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里黄河第一坝”

黄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也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为了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新中国成立之初

面对极其困难的局面

党和国家集全国之力

建成了新中国在大江大河上的

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有了这座“万里黄河第一坝”

黄河安澜,由此拉开序幕

◆  ◆  ◆   ◆  ◆  ◆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伟大开端



奔流的黄河,在大几字最后一个拐弯处劈石成三岛,人称三门峡。矗立于三门峡谷中的砥柱石,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到水患频发的黄河下游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经过100多名中外专家查勘论证,国家决定以三门峡为坝址修建水利枢纽工程。随后,三门峡工程被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成为我国“一五”计划中唯一的水利水电工程



黄河的历史,从这一刻开始改变。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黄河干流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确定该工程为根治黄河的第一期重点工程。同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组建黄河三门峡工程局(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的前身)——新中国第一支大型机械化水电施工队伍宣告诞生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决定在黄河干流兴建我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黄河三门峡大坝。图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电力工业部水电总局建筑公司迁至三门峡,人员达到2000多人,当年就建房9万多平米。全国各地的各路人马,如潮水般涌向水利工程的圣地三门峡,挥洒青春和汗水



没有住房,就搭席棚、住窑洞,没有自来水,就到井里或者到几里外的黄河里挑,大家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干劲都很高,很多人是初次干大型水利工程,都盼望能干完黄河,再干长江。


1957年4月13日,工人们在人门岛上引燃开山炮,万千期待的三门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征服黄河的开端——举国瞩目的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为题进行报道,并发表社论《大家都来支援三门峡啊!》。


《人民日报》发表大篇幅文章,这也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为一个工程发表社论


新中国大江大河上的第一坝



三门峡工程设计总装机容量101.5万千瓦,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总混凝土浇筑量为184.6万方,是新中国在大江大河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


工程选定1958年的11月15日至12月15日为截流期,前苏联专家设计的截流流量是1000立方米/秒,然而截流日期到了,黄河流量仍在2000立方米/秒以上。12月13日,二期鬼门河截流成功,黄河干流第一次被拦腰斩断


▲三门峡旧址


1959年,借着截流和大战基坑清淤的有利形势,工程局党委发出年大坝浇筑混凝土超过100万方的号召,一场多工种、大兵团、机械化联合作业的大会战,在三门峡谷打响。

工程局构建混凝土浇筑系统企业,组建多个专业分局,开展“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活动,颁发流动红旗混凝土浇筑遵循24小时拌合、汽车、吊车不停,浇筑工人经常几昼夜不下工作面,十八般武器齐上阵,创造了全年浇筑103万方混凝土的全国纪录这个浇筑速度,在20多年后的葛洲坝水电站施工时才被打破。



“那个时候,三门峡工地的夜晚如同白昼,工人们为了多干活,常为了‘我嫌你上班早、你嫌我下班晚’而吵得面红耳赤。”大家最难忘的就是那股艰苦创业、无怨无悔的精神。


他们一心建设新中国,他们也因此创造着奇迹。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蓄水;年底,三门峡大坝基本建成,比设计工期提前了两年。三门峡工程创造了诸多的“新中国第一”:第一个在大江大河上进行立堵进占截流;第一个安装14.5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第一个混凝土年浇筑量超过100万方;首创“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水库运行方式,取得的经验为三峡及小浪底水利枢纽广泛采用,为我国大江大河及多泥沙河流治理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摇篮



“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你们一定建成坚不可摧的黄河水上长城。”


1958年4月21日,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习仲勋秘书长一行来到三门峡工地,明确大坝建设原则,并亲切叮嘱参建职工。



在三门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陈毅、彭德怀、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工地视察。其中,周总理三次来到三门峡,亲自主持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给工程建设者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1959年6月5日至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视察三门峡工程,将一路考察的感受、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他们是一支有现代装备的又经过严格锻炼的工程队伍,太宝贵了,国家应该把它用在必要攻取的重点方面。


先有十一局,后有三门峡,有了三门峡,水利全中华。三门峡工程的建设,锻炼、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队伍,总数近两万人。


▲1961年4月,黄河三门峡工程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从1958年到1965年,成长起来的三门峡水电建设大军,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18座大型水库和发电站。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门峡工程洗礼而成长起来的省部级干部有12人,司局级干部380多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近千人,三门峡工程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摇篮”。


如今,三门峡市绿柳抚岸、湖光山色、天鹅翩跹,有着“黄河明珠”的美誉。

▲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白天鹅栖息在三门峡

▲“万里黄河第一坝”——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初心点燃韶华,笃行方能致远

“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

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筑坝育人,激情建设新中国”

的三门峡精神

值得所有水电人铭记!



来源:电建微言、农民龙拍天下,“万里黄河第一坝”,电建红色工程回忆



因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继续接收本公众号的内容,请将“水利水电资料库”公众号设为星标,并多点文尾的“在看”和“”。

星标设置: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点击「设为星标」,公众号名旁就会出现黄色五角星(Android 和 iOS 用户操作相同)。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