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经好文章|前沿研究|AJAE 管理地下水需“因地制宜”——河北河南的例子

崔潇濛 农经好文章 2022-12-31

图片来源:Huang et al. (2012) AJAE, Figure 1


【前沿研究】分享近几年农业、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我们将重点介绍文章的研究主题和结论及其在理论或实证方面的创新。


The Effects of Well Management and the Nature of the Aquifer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3, 95(1): 94-116.

 

Qiuqiong Huang, Jinxia Wang, Scott Rozelle, Stephen Polasky, and Yang Liu

 

 

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具有公共品属性的自然资源一直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一部分研究认为,基于当地社区(local community)的分权式管理机制更为有效。其依据主要有两点。其一,当地社区更为熟悉所在地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其二,当地社区作为该资源的实际使用者,具有保护当地自然资源的激励。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仅基于当地社区的管理机制无法避免对公共品的过度开采与使用,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导致了土壤退化、毁林毁草等现象的发生。

 

Aggarawl 在2001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中指出,自然资源本身的属性会直接影响到哪种管理方式更有效。就地下水资源而言,一个蓄水层的储水能力(storativity,即释水系数)与传输能力(transmissivity,即渗透系数)将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影响管理方式的实际效果。储水弱、传输强的蓄水层更符合公共品自然资源的特征,而储水强、传输弱的蓄水层则与私有产权物品更为类似。

 

本文的出发点便是在实证检验中考虑蓄水层本身的自然属性。作者使用的数据来自于2004年“中国水资源制度与管理调查”。该调查覆盖中国河北、河南两省,调查的基本单位为行政村(village)。作者旨在检验不同村在不同管理方式与不同蓄水层属性的条件下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差异。被调查的村按管理方式可以分为村集体管理与私人管理两种;而按蓄水层属性可以分为不同村间有共同蓄水层和不同村间无共同蓄水层两种。同时考虑这两个维度的差异时,所有被调查的村可以被分为四类。利用回归分析,作者在控制了其他相关变量的基础上估计了这四类村在地下水开采量上的差别。

 

估计结果显示,就被调查的村而言,集体管理模式下地下水的开采量要少于私人管理模式,这显示出集体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地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不论管理模式如何,与其它村蓄水层相连的村开采量更高。在中国,村在进行行政区划时通常并未考虑所在地的水文信息,这导致很多行政村共用同一蓄水层或其蓄水层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行政村的集体管理模式无法消除村主体所产生的负外部性,从而难以有效地避免地下水过采的发生。从政策建议的角度上讲,本文强调了水文信息对设计资源保护政策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下水,蓄水层,管理模式,中国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经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成果,精选并编译新近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文章,同时分享海外应用经济系博士生课程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