在调水规划中水文水资源和水力学起主要作用;在环境水利规划中,水力学和水环境学起主要作用。
以上是“专”的方面。
由于每项规划都联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对联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免造成盲目性的错误,这是“博”的问题。
在大江大河流域规划中,涉及到农业、林业、水产、铁路、公路、旅游、城市规划、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了解各方面基本知识。例如在长江规划中的长江鱼类洄游保护的问题。鱼类问题具体工作可以委托专业单位进行研究,但规划者也要花精力去学习研究一些主要问题。如长江中华鲟是一级保护珍稀鱼类,天然情况下,群体到长江三峡产卵。规划在葛洲坝建坝,拦断了鱼类洄游通道,如何保护中华鲟就成为一个大问题。水产部门主张兴建大型鱼道过鱼,而水利部门认为鱼道作用不大,争论非常尖锐。规划单位除委托有关科研单位专题研究外,作者也在一段时间参加对中华鲟的基本特点的学习和调查,认识到鱼道只能逆水而上而不能顺流而下,建了鱼道也不能保护向下洄游的中华鲟,而采取人工繁殖的办法可以解决保护中华鲟问题,并且可节省投资。最后通过论证,选择人工繁殖的方案。
江河规划中大型水库淹没移民处理是关系到千万人的安定问题,不仅需要进行安置,而且有很多社会学的问题,因此也要学习社会学。
在近十几年的规划中,环境问题一直困惑着某些地区的发展,因此搞水利规划不能只管水利规划,同时也要考虑环境问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学的知识。总之,在水利规划中,凡涉及到水利专业知识以外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应进行学习,掌握其基本规律,避免造成失误。
二、学一些辩证法辩证法中的“矛盾论”、“实践论”的观点以及归纳演绎、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在水利规划中是经常遇到的辩证法问题。这些观点和方法,不仅在规划成果分析中应用,而且在规划全过程也必须随时掌握运用。成熟的规划工程师应该养成应用辩证法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仅仅是到问题提出时,才去找辩证法来解决问题。
(一)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转化水利规划在开发利用方面涉及多目标、多部门,在方案比较方面,涉及水文、地质、工程技术、水利经济和社会需求。可以说水利规划是在复杂的矛盾中开始,在不断处理矛盾的过程中前进。因此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掌握矛盾的转化,贯穿了规划的全过程。只有抓住了矛盾的这三个主要环节,才能使规划不会迷失方向,不会产生重大失误,达到规划的目的。
规划大纲所确定的首要任务,亦即是规划区的主要矛盾。实现主要任务的措施,就是矛盾的主要方向。在实现主要任务目标的措施落实之后,规划的主要矛盾就可能转化为别的目标。在解决第二个矛盾的时候,有可能影响第一个矛盾的实施,于是矛盾又转到第一个任务与第二个任务之间的矛盾,直到所有任务都得到较妥善地解决,规划方案受到各参与方面的共同认可,规划就完成了。
同样,为了实施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是多项的,其中也有主要的和次要的区别。主要的措施是实施规划的关键,在规划中必须增强研究力度,使其更臻完善。有些规划,甚至把主要工程的研究深度,超前一个阶段,以确保规划的可信度。例如长江规划中对主要工程三峡枢纽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规划阶段,已达到可行性研究程度。在赣江规划中,对万安枢纽的研究,也是一样,以至一旦批准规划后,即可立即开始主要工程的立项。

(二)实践论的认识论实践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观点,在规划中经常会遇到。我们可以具体化为:


