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经好文章|前沿研究|AEJ-AE 政府投资还是私人兴建?印度的地下水管理

崔潇濛 农经好文章 2022-12-31

图片来源:The Indian Express


【前沿研究】分享近几年农业、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我们将重点介绍文章的研究主题和结论及其在理论或实证方面的创新。


Public Provision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Groundwater Irrigation in Rural India.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011, 3(4): 29-55.


Sheetal Sekhri

  

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减少贫困至关重要。通过使用地下水,农户可以有效地规避自然降水不足对生产带来的危害,从而降低“干旱致贫”发生的可能性。然而,如果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其公共品的属性势必将导致过度使用现象的发生,并在中长期中危害当地的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本文作者认为,通过政府投资兴建水利设施并允许农户有偿使用将有益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观点背后的逻辑在于,一方面,如果抽水灌溉设施的固定成本投入很高,政府投资兴建这些设施后,当地私人再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将大大降低,这一“挤出”效应将减少私人建井的数量;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对使用者征收相对更高的水费来使农户的用水成本接近社会边际成本(social marginal cost),从而防止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如果这一机制成立,即使不投入大量资源来监管私人设施对地下水的开采量,政府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

 

作者基于印度北方邦(Uttar Predesh)地区IDTP(Indo-Dutch Tube Well)公共地下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效果,实证检验了以上判断。本文旨在估计那些建井成本高的村落(villages)在政府投资的水利设施投入使用后是否在整体上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为了在因果性上“识别”(identify)这一政策效果,作者基于“三阶差分”(triple differences)建立了实证模型。其基本逻辑是:首先,同村落不同时期间的差分控制了不随时间变化的村落特征;其次,引入IDTP 项目与未引入IDTP 项目的村落间的差分控制了随时间变化但与IDTP 项目无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井成本高的村落和建井成本低的村落间的差分允许作者检验“挤出”效应的内在逻辑是否正确。

 

由于IDTP 项目并非随机分配给不同村落,作者需要处理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误(selection bias)。为了消除偏误,作者将“三阶差分”的实证模型与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方法相结合。基于地下水的历史水位与村落的经济社会指标,作者可以只比较在特征上“类似”的村落之间的差异,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选择性偏误对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建井成本高的地区来说,政府投资兴建的IDTP 项目可以有效减缓当地地下水开采的速度,使当地每年地下水位平均少下降0.65米。此外,作者以私人建井数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挤出”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地下水,政府投资,印度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经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成果,精选并编译新近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文章,同时分享海外应用经济系博士生课程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