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研究】生产者能适应气候变化吗?

崔潇濛 农经好文章 2022-12-31

图片来源:Unsplash free high-resolution photos


【前沿研究】分享近几年农业、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我们将重点介绍文章的研究主题和结论及其在理论或实证方面的创新。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vidence from US Agriculture.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 2016, 8(3): 106-140.

 

Marshall Burke and Kyle Emerick

 

 Schlenker 和Roberts 于2009年发表在PNAS 上的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应用经济学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由于人们普遍接受了年与年之间天气变化(year-by-year weather variation)不具有内生性的假定,使用年度面板数据(annual panel data)估计“气象-产量”关系成为了此类研究的主流。

 

然而,本文作者指出,生产者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生产者需要首先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并具备对生产做出调整的能力,才会最终适应气候变化。基于年间天气变化的研究虽然在因果识别(identification)上有优势,但难以真正捕捉到生产者在较长时期中的适应行为。如果在估计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没有考虑这种长期的适应过程,研究者很有可能高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影响。

 

如何更好的估计考虑了长期适应性的“气象-产量”关系?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长差分(long differences)”的新方法。“长差分”仍基于年度面板数据,但不同于利用每年的天气变化,“长差分”考量的是更长时间间隔中气候发生的变化。举例而言,为了估计1980年至2000年间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者首先对1978年至1982年的所有变量取均值,再对1998至2002年的所有变量取均值。这两组均值旨在刻画20年间气象与生产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差分两组均值,不随时间改变的不可观测变量(time-invariant unobservables)的影响将被剔除出估计模型,作者便可以依此估计出长期气候变化与长期生产变化之间的关系。

 

利用完全相同的数据,作者对比了“长差分”估计结果与Schlenker 和Roberts(2009)结果的差异,并发现两组结果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作者基于此指出,美国从1980年至2000年间,就气候变化对单位产量的负面影响而言,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并没有表现出长期的适应性。

 

作者随后进行了大量的验证分析。他们排除了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可能带来的衰减偏误(attenuation bias),并论证了估计结果并未受到不可观测趋势(unobservable trends)的影响。此外,结合对其它数据的分析,作者指出,长期适应性的缺失并不是因为生产者没有感受到气候变化,而是因为生产者缺少替代方案或其进行主动调整的成本过高。

 

小提示:点击会话框中“前沿研究”分栏查看往期【前沿研究】。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产品供给,生产者适应性,长差分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经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成果,精选并编译新近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文章,同时分享海外应用经济系博士生课程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