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经好文章|前沿研究|REStat 计划生育与人为“制造”的双胞胎

崔潇濛 农经好文章 2022-12-31

图片来源:telegraph.co.uk


【前沿研究】分享近几年农业、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我们将重点介绍文章的研究主题和结论及其在理论或实证方面的创新。


One-Child Policy and the Rise of Man-Made Twin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6, 98(3): 467-476.

 

Wei Huang, Xiaoyan Lei, and Yaohui Zhao



出于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我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个体在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情况下“超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多种形式的处罚。不过,一个母亲若是生了双胞胎,则不属于“超生”。理论上,双胞胎的发生是随机的。而在实际情况中,想多生的夫妻有没有可能为了避免受罚而人为“制造”出双胞胎呢?本文结合我国1982年、1990年和2000年的数据回答了这一问题,并且对其背后的机制进行了探索。

 

作者设计了两种识别(identification)方式来实证检验计生政策和双胞胎数量的关系。第一种方式在“二阶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的框架之下。通过比较汉族(受政策影响)和少数民族(不受政策影响)双胞胎发生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趋势变化,作者得以识别出政策实施是否导致双胞胎发生率的提高。在第二种识别方式中,提供外生动力的变量变成了以家庭收入来衡量的“超生”罚款率(policy fine rate)。由于罚款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不同,为识别提供外生动力的变量是连续的(即continuous treatment)。该变量的估计系数表明了罚款率的升高如何影响双胞胎的发生率。两种识别方式的实证结果表明,“计划生育”的实施及处罚强度的增加会导致双胞胎发生率的提高。并且,这一影响主要出现在农村地区。当然,这个发生率所指的双胞胎是注册为同一胎出生的两个婴儿。而这个注册的情况未必为真。

 

作者指出,人为“制造”双胞胎的可行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服药,即通过服用促进生育的药物,妇女有可能提高自己怀上双胞胎的概率。二是瞒报,即家庭隐瞒先出生的孩子,等到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将两个孩子注册成双胞胎。为了探索“制造”双胞胎的机制,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家庭的生育间隔(birth gap)和双胞胎身高差异。

 

在研究生育间隔时,作者主要关注那些生育了两胎且第二胎注册为双胞胎的情况。平均而言,如果第二胎的双胞胎是通过瞒报产生的,那么头胎和第二胎的时间间隔会大于正常的两胎时间间隔(瞒报下的两胎间隔实际上是头胎和三胎的时间间隔)。在研究双胞胎身高差异时,作者对比一对双胞胎的身高差异。如果一对双胞胎是瞒报产生的,其在童年时期的身高差异会更为明显。作者在对生育间隔做回归分析时使用了以政策实施年为外生变化的识别方式,而在对身高差异做回归分析时使用了以罚款率为外生变化的识别方式。两组结果都支持瞒报这一“制造”双胞胎的机制。但受数据限制,作者也无法排除服药机制存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的意外后果,中国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经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成果,精选并编译新近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文章,同时分享海外应用经济系博士生课程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