在规划中,对于基本资料的认识过程和对于部门与地方关系的协调过程,实践论的例子可以说屡见不鲜。有时在再认识之后,有恍然大悟或茅塞顿开之感。对于认识过程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是表面的,更不应是走过场的。
(三)综合的“折中”观点水利规划涉及到部门和地方的一些根本利益,大都是不能随意让步的原则问题,因此争论必然十分激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必须采取对各方都能满足一点,但都不十分满足的折中办法,使各方原则要求共存于规划之中。对于复杂规划,折中的办法可能是最后必然的趋势。那种不重视考虑所有各方原则利益,过分强调规划总体效益或某一方面效益的做法,往往很难达成统一,而使规划旷日持久,难于完成。
(四)归纳的三段论方法在水利规划的方案研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参数,其中必有代表主要差异的参数,例如水库蓄水位参数。在方案比选时,不妨先定出水位的可能变动幅度,把最高最低水位方案先计算出来,那么其他各种方案都被包括在里边了。从最高最低方案的一些特征,再结合其他因素,可以看出方案选择的可能幅度。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可以避免遗漏可能方案,在习惯上称为“外包线”法。在制定任何工作策略时,都有上、中、下三策之说。在过程中争取上策,确保中策,避免下策,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常用的辩证法。
(五)否定的否定,方案决策的常用之道在方案比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反对意见,使工作形成僵局。规划者通过分析和摸底,要调查各种意见之内涵,对确有道理的反对意见,必须采纳;对一些在原则上不正确的意见,通过反证的办法,即是证明这种意见是否正确的方法,加以否定,则本来的正确的意见就更加可信了。
(六)系统分析和对比方法系统法和比较法在规划中很有实用价值。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有分层次的子系统组成。在一开始就要以系统分析的方法,把问题和矛盾归类,划出系统图并明确其互相的制约关系,孰主孰副,孰先孰后,一目了然,对规划工作开展很有帮助。
利用信息资料,采集类似地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对比和引鉴,对规划工作也很有帮助。
三、学一点历史在公众号“水利水电资料库”对话框回复“厕所读物”,可以学一点历史。中国水利史有十分浩瀚和高水平的信息。历代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做出治水决策和工程建设。有许多在后来实践中还有不少反思的评价,甚至有的被废,有的推倒重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凝成的治水认识、治水策略和成败的史鉴,对当代治水实践是十分宝贵的知识财富。在参考古代水利时,当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代实践,不能生搬硬套。古为今用,应去粗取精,吸收其合理的内涵。例如2000多年前都江堰的深淘滩,低作堰,引水结合排沙;西汉时的治黄“三策”;宋代的治太湖疏控之争,至今仍不失为重要的治水策略。
对于历史知识,不仅限于水利史,而且对历代兴衰与水利事业的关系,以及水利事业与当地经济发展以至巩固政权的关系,都在规划中可以借鉴,并从中引发治水思路的重要历史信息。例如太湖水利的兴衰,可以大致勾画出历代的政治与经济的状况,加以引述,可以激发治水动力,加快建设进程,作为规划者也应当涉及这种宏观的历史知识。
四、加强文字修养水利规划报告是思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成果,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规划的文字表达水平,论证的说理水平和内容安排的逻辑水平,都体现了规划最后阶段成果的档次。那种平铺直叙式;主次不分的堆砌式;前后重复甚至相互不协调的规划报告,使读者看了厌其所烦,缺乏系统和要领,甚至疑惑不解。这就会降低大量分析成果的作用,使本来一份有较高水平的规划,降低了档次,即俗话说把含金量淹没在文字堆里了。因此,规划者必须下苦功,通过多学、多想、多写来提高文字表达水平,使规划的表里都显示出应有的水平。提高文字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修炼,其方法如下。
1)多学。规划工作是“综合家”,或是“杂家”,要经常养成读书的习惯,抓住有关的书报杂志就看,抓住自己有兴趣的就看,个别的要全文看,大多浏览看。读的越多,知识积累越多;读得越多,印象越深,一遇问题就可从思维库中很快反映出来。俗话说思维敏捷是靠读书得来。有些书,看来与规划无关,但知识是触类旁通的,不同学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原则有许多是相同的,因此不要任意舍弃其他部类的书籍。这里举一个例子,《孙子兵法》中的“势论”,对水利工程的河势规划是有启迪的。这也就是常说的规划工作者的知识面要宽。
(2)多想。规划工作除了分析计算外,需要经常的思考,也就是说实践以后的认识过程。同样的一份计算成果,不同的人会写出的不同效果的论证报告,这就反映出思考水平。我们常说某某是笔杆子,报告写得好,就体现他对素材的思考和加工水平。对新问题的思考过程切忌自信,首先要反复捉摸素材的要点和其程度,择要为纲,次为铺垫;要理出素材的主要线条;最后找出素材的核心,围绕核心展开写作。因此,思考和写作是一个搭接而交叉的过程,先思考,再写作;边思考边写作;写作后再思考修改。
(3)多写。前面有了多学的基础,又有了多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写作,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写作是读书和思考的结晶,即所谓“观文知人”。搞规划的人,只要看他写出来的报告,就能知道他的水平。那种能长篇大论讲话的人,如讲的真有水平,则其写的报告应该是一篇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报告,这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达方式,不可能是相悖的。否则就可能怀疑其讲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因此,一个成熟的规划者,必须经常动笔写各种报告和文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发表论文。多写有益无害,不写会每况愈下。写规划报告,相同内容和相同结论,可有不同写法,这要看阅读对象而定。切不可对不同对象写相同格调的报告,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五、坚持实事求是任何科学技术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最起码的技德。实事求是,是规划作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但是,由于水利规划涉及各方面人的观点和态度,这些观点和态度随着持有人的地位和立场不同,其影响程度,就有很大差别。由于人为的观点和态度的影响,而使某些规划的结论偏离实事求是的轨道,屡见不鲜。同样,参加规划者本身的观点和态度也会影响规划的结论,因此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非易事。对规划者来说,做到实事求是,应该坚持如下几条。
1)对基本资料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和描述,如实反映其特性和存在问题,不能以个人的观点来修饰真相;也不能为了满足需要,而有舍取的引用基本资料;更不能篡改基本资料,掩人耳目。对基本资料的反映,应该是朴实无华。以往由于对基本资料不实事求是反映,而导致失误也有所闻。
(2)对方案分析比较成果,应该全面如实反映,好的就是好的,差的就是差的,不能以个人观点在描述方案时文过饰非或故意贬低。对方案的优劣应该有规划者自己的评价,但这必须是在把方案讲清楚之后。
(3)规划的结论应该是在集思广益、权衡利弊、共同受益、据实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而不能草率从事。实事求是对待规划问题,对于规划者来说,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尤其是来自上级的影响,一定要实事求是把问题讲清楚,然后听从上级的决定,这才是积极的态度。
六、做到兼容并蓄兼容并蓄也就是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来自下级和其他部门的意见。对不同意见要认真分析,决定舍取。对其他部门的意见要作出有说服力的答复,这样才算是兼容并蓄。兼容并蓄有以下几个好处。
  1. 能有效地协调部门的关系,为共同完成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使各方都能融洽地围绕规划开展工作。

  2. 能及时发现规划者没有发现的问题。周恩来总理曾告诫我们:“没有对立面是危险的”。

  3. 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不断提高又专又博的水平。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关联阅读

工程师的自我修养——判断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